發布時間:2023-10-19 00:00:00 會員部

順和集團在商貿物流發展中的實踐與探索
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院士、山東順和集團黨委書記 趙玉璽
2023年10月19日
當前,全國物流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期,國家在運輸結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給予物流行業更多的政策指引,特別是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全國各地發展現代物流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可以說,今后十年,是我國物流業發展變化最大的十年,更是臨沂作為物流之都、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城市、首批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城市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
一、順和集團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做大做強物流產業
山東順和商貿集團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金1.6億元,擁有固定資產50億元,年利稅達3億元,下轄14家企業,產業涵蓋物流倉儲、直播電商、供應鏈金融三大板塊。被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聘任為常務理事單位、被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中國分會聘任為副會長單位、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聘任為副會長單位、被中國物流樞紐聯盟聘任為理事單位等。榮獲了“全國先進物流企業、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標桿企業、中國物流示范基地、中國5A級物流企業、全國優秀物流園區、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國家、省、市、區、商城、街道榮譽600多項。
作為臨沂國家物流樞紐承載主體企業,我們始終緊跟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做大做強物流產業,投資20余億元建設了3個現代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物流園區,其中天源國際物流園占地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 70多萬平方米;順和國際智慧園占地面積約420畝,計容面積約28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順和天源智慧物流園占地面積258畝,計容面積30萬平方米,擁有物流經營業戶300余家,國內外運營網點5000多個,運營車輛20萬輛,年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運營線路覆蓋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2022年臨沂商城物流總額8609.16億元,順和集團物流總額2000多億元,約占臨沂商城物流總額的四分之一。
二、從商貿名城到物流之都,臨沂商貿和物流相互促進、互為依存
臨沂商城是沂蒙人民的偉大創舉,經過40多年的培育發展,歷經“地攤式農貿”“大棚底商貿”“專業批發市場”“現代商貿物流城”“臨沂商城國際化”五個發展階段,培育了專業批發市場125處,經營業戶4.42萬戶,經營商品涵蓋27大類、6萬個品種、600多萬種商品。建成物流園區39家,經營業戶1852戶,3000余條國內配載線路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通達全國所有港口和口岸,物流價格比全國平均低20%-30%,成為全國最大的市場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轉中心和商貿批發中心,創出了“中國物流之都、市場名城”的閃亮名片。
現在臨沂市委、市政府又響應習總書記號召,打造臨沂“現代物流城”,突出國際化、數字化、智慧化、平臺化,高規格布局了鐵路物流樞紐、公路物流樞紐和快遞分撥中心三大板塊,努力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的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和極具國際影響力的高能級物流樞紐經濟先行區,實現從‘物流之都’到‘現代物流之都’的新跨越。
三、以四個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加速邁進
現代物流是經濟的“經脈”,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可以預見,未來商貿物流的發展,一定是小、散、弱的傳統物流被整合或被淘汰,一定是樞紐與樞紐、園區與園區、專線與專線之間的資源高度融合,產生集聚效應,不斷推動傳統商貿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物流技術裝備智能化,平臺系統信息化、數字化,物流模式先進化,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
一是布局新型物流基礎設施,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商貿物流產業鏈、供應鏈基礎設施的整體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借助“現代物流城建設”,做好“商、倉、流、園、展”一體化發展整體規劃,布局新型物流基礎設施,促進物流、交通、商貿等設施資源共享,提高基礎設施的空間利用效率,提升物流基礎設施應急響應能力,整體提升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智能化、網絡化、系統化發展水平。
二是引進現代物流作業裝備,補齊“物流短板”。傳統的商貿物流大多采用人工或叉車、平板高欄貨車等進行操作,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頻發。而現代物流通過智能分揀設備、立體倉庫設備及智能機器人系統等,實現集約化運營、無人化作業、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調度,達到資源共享、標準規范、運作高效、服務優質、綠色環保。
