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學會工作 > 正文

2014年度物流企業負擔及營商環境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15-04-17 10:33:38 研究室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二○一五年四月

為了解2014年度物流企業負擔及營商環境,我們選取100家有代表性的物流企業進行了典型抽樣調查。被調查的樣本企業構成情況如下: 

樣本企業在過去一年中,經營狀況、企業負擔和營商環境呈現以下特點:

業務總量穩中見升,成本增速快于利潤;稅費負擔依然較重,運輸業務增稅幅度較大;通行環境變化不大,公路罰款政出多門、自由裁量權大;用地壓力有所加大,用地難、用地貴;融資渠道不暢,獲取資金難度大、成本高;用工成本持續上升,操作型員工流失嚴重;政務環境有所好轉,配套政策有待落實;法律環境變化不大,物流綜合立法缺失;誠信問題依然突出,誠信建設亟待加強;通關環境持續向好,海外拓展障礙較多;未來發展面臨挑戰,營商環境仍需改善。

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業務總量穩中見升,成本增速快于利潤

調查顯示,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增長的樣本企業占50.5%,較上年增長或持平的占80.8%;主營業務成本較上年增長的占46.8%,較上年增長或持平的占79.7%;主營利潤較上年增長的占47.4%,較上年增長或持平的占67.4%;業務總量較上年增長的占47.1%,較上年增長或持平的占78.8%。


樣本企業經營效益情況

總體來看,樣本企業經營狀況穩中有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企業超過半數,增長或基本持平的超過八成。但是受主營業務成本增加較快、業務總量增長疲軟的影響,主營業務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利潤增長的企業占比不到半數,增長或持平的不足七成,顯示企業經營效益有所下滑。

樣本企業經營效益情況表

 
顯著增長
(20%)
增長
(5%-20%)
基本持平
(+-5%)
下降
(5%-20%)
顯著下降
(20%)
主營業務收入情況
20.62%
29.90%
27.84%
12.37%
9.28%
主營業務成本情況
18.09%
28.72%
32.98%
12.77%
7.45%
主營業務利潤情況
20.00%
27.37%
20.00%
15.79%
16.84%
業務總量情況
18.82%
28.24%
31.76%
17.65%
3.53%

 

二、稅費負擔依然較重,運輸業務增稅幅度較大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中,50%的企業認為企業稅費加重,其中20%的企業認為稅費大幅加重,企業稅費負擔總體較重。

樣本企業稅費負擔情況

大部分企業(82%)繳納的法定稅費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5%以下,12.2%的企業占收入的15%-25%,還有6.1%的企業占收入的25%以上,如圖所示。

樣本企業法定稅費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情況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平均繳納增值稅比營業稅體制下增長51%。其中,運輸型企業平均增長123.3%。物流企業普遍呼吁,盡快解決物流企業“營改增”后稅負增加問題,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

針對各地財政補貼政策,部分企業反映政策不透明、流程繁瑣、結算時間長;許多地區2014年度財政補貼尚未到位,2015年度補貼政策尚未明確是否延續;一些地區是一次性財政補貼,政策沒有延續性;一些地區將財政補貼改為年度結算,進一步占壓了企業資金,增加了資金成本和周轉壓力;還有一些地區沒有出臺或已經結束財政補貼政策,企業稅負增加難以消化。

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企業呼吁物流業統一執行6%的稅率,同時將房屋租賃費、過路過橋費盡快納入抵扣范圍,盡快解決個體司機代開增值稅發票問題。

調查顯示,對于享受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政策的企業,2014年平均繳納土地使用稅與往年相比平均減少34.2%。還有部分企業由于新建設施或企業認定問題沒有享受到該項政策。

樣本企業反映,2014年底,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政策正式到期,亟盼延續政策出臺。如果政策不能延續,物流企業土地使用稅稅負將重回高稅負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地土地使用稅單位稅額基數普遍提高,稅負總水平將遠遠高于政策實施前的水平。據部分企業反映,三年的減稅紅利將在政策到期后很短時間內被蠶食。

此外,部分企業反映,對于印花稅、防洪保安基金、水利基金等收費存在不合理問題,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存在重復征收,希望予以調整優化,減輕企業負擔。

