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2-16 11:49:10 科技信息部

回首新進展 開啟新征程
我國物流“十二五”發展回顧與“十三五”展望
(代序)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回顧
第一,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第二,需求結構加快調整
第三,市場主體加速分化
第四,創新驅動模式變革
第五,國際物流雙向開放
第六,基礎設施擴容提檔
第七,信息技術普及應用
第八,綠色物流已見行動
第九,基礎工作穩步推進
第十,政策環境持續向好
回首新進展 開啟新征程
我國物流“十二五”發展回顧與“十三五”展望
(代序)
二、“十三五”時期我國物流業發展展望
“十三五”時期,我國物流業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的嚴峻挑戰。預計行業增速將繼續趨穩放緩,傳統的依靠成本價格競爭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行業進入以轉型升級為主線的發展新階段。物流業將加快從追求規模速度增長向質量效益增長轉變,從鋪攤子、上項目向整合資源,做優存量轉變,從成本要素驅動向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推動行業提質增效。我們要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指引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突出高效、集約、連通、創新、協調和改革六個重點。
(作者:何黎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中國物流學會會長)
前 言
“十二五”時期,伴隨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物流運行保持了中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需求結構加快調整,運行效率有所提升,基礎設施擴容提檔,物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時期我國社會物流總額為967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2倍,年均增長8.7%,保持中高速增長。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回落明顯, 2015年為16.0%,比2010年下降1.8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收入34.2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8倍,年均增長4.7%。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為“穩增長”、“調結構”、“降成本”“惠民生”發揮了較好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為適應物流行業發展,全面、系統反映我國“十二五”時期物流運行的現狀與基本走勢,以及開展地區及國際間對比分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調節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首次發布《“十二五”中國物流統計報告(2011-2015)》。今后,我們將每年推出物流統計年度報告。
《“十二五”中國物流統計報告(2011-2015)》(以下簡稱報告)分綜合篇、地區篇、國際篇、數據篇、參閱篇、附錄六大部分?;谖覈鐣锪鹘y計十年數據,從物流整體發展、區域特點與重點細分行業相兼顧的視角,從行業、市場、企業相結合的視角,從國際比較的視角,綜合反映我國“十二五”時期物流經濟活動的規模、結構、發展水平與變化趨勢。
綜合篇從物流需求、運行成本、市場規模、企業經營、設施建設、服務價格六個方面分析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物流運行發展的現狀、特點以及趨勢;地區篇收錄了部分省區市和大中城市物流運行情況分析;國際篇收錄了美國、日本物流發展情況;數據篇收錄了2006-2015年物流統計主要指標數據;參閱篇收錄了《重視統計數據 揭示物流發展規律》、2015年物流統計公報、物流業景氣指數分析、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報告、大宗商品流通行業發展狀況等分析報告;附錄收錄了《物流統計大事記》、全國物流統計會議領導講話、關于表彰物流統計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通知、《社會物流統計制度》等有關文件。
報告數據豐富、內容詳實、圖文并茂,是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研究咨詢機構全方位了解物流運行情況、把握行業發展特點、趨勢的重要資料和參考書,是物流業界人士查詢、引用、論證、存檔不可或缺的“工具”。
報告研究編寫過程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和部分省市物流牽頭部門、統計局、相關行業協會、院校的大力支持。中國財富出版社的領導、編輯給予了很多指導和建議。對此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物流行業涉及領域廣、分析難度大。我們的年度報告首次出版,還存在很多不足和疏漏,敬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
編委會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綜合篇
第一部分:物流需求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加快調整
第二部分:物流運行成本加速回落、效率有所提升
第三部分:物流市場規模平穩增長、能力有所增強
第四部分:物流企業整體“微利”經營
第五部分:物流設施擴容提檔 技術驅動物流創新發展
第六部分:物流服務價格總體低位運行
地區篇
河北省物流運行情況
內蒙古省物流運行情況
吉林省物流運行情況
黑龍江省物流運行情況
江蘇省物流運行情況
福建省物流運行情況
江西省物流運行情況
山東省物流運行情況
河南省物流運行情況
四川省物流運行情況
陜西省物流運行情況
甘肅省物流運行情況
寧夏物流運行情況
大連市物流運行情況
青島市物流運行情況
武漢市物流運行情況
湘潭市物流運行情況
國際篇
美國物流發展情況:
盡管面臨國際國內諸多挑戰,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并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簡稱IMF )預測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年度增長率將穩定在2.4%左右。 然而,未來六個月,經濟和貨運條件有望繼續維持 “發貨人市場”的狀態,市場因素重組,包括產能、存貨、利率和經濟增長,預計將引起2017年運輸費用適量增長。 同樣地,油價上漲的風險也可能增加燃油相關的附加費用上漲的壓力。