三是打造現代化、信息化系統,推動“萬物互聯”。順應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趨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物流信息化、現代化轉型,建設商貿物流產業大腦,加強商貿物流大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促進商貿物流產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四是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創新“物流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大數據、北斗技術,發展車貨匹配、運力優化、運輸協同等物流新技術、新模式,打造通道經濟新空間、探索樞紐經濟新模式、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積極探索同線路聚合、多式聯運、倉支干配一體化,發揮鐵路干線運輸成本低和公路網絡靈活的優勢,培育有競爭力的“門到門”公鐵聯運服務模式,實現物流提質降本增效。
四、順和集團的探索與實踐,助力臨沂商貿物流轉型升級
根據國家物流樞紐“倉支干配”一體化、多式聯運要求和臨沂市委、市政府“商倉流園展”一體化、四個商城建設要求,順和集團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大力實施1+34568發展戰略,即“一個平臺、三網融合、四個轉型升級、五個統一、六大賦能平臺、八大智慧系統”,推動實現“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技術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物流商業模式”轉型升級,由傳統物流園區向供應鏈、產業鏈的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轉型,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現代化物流樞紐。
為加快向現代物流轉型升級,順和集團成立了順和商貿物流研究院和順和物聯兩個創新研發團隊,每年投入近3000萬元用于科技創新研發。一是科技賦能北斗科研項目,與中國科學院空天院、北京交通大學合作,共同承擔投資2.83億元的國家重點研發科研項目,研發標準智能倉快進快出、非標準件貨物快拼快裝快卸、貨物與車輛全程可視化跟蹤、北斗智能調度與應急物流指揮系統、無人機配送五項國內物流最前沿的科技應用研究,計劃明年驗收,實現商貿物流無人化運作,代表當前商貿物流最領先的科技水平。二是科技賦能信息化建設,研發了臨沂國家物流樞紐大數據平臺,建設了八大智慧信息系統,獲得了專利及軟件30余項,推動臨沂商貿物流向信息化、數字化邁進。三是科技賦能多式聯運發展,2022年,我們申報了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山東省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工程、省級一級分撥中心等項目,成為全國物流行業創新示范先進企業,開通了臨沂至四川眉山‘公轉鐵’班列,能夠節約30%的場地、20%人力成本,提高30%的時效。四是科技賦能同線路聚合,2023年初,我們成立了順和魯桂快運公司,通過線路拉直,整合貨源,提高時效,降低成本,僅成立半年多時間,就成為臨沂至廣西專線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發展前景最好的專線公司。
在直播電商方面,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率先將順和直播、順和母幼兩大實體商場轉型為直播電商科技產業園,實現日交易量峰值達60多萬單,曝光覆蓋率近4億人次。2021年全市商品交易總額600多億元,順和直播商品交易總額217億元,占全市總額的三分之一,成為全市最大、全省最具影響力、全國最有潛力的電商直播基地。
為踐行臨沂商貿物流轉型升級,順和直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商業新模式、新業態:一是自主打造了1.2萬㎡的智能化、標準化、可視化的一站式托管智慧電商物流云倉,開啟了“廠、倉、流”模式新階段。二是自主研發了全國社交綜合民生服務平臺,注冊會員近200萬人,臨沂三區九縣基本全覆蓋,計劃2023年底覆蓋全省,2024年覆蓋全國重點城市。三是打造了啟育職業培訓學校,通過培訓+實操的模式,進行電商專業人才孵化,累計培訓2萬余人次,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000余本,為臨沂乃至全國輸送及儲備了大量的優秀電商人才。四是計劃投資16億元,建設文、商、旅、游、娛、購于一體的順和森谷電商文創園,不斷探索直播電商轉型發展新業態、新路徑。
在供應鏈金融方面,早在2015年,我們就與銀行、保險、移動通信等大型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打造了“方圓供應鏈代收貨款誠信平臺”,開展代收貨款先行墊付業務。2022年,我們再次與日照銀行合作,為我們授信20億元,以臨沂商貿物流企業為依托,構建涵蓋物流倉儲、信息技術、直播電商、供應鏈金融等產業的全程一站式供應鏈服務。目前已為2萬余家商貿物流企業累計放款20余億元,其中銀行累計放款9億元,集團自有資金累計放款11億,實現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精準灌溉”,助力和推動臨沂商貿物流轉型升級。
物流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商貿興,商貿興,則城市興。順和集團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專家、同仁的支持指導下,立足自身行業優勢,積極探索臨沂商貿物流轉型升級和現代物流創新發展新業態,在物流園區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始終引領發展。與各位物流同仁一道,不斷創新,努力進取,為全國物流轉型升級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增光添彩!為臨沂商貿物流轉型升級再次貢獻力量,讓“中國物流之都”這張名片在全國乃至國際更加靚麗!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央視報道:我國A級物流企業數量超一萬家 5A級物流企業達520家
- 胡大劍會見南方電網采購總監、供應鏈管理部總經理蔡希鵬一行
- 關于舉辦“標準編寫及案例分析”培訓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中物聯2025年第二季度團體標準化工作會議
- 任豪祥出席北京物資學院供應鏈管理專業IFPSM GS國際認證頒證儀式
- 民建豐臺區工委主委張婕一行赴中物聯調研
- 關于召開2025年京津冀供應鏈協同發展論壇暨第二屆產業供應鏈集群發展論壇的通知
- 中物聯召開團體標準化工作座談會
- 馬增榮出席共建中日跨境冷鏈新通道暨海南自貿港生鮮供應鏈發展論壇
- 第39屆物流企業授牌暨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活動議程
- 關于召開2025第八屆化工物流安全環保發展論壇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