三、通行環境變化不大,公路罰款政出多門、自由裁量權大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中,48.2%的企業認為通行環境變化不大,27.1%的認為有所好轉,20%認為有所惡化。

樣本企業車輛通行環境情況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平均燃油費支出占運輸成本的30%,與上年相比,43%的企業認為變化不大,40%的企業認為較往年相比下降,17.1%的企業認為較往年增加。
 

2014年,受國際油價大幅下降影響,我國燃油價格一路下滑。到12月底最低點油價比7月份最高點下滑約25%。企業燃油費支出變化除受燃油價格影響外,還與運輸業務總量、自有車輛占比有較大關系。此外,與燃油價格下滑幅度相比,燃油費支出下降幅度低,甚至不降反升與營改增后對燃油費發票抵扣需求增加有一定關系。部分企業反映,油價下跌帶來的利好與快速上升的人力成本相抵消,企業總成本下降幅度并不高,約在3%左右。

樣本企業燃油費支出情況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過路過橋費平均占運輸成本的14.9%。其中干線運輸物流企業過路過橋費占運輸成本的22.7%。與往年相比,55%的企業認為過路過橋費變化不大,26%的企業認為有所下降,19%的企業認為有所上升。

企業路橋費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對運輸線路進行了優化,采取鐵路、水路等多種方式;二是運輸業務總量下滑或外包運輸業務;三是部分企業將原直接報銷路橋費票改為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四是部分地區實行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實現公司統一交費,享受了折扣優惠。

樣本企業過路過橋費與往年相比情況

調查顯示,30.6%的樣本企業反映過路過橋費收費標準偏高,27.5%的反映各地收費標準不統一,18.8%的反映超限收費標準不合理,11.9%的反映計重收費誤差較大,11.3%的反映存在超期收費、延期收費問題。


各地過路過橋費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于計重收費存在的問題,部分企業反映,計重收費標準較高,特別一些地區的大件運輸車輛收費標準過高;往往存在稱重不準問題,甚至同一收費站不同收費口稱重也不一樣;無法使用ETC,導致通行效率低;計重收費后超載現象并沒有消除,沒有起到限制超載的作用,同時計重收費后不卸載是否可以合法通行存在較大爭議。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平均支付公路罰款占運輸成本的3.1%。部分大件運輸、汽車整車運輸、集裝箱運輸企業公路罰款較多,占運輸成本的10%以上。以往年相比,60%的企業認為公路罰款變化不大,19%的認為有所降低或降低較多,公路罰款問題有所緩解。

樣本企業支付公路罰款與往年相比情況

物流企業反映,通過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駕駛員交通法規意識增強,公路罰款有所下降。同時,由于各地城市貨運車輛禁止通行范圍持續擴大,道路限行線路多、時間長、設計不合理造成貨車“斷頭路”,企業被動違法受罰難以避免。部分企業反映,城市貨車限行造成客車違法載貨配送現象普遍,增加了城市交通壓力和空氣污染。

調查顯示,關于目前公路罰款問題,29%的企業認為自由裁量權大、隨意性強,24.7%的企業認為政出多門、標準不統一,24.7%的企業認為存在只罰不糾的現象,21.6%的企業認為監督管理不嚴、缺乏舉報、問責和處罰機制。


樣本企業公路罰款的主要問題

部分企業反映,司機的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每年要進行誠信考核,需到檔案所在地簽注誠信考核等級,相當于“年審”。由于司機工作地點與戶籍地往往不一致,導致每年需返鄉年審,車輛停工、業務停滯,增加了企業負擔。國家規定營運車輛二級維護超期15天以內罰款1000元,由于運營車輛在全國范圍內運行,受運輸任務和道路情況等因素影響,往往無法按時回車籍所在地進行二級維護,導致車輛罰款。冷藏車輛改裝均有改裝合格證,但在實際運行中,一些地區仍會按照非法改裝進行罰款。各地對車體廣告、車容車貌(例如反光條破舊)罰款沒有統一標準,隨意性強,對于辦理有車體廣告備案登記手續的車輛,有些地區還會進行罰款。

調查顯示,關于城市配送車輛通行證管理,30.1%的企業認為申請困難,28.2%的企業認為區域設限,22.4%的企業認為標準不一,19.2%的企業認為通行證數量不足。

