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蔡進:互聯互通推動全球供應鏈的發展

發布時間:2017-05-31 13:09:33 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

                              蔡進在第四屆全球供應鏈高峰論壇上發表講話   
   
   從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看,人類一直孜孜不倦地突破地域或疆界限制,不斷追求人類的互聯互通。
早期人類通過貿易手段尋求人類的互聯互通。工業革命以后,人類互聯互通的范圍和程度都有了飛速發展,不僅有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通訊和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還通過互聯互通促進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帶動了全球貿易、投資、金融、科技、人文的發展和融合。可以說,未來的全球化發展的方向,是基于互聯互通的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突破疆界和制度限制,進而帶動全球經濟繁榮和文化融合,使世界逐漸趨于大同。

   一、供應鏈是互聯互通的必然產物
   
   今天全球都在關注供應鏈的創新與實踐,說明供應鏈的發展具有其必然性。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推行供應鏈組織模式,發展到今天,這種供應鏈的組織模式在中國也越來越被廣泛關注。我個人理解,供應鏈之所以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歸根結底是互聯互通發展的需要,是全球互聯互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我們不是為了做供應鏈而做供應鏈,而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小到一個企業,大到整個全球的互聯互通。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就是不斷追尋互聯互通的歷史進程。比如我國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就成就了我們今天家喻戶曉的互聯互通的“絲綢之路”;明代的鄭和七次下西洋,客觀上也成就了海上互聯互通的發展之路;15世紀哥倫布向西航行發現了新大陸,為今天全球互聯互通鏈成一體做出了巨大貢獻。發展到今天,全球修建了一百多萬公里鐵路,幾千萬公里的公路,成千上萬個航空港,遍布全球的港口,乃至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互聯網等等,其最終的目的就是一個----追求人類的互聯互通。千百年來,人類不斷有摩擦,甚至不斷發生戰爭,彼此封鎖,彼此競爭,但人類互聯互通的進程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反而勢不可擋,發展到今天,人類比以往任何年代都更加互聯互通,也更加迫切需要全球的互聯互通。

   我們說互聯互通,有三個維度去考量。第一個維度是空間的維度。小到一個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要互聯互通;企業和企業之間也是需要互聯互通的;空間再大一點,產業和產業之間也要互聯互通;空間更大一點,地區之間,省際之間要互聯互通的;從全球范圍來看國家之間更是需要互聯互通。

   第二個維度就是功能維度。互聯互通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更是物流和經濟的互聯互通。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互聯互通至少有這六個功能領域:第一是互聯互通表現在各國經濟的全球性。如果沒有互聯互通,我們現在這種全球化的生產和全球化的產業是不可能實現的。以汽車產業為例,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德國、日本生產一輛車,其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來自于幾個國家甚至十幾個國家。沒有互聯互通,實現不了這種生產的全球化和經濟的全球性。第二是互聯互通表現在全球貿易的便利性。我們通過互聯互通實現了全球貿易的便利化。中國在一百多年前是閉關鎖國的,基本沒有全球貿易。僅有的一點鴉片的貿易,也都是禍害中華民族的。在這一百多年里,在反復的摩擦過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到2016年中國的貿易額已經發展到了24萬億人民幣。全球也是如此,不斷地有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但在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的過程中,全球的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互聯互通推動了貿易的便利化,讓全球的貿易發展得更好,全球貿易的便利性本身就是互聯互通發展的重要內容。第三是互聯互通表現在全球金融體系的協同性。盡管發展到今天,一個互聯互通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一個在互聯互通發展基礎之上的全球金融對話機制與協調機制開始形成,在協調的過程中,使彼此之間經濟與貿易流動更加通暢。唯有互聯互通才能做到這一點。第四是互聯互通表現在全球投資的有效性,或者說投資的高效性。互聯互通克服了投資盲目性,反過來就能夠提高全球投資的有效性,彼此是銜接的,形成了投資利益多元化,是能夠創造價值的。第五是互聯互通表現在人文交流的常態性,或者是經常化。沒有公路、鐵路、飛機,沒有互聯網,人員流動不起來,文化的流動也很困難。有了互聯互通,文化、人文之間就能夠交流起來,而且能夠成為常態性的一種交流。第六是互聯互通表現在科技的融合性。在互聯互通的前提之下,科技創新是全球共同的行為,科技創新的成果也為全球所共享。因此互聯互通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它包括經濟、貿易、投資、金融、科技、文化的互聯互通。

