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8 11:22:42 科技信息部

擁抱“互聯網+物流” 打造行業發展新動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由我會主辦的“互聯網+物流”論壇首次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召開。首先,我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參加本次論壇的各位代表、中外嘉賓、企業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當前,互聯網經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以“互聯網+”為驅動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滴滴出行等消費互聯網模式取得可喜成就,引領世界互聯網經濟發展大潮。“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大力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互聯網和制造業、商貿業、物流業等重點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下一階段互聯網經濟成功的關鍵,也是創新驅動社會進步和經濟轉型的生機所在,為下一步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中,提出了“互聯網+高效物流”等11項重點行動。今年7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從國家層面部署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國家發改委隨后印發《“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提出構建物流信息互聯共享體系,提升倉儲配送智能化水平,發展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營造開放共贏的物流發展環境等四項主要任務。從產業層面,物流業作為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正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借力“互聯網+”,深化產業融合,煥發出蓬勃生機。這為新常態下產業創新驅動提供了新動力,也為企業轉型升級開辟了新道路。今天,我們在美麗的烏鎮相聚,共同探討互聯網+物流新思路,這對于落實“互聯網+高效物流”要求,踐行國家“互聯網+”戰略具有積極意義。
“互聯網+物流”戰略的推出,順應了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當前,我國物流業正處于關鍵的戰略轉型期。從市場規???,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67.4萬億元,同比增長6.1%,比“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速下滑2.6個百分點。物流業增速持續放緩,正在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階段。
從運行效率看,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4.5%,比2011年的17.8%下降了3.3個百分點。這既有產業結構調整的因素,也有行業提質增效的因素。物流業效率持續改善,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從需求結構看,與居民生活相關的物流需求保持了較快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保持同比44.4%的高速增長。工業物流需求總體較為平穩。隨著制造業2025戰略的提出,服務型制造的興起,工業物流逐步向高端物流轉型。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物流需求同比分別增長9.1%和10.6%。消費帶動、產業升級正在成為物流需求發展方向。
從供給能力看,隨著物流基礎設施對產業的“硬約束”得到緩減,勞動力、土地、資本等供給約束越來越明顯,資源環境負擔進一步加重,傳統的成本價格優勢正在削弱。同時,我們也看到,近年來,物流領域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蓬勃發展,模式轉換、方式變革、創新驅動不斷涌現,正在成為物流業轉型升級,物流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動力來源。
總體來看,我國物流業正處于增速放緩、效率提升、需求調整和動力轉換的戰略轉型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重大機遇。互聯網不僅作為一種技術手段,更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深刻影響著物流行業。物流業與互聯網深化融合,“互聯網+物流”開始起步,開辟了物流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互聯網+物流”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通過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重塑產業發展新關系,再造產業發展新結構,打造產業發展新生態,從而實現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當前,我國“互聯網+物流”仍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在一些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引領物流領域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道路。
一是互聯網+高效運輸。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市場不集中、信息不對稱的貨運市場潛力巨大,也最先擁抱互聯網。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催生了一批像互聯網+車貨匹配、互聯網+貨運經紀、互聯網+甩掛運輸、互聯網+合同物流等的“互聯網+”創新模式,涌現了一批像運滿滿、貨車幫、卡行天下、天地匯等的“互聯網+”代表企業。“互聯網+高效運輸”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實現貨運供需信息的在線對接和實時共享,將分散的貨運市場有效整合起來,改進了運輸的組織方式,提升了運輸的運作效率。近年來,單純的車貨匹配模式逐步向無車承運人模式轉型,數據在線化、運力社會化、資源平臺化正在助推產業新變革。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無車承運人試點政策正式出臺,為行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互聯網+智能倉儲。“互聯網+”對傳統倉儲設施的轉型指明了方向,智能倉儲在快遞、電商、冷鏈、醫藥等細分領域快速發展。如,京東商城、菜鳥網絡、順豐速運、九州通等企業積極開發全自動倉儲系統,設計智能倉儲機器人,完成貨物的上架、 揀選、打包、貼標簽等操作,大幅提高倉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隨著“互聯網+”理念的引入,現代化、信息化倉儲設施的投入,通過倉儲信息的集成、挖掘、跟蹤與共享,有效實現取貨自動化、進出貨無縫化和訂單處理準確化,現代倉儲管理將更加精準、高效、智能,帶動行業高端化轉型升級。