企業反映,目前各地辦理通行證的地點大部分設置在市內。司機下高速后,需要將貨車停在原地,再到市內辦理,辦完后再回到停車地開車進城。一是極不方便,有時打不到出租車要走很久;二是司機離開車輛造成車輛和貨物的不安全;三是有時一下高速就會因沒有通行證被處罰。

此外,許多地區采取“一刀切”措施禁止電動三輪車通行,導致“最后一公里”配送壓力大大增加。


城市配送車輛通行證管理的主要問題

四、用地壓力有所加大,用地難、用地貴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中,對于物流用地情況,45%的企業認為變化不大,35%的認為較為困難,11%的認為非常困難,8%的認為有所好轉。物流企業認為困難的企業占46%,接近半數,顯示物流用地壓力依然較大。

樣本企業物流用地情況

2014年物流用地的平均價格,一線城市為80~100萬元/畝,二線城市為40~50萬元/畝,三線城市為10~15萬元/畝。其中,一線城市用地價格為二線城市的2倍,是三線城市的7.2倍。

  2014年全國主要城市物流用地價格抽樣調查結果(萬元/畝)

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天津
昆明
地價
150-200
100-200
80-150
100-200
40-55
43-45
城市
沈陽
西安
長沙
南昌
貴陽
 
地價
45左右
24.5-50
32.5左右
16左右
26左右
 

調查顯示,一線城市物流用地價格上漲幅度明顯大于二三線城市,二線城市漲幅大于三線城市。

 樣本企業物流用地平均價格與往年同期相比

 

城市
降低較多(-10%以上)
有所降低(-5%-10%)
變化不大(+-5%)
不降反升(5%-10%)
大幅上升(10%以上)
一線城市
0.00%
2.78%
38.89%
25.00%
33.33%
二線城市
0.00%
6.82%
38.64%
36.36%
18.18%
三線城市
5.13%
2.56%
53.85%
23.08%
15.38%

調查顯示,2014年租用倉庫的平均租金,一線城市平均租金為1.2元/平方米•天,二線城市平均為0.8元/平方米•天,三線城市平均為0.5元/平方米•天。

2014年主要城市倉庫平均租金抽樣調查結果(元/平方米/天)

城市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沈陽
地價
1.45
1.00-1.60
1.00-1.40
1.10-1.60
0.95
城市
大連
西安
長沙
廊坊
 
 
地價
0.9
0.94-1.02
0.74-0.98
0.95-1.00
 
 

調查顯示,反映一線城市物流用地投資強度上升的企業較多,占50%;反映二線、三線城市物流用地投資強度變化不大的企業分別占60%的和52.6%。一線城市物流用地投資強度上漲幅度快于二三線城市。

樣本企業物流用地投資強度與去年同期相比

 
降低較多(-10%以上)
有所降低(-5%--10%)
變化不大(+-5%)
有所上升(5%-10%)
大幅上升(10%以上)
一線城市
0.00%
10.00%
40.00%
37.50%
12.50%
二線城市
0.00%
6.67%
60.00%
24.44%
8.89%
三線城市
0.00%
15.79%
52.63%
26.32%
5.26%

企業普遍反映,一些地方將工業倉儲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縮短到20年,加速物業折舊,經營成本大增,投資回收壓力加大,導致企業投資趨于短缺,影響建筑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五、融資渠道不暢,獲取資金難度大、成本高

調查顯示,對于企業融資環境,39.3%的樣本企業認為變化不大,33%的企業認為較去年緊張,28%的企業認為融資環境較去年有好轉,融資環境總體依然較為緊張。

 

樣本企業融資環境

調查顯示,未來一年,22%的企業表示資金需求有很大缺口、急需融資,55%的企業表示資金略有缺口、需要融資,23%的企業表示不需要融資。


樣本企業未來一年的融資需求情況

調查顯示,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70%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7%的企業通過民間借貸,6%的企業通過企業債券,3%的企業通過上市融資,3%的企業通過基金和風險投資,銀行貸款占七成,仍是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