從2010到2014年,美國運輸費用年均增長5.5%,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USBLC年均增長4.6%(見表1)。 然而,2014年到2015年,USBLC上升趨勢有所放緩,只增長了2.6%。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USBLC中占比最大的運輸費用僅僅增長了1.3%。增速放緩原因之一是能源價格的回落降低了燃料附加費用,這幾乎影響到所有的運輸方式。另外,整車運輸(Full Truckload)運力過剩壓低了運價,導致這一重要細分市場營收增長被限制在3.0%。然而,能源市場可能會進行調整,卡車運輸運力過剩可能有所緩解;其他限制性因素例如司機短缺,在不遠的將來也可能推動整車運輸(Full Truckload)行業營收的增長。
日本物流成本情況: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利潤水平的高低和競爭力的強弱,追求零庫存是日本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標。庫存量決定了日本企業的發展存亡,所以物流成本管理成為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控制物流成本、減少物流費用,是真正創造企業第三方利潤源泉的前提,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手段。
從物流成本占行業價值比重來看,日本物流成本為8.6%、歐盟為9%、加拿大為9.5%、美國為10%。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日本已經有效地將物流成本控制在了較小的范圍內,在物流成本控制上已經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著日本產業結構的調整,高科技電子產品的迅速發展,使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產品涌現的同時,物流成本還會繼續下降。日本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物流成本,這與其有效的物流管理體制有關系。
日本在大力發展物流現代化的同時,把物流成本的降低作為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資源。近年,日本有效地實施了物流成本監控和管理,日本物流成本整體上呈下降的趨勢。日本的運輸成本在GDP中的比例變化不大,而管理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比例又非常低。因此,倉儲成本的降低是導致日本物流總成本占GDP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數據篇
物流統計核算主要指標:
表1社會物流總額
表2社會物流總額構成
表3社會物流總額比上年增長
表4社會物流總額GDP需求系數
表5社會物流總費用
表6社會物流總費用構成
表7社會物流總費用比上年增長
表8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
表9物流業增加值
表10物流業增加值構成
表11物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表12物流業增加值與GDP的比重
表13物流業增加值與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
表14物流基礎設施主要指標
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主要指標:
表1 重點工業、批發和零售企業物流主要指標比上年增長情況
表2 重點工業企業物流主要指標比上年增長情況
表3 重點批發和零售企業物流主要指標比上年增長情況
表4 重點企業物流費用率情況
表5 重點工業企業分行業物流費用率
表6 重點批發和零售企業分行業物流費用率
表7 重點物流企業主要指標比上年增長情況
表8 重點物流企業主要指標比上年增長情況
表9 2016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名單
表10 2015年全球物流企業50強
重視統計數據 揭示物流發展規律
時下,我國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進入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其根本特征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物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之一,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重點,這不僅是促進物流發展之需,更是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的迫切要求,也是經濟與物流互動發展的基本規律。而要從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視野來準確把握物流發展規律,必須高度重視統計數據......
(作者:蔡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物流統計大事記
《關于加快我國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2001年)
我國社會物流統計數據正式發布(2005年4月)
第一次全國物流統計工作會議召開(2006年9月)
2007年全國物流統計工作會議召開(2007年9月)
物流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正式啟動(2008年7月)
2008年全國物流統計工作會議召開(2008年10月)
國務院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對物流統計工作提出要求(2009年3月)
2012年部分省市物流統計核算工作座談會召開(2012年4月)
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正式發布(2013年3月)
“2016年中國物流發展與形勢分析會”召開(2016年6月)
中國電商物流指數(ELI)發布(2016年10月)
后記
《“十二五”中國物流統計報告(2011-2015)》和大家見面了。這是自2004年我國物流統計制度建立以來的重要工作成果,也是我們運用統計數據對物流運行和發展進行分析和思考的重要嘗試。今后,我們將每年推出物流統計年度報告。
今后,我們要緊緊圍繞“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物流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積極作為,繼續完善社會物流統計報表制度,推動物流統計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深入開展,努力構建組織體系完善、調查方法規范、技術手段先進、隊伍素質優良的現代物流統計體系,努力使我國的物流統計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多更好的統計咨詢服務。希望有關部門、研究機構,特別是廣大工商、物流企業積極支持、參與我們的物流統計調查和研究。
編委會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