三是互聯網+便捷配送。“最后一公里”是制約消費市場的重要瓶頸,也是行業“互聯網+”改造的廣闊藍海。借助互聯網平臺,搭建城市配送運力池,開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先進模式,能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如,日日順、速派得、云鳥配送等關注末端配送的平臺型企業,不斷探索便捷配送的新模式。隨著末端配送的智能化改造,菜鳥、京東、順豐等快遞物流企業積極布局智能自提柜市場,實現系統的互聯共享。此外,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需要,共享經濟模式在末端配送領域得到推廣應用,美團、百度、餓了么推出了即時配送模式,也是互聯網+便捷配送的新亮點。
四是互聯網+智慧物流。當前,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化技術、移動信息服務和位置服務等一批新興技術在物流行業應用效果明顯。據2015年中物聯流信息化監測顯示, 88.9%的物流企業實現了對自有車輛的追蹤,89%的企業實現了全程透明可視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作為企業投入重點。例如,菜鳥網絡陸續推出物流預警雷達、大數據分單路由、電子面單、四級地址庫等數據基礎服務,利用智慧物流大數據分析,促進快遞市場的組織優化和效率提升,引領智慧物流發展趨勢。
五是互聯網+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是產業鏈上下游銜接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紐帶。一批行業代表企業,如招商局物流、怡亞通、安吉物流等,借助自身資源和信息優勢,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通過數據協同實現更大范圍的供應鏈協同,重構供應鏈協作關系。
當前,物流企業實現互聯網轉型有五大戰略選擇。一是在線連接戰略,借助互聯網手段,實現物流在線化和業務數據化,為產業鏈中不同實體、個人、設備等基本要素的透明連接和關系重塑創造條件。二是聯動融合戰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改造、優化、提升傳統物流產業,優化產業分工,再造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互聯網化。三是平臺轉型戰略。通過搭建去中心化、去邊界化、去中介化的互聯網平臺,優化產業鏈條,推進市場集中,助推產業變革。四是智慧賦能戰略,通過對物流賦能,真正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商流四流合一,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瓶頸約束,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智能化水平。五是開放共享戰略,即打破企業間、業務間、部門間壁壘,搭建合作共享、協作共贏的開放平臺,重構產業生態體系。
總體來看,我國“互聯網+物流”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一系列現實障礙。如,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和布局不足,關鍵技術及設施設備研發投入不夠,傳統監管模式和體制機制制約,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問題亟待解決等。此外,“互聯網+物流”的最大價值是改造傳統物流產業,實現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當前,傳統物流產業向互聯網轉型仍面臨方向不清晰、路徑不明確、能力不具備等關鍵問題,這對物流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提出了艱巨挑戰。這些問題需要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企業主體予以重視,通力合作加以解決。
各位來賓,“十三五”時期,我國仍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互聯網+物流”將成為行業發展新動力。物流業要把握時代機遇,以轉換思維方式為起點,以加強互聯共享為條件,以推進深度融合為著眼點,以優化政策環境為保障,積極創建開放、共享、協作、共贏的現代物流生態體系,推動新時期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下面,我主要提幾點建議:
一是轉換思維方式。要參照互聯網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組織特點,重新思考自身商業模式、組織方式、客戶關系,創新企業觀念,推動企業管理方式、組織結構調整,重構企業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讓“互聯網+物流”回歸價值創造的商業本質。
二是加強互聯共享。要加大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投入,特別要重視物聯網和大數據建設,全面實現物流在線化和業務數據化,充分釋放信息和數據潛能,加強動態感知和實時響應,打破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孤島現象,在企業和客戶間構建新型商業關系。
三是推進深度融合。要推動互聯網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相融合,利用互聯網再造流程、管理和模式,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延伸產業鏈服務能力,形成企業創新力和生產力。與新進入市場的企業相比,傳統物流企業已經形成了自身核心競爭力,如何深化與互聯網的融合,提升和再造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面臨的重大機遇。
四是優化政策環境。短期來看,要加強對“無車承運人”試點政策的配套保障,逐步解決個體司機異地開票和增加進項抵扣問題。長期來看,要順應行業發展趨勢,適時調整行業監管方式,提升行業治理水平。要加快政府信息公開,推進互聯網+政務,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在這方面,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了大量工作。
五是創建生態體系。要平衡整個產業鏈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合理選擇合作伙伴,優化產業鏈分工協作,強化產業鏈集約整合,建設開放、共享、協作、共贏的現代物流生態體系。
各位來賓,順應國家“互聯網+”戰略部署,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大勢不可擋。本次論壇以“互聯網+物流創新與實踐——實現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為主題,邀請了10位“互聯網+物流”方面的代表企業、知名學者和專家,與大家分享和交流“互聯網+物流”的創新模式、管理經驗和科技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引領作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長期以來關注“互聯網+物流”發展。今后,我們將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聯系廣大會員企業,完善行業基礎工作,做好相關訴求反映、人才培養、標準制定、技術應用和模式推廣,打造行業發展新動力,引領我國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為構建造福人類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一份力量。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