樣本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分布圖

調查顯示,從銀行的貸款情況看,18%的企業認為難度較大;64%的企業任務困難,但是可以爭取;18%的企業認為較容易獲得,不存在困難。

銀行貸款融資的主要問題,27.9%的企業反映可抵押物少,折扣率高;16.9%的企業反映貸款額度小;14.9%的企業反映擔保體系不完善;9.7%的企業反映存貸掛鉤,還有企業反映信用等級低(8.4%)、使用承兌匯票(8.4%)、續貸時間間隔長(7.1%)等。


樣本企業從銀行融資貸款的主要問題

關于上市融資計劃,22%的企業有計劃,正準備上市;32%的企業希望上市,還沒有準備;41%的企業沒有上市計劃,5%的企業已經上市。


樣本企業上市情況

企業上市融資的主要問題:38.7%的企業認為門檻高、30.6%的認為發行成本高、13.5%的認為會計制度不完善、9%的認為稅收制度不完善等。


樣本企業上市融資的主要問題

企業普遍反映,由于物流業存在抵押物少、貸款額度低的問題,亟需建立具有公信力且成本低廉的行業貸款擔保機制,為企業擴大經營提供融資擔保支持。

六、用工成本持續上升,操作型員工流失嚴重

調查顯示,樣本企業人力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23%。企業普遍反映過去一年用工成本上漲在10%以上。與往年相比,60%的企業反映人力成本上升,其中18%的認為上升幅度較大,還有30%的企業反映變化不大。


樣本企業用工成本與去年同期相比

企業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員工工資上調、社保基數上調和福利水平上調等。

調查顯示,企業認為雇傭操作型員工的有難度的占42%,認為雇傭管理型員工有難度的占46%。

部分企業反映,目前貨車司機非常緊缺。由于貨車司機需要具備A2駕照,但是A2駕照獲得需要6年時間,而且扣分超過12分將進行降級處理,導致貨車司機數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一些企業雇用B2駕照的司機代替A2駕照司機,存在一定的違規風險。


樣本企業雇傭操作型員工的難度情況

樣本企業雇傭管理型員工的難度情況

關于員工流失情況,39%的企業反映操作型員工流失嚴重,12%的企業反映管理型員工流失嚴重。操作型員工大量流失導致“用工荒”應引起行業重視。

樣本企業員工流失情況
 

 
比較嚴重,對企業影響大
嚴重,可以接受
一般
無影響
操作型員工
7.14%
31.63%
50.00%
11.22%
管理型員工
1.23%
11.11%
61.73%
25.93%

其中,員工流失的主要影響因素表現為工資待遇30%、生活成本上漲24%、職業晉升前景20%、房價太高10%、家庭關愛需要9%等。

樣本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

企業普遍反映,2014年國家出臺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對企業勞務用工比例進行了明確規定。希望考慮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務用工的比例限制,著重研究同工同酬政策,給企業更多的空間改善員工的薪酬福利。此外,社保繳納比例過高,企業負擔重,且企業外地員工比例較高,員工難以享受到社保福利。

七、政務環境有所好轉,配套政策有待落實

調查顯示,65%的企業認為政務環境較上年好轉,其中4%反映大幅好轉,政務環境持續向好。


樣本企業政務環境

對于國家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83%的企業反映注冊審批環節較過去簡化。

樣本企業手續審批情況

對于相關事項辦理手續的看法,較為便捷的有車輛手續、年審手續、工商登記手續、海關進出口手續;較為復雜的有土地手續、營運手續、規劃手續、建設手續、消防手續、環保手續、投資手續、外匯管理手續。

樣本企業對相關事項辦理手續的看法
 

 
很便捷
便捷
一般
復雜
很復雜
車輛手續
6.10%
21.95%
52.44%
14.63%
4.88%
土地手續
0.00%
10.29%
39.71%
26.47%
23.53%
營運手續
2.41%
21.69%
49.40%
20.48%
6.02%
年審手續
10.00%
40.00%
40.00%
8.89%
1.11%
規劃手續
0.00%
11.59%
39.13%
27.54%
21.74%
建設手續
1.59%
3.17%
39.68%
26.98%
28.57%
消防手續
4.11%
12.33%
42.47%
24.66%
16.44%
環保手續
0.00%
12.33%
43.84%
26.03%
17.81%
投資手續
1.52%
18.18%
53.03%
18.18%
9.09%
工商登記手續
6.02%
50.60%
32.53%
9.64%
1.20%
海關進出口手續
0.00%
30.91%
43.64%
20.00%
5.45%
檢驗檢疫手續
0.00%
28.30%
41.51%
22.64%
7.55%
外匯管理手續
0.00%
18.37%
51.02%
28.57%
2.04%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調查顯示,63%的企業認為對企業的發展有作用,38%的企業認為政策的落實情況好,7%的企業認為落實情況不好。