   第三個維度就是水平維度。隨著人類互聯互通不斷發展,其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互聯互通由最初對全球資源的整合,發展到在整合基礎之上實現空間與功能層面的優化,再在優化的基礎上實現空間與功能層面的協同。隨著協同的空間與功能領域不斷擴大,不斷延伸,必然又會推動全球互聯互通由傳統的修鐵路,修公路發展到通過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大數據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得互聯互通更加智能,更加智慧。互聯互通的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整合、優化、協同、智能智慧不僅反映全球互聯互通發展的程度與水平,也是互聯互通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發展內涵。
  
   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互通是一個組織過程,必須要有一種組織模式來實現。有一本書叫《超級版圖》,就提出互聯互通有兩個前提:一個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另一個方面就是互聯互通必須要有一種組織模式才能實現上面提到的功能效應。這種組織模式就是供應鏈。供應鏈是全人類共同尋求互聯互通所必然產生的一種組織模式。甚至有人說誰把握了供應鏈,誰就掌握了全球的互聯互通。從這個角度來講,供應鏈是互聯互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你有多大跨度的互聯互通,你就有多大層面的供應鏈模式。企業和企業要互聯互通的話,企業之間就要建立供應鏈;產業之間要互聯互通的話,就必須建立產業供應鏈;地區和國家之間要建立互聯互通,要實現全球化的話,就必須要有全球供應鏈。這就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規律。我們說互聯互通有三個維度,供應鏈的創新與發展也要從空間、功能、水平三個維度來考量。
   
   二、把握供應鏈創新與發展的本質

   互聯互通離不開供應鏈,互聯互通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通過供應鏈組織實現的,如何做好供應鏈更好地推進互聯互通發展與實踐,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去把握的。

   第一是要把握住供應鏈創新的基本理念。供應鏈是為了互聯互通,所以供應鏈的基本理念一定是“包容、開放、共享”。供應鏈跟我們現在的競爭理念不一樣。既然是互聯互通,就必須要包容;既然是互聯互通,就必須要開放的;既然是互聯互通,彼此之間就一定是共享的,而不僅僅是競爭的。如果說彼此之間僅僅是競爭,沒有合作和共享,就不可能形成供應鏈,推動互聯互通的發展。這也順應了人類思維發展的歷史潮流。人類在推動互聯互通的過程中,思想潮流也在不斷變化。我們不說遠了,人類一百多年來,從一戰到二戰,人類形成了戰爭思維。彼此相互殘殺,十分殘酷。二戰以后人類開始反思,人類不應該這么殘酷,而需要尋求一種安全環境。所以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由戰爭思維轉變為冷戰思維。這種冷戰思維只顧自己的絕對安全,而不顧他人的需要,采取強權政治,推行霸權主義。在軍事彼此搞軍備競賽,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形成了兩大軍事體“華約”、“北約”。而這種冷戰思維延伸到企業發展的就形成了競爭思維;到九十年代以后,大家都覺得,彼此之間的競爭是人類的一種內耗,長久不了。于是人類開始摒棄競爭思維,而是尋求和平的環境,尋求合作的機會。我把它叫做“合和思維”。體現了包容、開放、共享的理念。這種理念在后來在互聯網的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形成了“包容、開放、共享”的新的全球化的世界潮流。這種互聯互通的思維就是供應鏈創新與實踐的基本理念。所以,供應鏈是摒棄單一的競爭理念,提倡包容、開放和共享的理念。而且這個順序不能變:不包容就沒法開放,不開放就沒法共享。現在有些專家學者,包括一些企業家提出創新供應鏈組織模式是為了重塑競爭力,這種認識有所偏差。當然,我們說供應鏈摒棄競爭,不是說現在就沒有競爭了。有時候競爭甚至還很激烈。但競爭之后的結果是推動包容、開放、共享的程度更加深入,范圍更加廣闊、水平更加提升。就像全球互聯互通,越是有摩擦、越是有封鎖,越是得到更加廣泛的發展。戰爭與和平也是如此,有時為了和平,不得不通過戰爭來實現。