落實情況不好的主要原因:28.3%的企業反映缺乏配套政策,幫助企業效果不明顯;18.3%的反映條件設置門檻高,企業達不到;17.2%的反映辦理手續繁瑣;17.2%的反映信息渠道不暢通;9.4%的反映政策力度不大,對企業沒有吸引力;9.4%的反映難以進入申報體系。
 

政策落實情況不好的主要原因

樣本企業反映,一些地區要求企業在當地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才能開展相應的業務,直接影響了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和建立服務網絡;企業總部獲得的資質分支機構不能享受;一些地方正在推行“先照后證”,希望在物流行業全面推開;同時,隨著簡政放權進一步深化,希望道路運輸許可證、快遞經營許可證進行后置審批。

部分企業反映,道路運輸許可證年檢流程復雜,填寫資料太多,一些地方異地辦理道路運輸許可證需要保證金。

一些資質建議取消,如:法人負責人安全員資格證、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證、快遞員職業資格證、國際貨運代理備案表、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表等。

八、法律環境變化不大,物流綜合立法缺失

調查顯示,61%的企業認為所在領域法律環境變化不大,28%的企業認為較去年有改善。

樣本企業所在領域的法律環境情況

關于企業自身的法律情況,50%的企業表示企業有專門的法律部門;47%的企業表示企業無法律部門,但有相關部門代管法律事項。調查顯示,60%的企業反映最近三年有法律糾紛,法律糾紛主要涉及合同糾紛51.7%、勞資糾紛17.6%、企業間糾紛16.5%等。

樣本企業法律糾紛的主要涉及方面

企業發生法律糾紛,主要解決途徑為訴訟解決50%、法律部門跟對方溝通協商32%、非訴訟途徑自行解決17%等。

樣本企業解決法律糾紛的主要途徑

企業普遍反映,我國目前尚無專門的物流立法,物流各領域相關部門規章制度較多,標準不統一,合規成本較高,企業難以適從。

九、誠信問題依然突出,誠信建設亟待加強

調查顯示,36%的企業認為2014年企業所在領域的行業誠信環境有所改善,53%的企業認為環境變化不大。

樣本企業所在領域的行業誠信環境

調查顯示,行業失信現象主要表現為拖欠貸款49.3%、合同違約35.5%、虛假信息10.1%等方面。


行業主要失信現象

調查顯示,90%的企業建立了誠信制度和風險防范體系情況。企業獲得誠信信息的渠道主要為行業協會26.6%、同行口碑25.4%、銀行或金融機構18.7%、政府部門17.1%、媒體10.3%等。


樣本企業獲得誠信信息的主要渠道

企業反映,行業信用體系需要完善,對不同信用等級物流企業的差別化管理尚未形成,獎優罰劣機制尚未建立,不守誠信成本總體較低。

十、通關環境持續向好,海外拓展障礙較多

近年來,有關部門大力推進通關環境改革已見成效。調查顯示,62%的企業認為通關環境較去年改善,36%的企業認為變化不大。


樣本企業反映通關環境情況

企業進行海外市場拓展仍有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不了解投資環境22.8%、缺少海外經營人才22.3%、不了解國外法律17.9%、缺乏商務信息12.5%、審批程序復雜12%、外匯管制嚴格10.9%等。


樣本企業進行海外市場拓展遇到的主要困難

十一、未來發展面臨挑戰,營商環境仍需改善

對于未來三年阻礙企業發展的挑戰,調查顯示,第一位挑戰是經濟增長放緩,其次是勞動力成本上漲,第三是稅收問題,第四是車輛通行問題,第五是用地問題。此外還有吸引和留住人才、融資問題、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合格的人才等。

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需要企業從戰略上引起重視,加快模式創新,促進轉型升級,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和落實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目前和近三年阻礙公司發展的最大挑戰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