   第二是要把握供應鏈創新的關鍵。供應鏈創新的關鍵是整合和優化。通過供應鏈去整合資源,包括客戶資源、市場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和物流資源等。整合資源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占有資源,而是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資源分享,這也是關鍵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供應鏈中誰擁有資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使用資源,是不是實現了共享。然而資源的整合,不是簡單地堆積在一塊,而是要形成有機的整體,并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要進行優化,包括布局的優化、資源的優化、流程的優化等等。通過整合和優化,使得互聯互通更加具有效率,更加具有能動性。因此,把握供應鏈運作的關鍵,就是要做好整合和優化。在整合中實現共享,實現優化,在整合和優化過程中實現效率的提高,增強互聯互通的能動性。

   第三是要把握的是供應鏈創新的核心。當前來看,特別是在中國做好供應鏈的核心就是協同。無論互聯互通的規模有多大,最重要的是協同。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關鍵就在于不協同。比如產業和產業之間不協同,產業彼此之間就會產生結構上失衡,就會形成產能過剩。地區之間也一樣,也要協同發展。我們說供應鏈協同包括三個層次,一是運行層面的協同,二是管理層面的協同,三是戰略層面的協同。供應鏈的協同發展使得互聯互通更加有序高效,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是要把握住供應鏈創新的基本目標。供應鏈的基本目標就是互利共贏,建立“利益共同體”,從全球來講的話就是“命運共同體”。供應鏈創新與實踐不僅是著眼于自己的利益,最終目標應該是要實現供應鏈所有參與者互利共贏。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當前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降本增效”。國務院去年發布了文件,今年以來,各地區都在做 “降本增效”的事情。許多地區,許多行業都在通過供應鏈模式創新,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形成利潤空間,這是現階段經濟轉型升級、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二通過供應鏈創新降成本,不是過去那種通過壓低價格,一方讓利,另一方得利的傳統方式,而是通過供應鏈的整合、優化與協同服務,來一攬子降低供給側各個環節的成本,所形成的新的利潤空間由大家共享。降低成本也是有限的,物流成本也不是無限的降低到越低越好。當成本降低到不可再低的程度,供應鏈的功能就由“降成本”轉變為“控成本”,把成本控制在一個適度合理的空間。這個適度合理的成本水平,就是在供應鏈平臺上,所有供應商和客戶都是有利可圖的。如果供應鏈平臺上某一環節或者某一家企業出現了虧損,整個供應鏈不僅不是要降低成本,而是需要提升成本保證這個企業也能盈利,這樣供應鏈的整體的運作才能夠暢通無阻、更加協調持續。所以說,這個適度合理的水平就是要保證互利共盈。可見供應鏈的目標就是互利共贏,建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也是互聯互通發展的目標。

   第五是一定要把握住供應鏈創新的基本趨勢和方向。這就是智慧化、智能化。供應鏈發展到一定程度,發展產業和產業之間,發展到全球供應鏈的時候,還是用傳統技術、傳統的裝備、傳統的方式已經不可能實現。必須用先進技術的手段,用新的技術去創新供應鏈模式,才能適應整個供應鏈的不斷發展,包括供應鏈全球化的發展。所以供應鏈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智慧化、智能化。這就必須要和創新驅動、科技創新結合起來,與人工智能、無人機、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一起來推動提升供應鏈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使互聯互通真正能夠在供應鏈創新與科技創新融合的過程中成為創新驅動、智慧驅動的互聯互通。

   第六是要把握住供應鏈創新的本質特征。發展供應鏈的本質是價值創造,而不是現有利潤和資源的重新分配。在當今創新驅動的大背景下,供應鏈價值創造的本質一定要體現出來。從我國經濟發展歷程看,從改革開放到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經濟發展方式主要靠擴大經濟規模,獲得規模效益,這是第一階段,也叫規模擴張階段。2008年以后,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也叫轉型升級階段,在這個階段規模效益的空間越來越小,路子越來越窄,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模式創新,來提高整個經濟運行和企業經營的效率,從而降低運行成本,形成利潤空間。我國目前轉型升級正處于這個階段。第三個階段,也叫創新驅動,創造價值。就是要通過創新驅動,把科技創新和供應鏈創新相融合,通過融合形成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資源,創造新的價值。一定會讓供應鏈產生新的價值。做供應鏈是為了創造新的價值,使得人類社會在互聯互通基礎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