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9-25 10:38:33 國際合作部

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IFPSM)主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會長 何黎明
2017年9月22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
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以下簡稱國際采購聯盟)。國際采購聯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當時國際采購聯盟和歐洲采購聯盟合并為國際采購與物資管理聯盟,2007年更名為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IFPSM)。國際采購聯盟是一個非政治性、非盈利性、獨立的國際組織,是政府采購、企業采購、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最具權威的國際組織,目前在全球擁有45個國家及地區的采購協會會員,約有25萬名采購專業人員活躍在這個聯合體中。
國際采購聯盟的愿景是利用全球網絡引領和推動國際采購和供應鏈業務的發展,分享實踐經驗和成果。使命是加強組織成員間的協作和聯動,從而使各協會能夠更有效、更專業的為會員服務。
多年來,國際采購聯盟為推動采購與供應鏈的發展不懈努力,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要工作。
一是推出全球標準認證體系(GS)。全球標準是一套基于培訓項目認證的知識評價體系,可以使不同的學習、培訓、實踐等項目,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會員單位經過申請,通過國際采購聯盟專門設立的評估機構評估,即可獲得GS證書。該認證每三年更新一次,以適應現代物流行業、采購領域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協會和機構加入全球標準認證體系,該體系已經在采購與供應鏈管理領域得到廣泛認可。
二是推動整個國際采購聯盟網絡之間的交流。為了加強交流,國際采購聯盟在管理上分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四個大區,各區域設立副主席,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分別召開各類研討會、論壇等活動,促進區域合作,進而推動整個國際采購聯盟網絡之間的交流。國際采購聯盟還創立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會員通訊刊物,為全球采購與供應鏈從業人員提供各類前沿信息及實踐案例,搭建平臺,促進世界各地從業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本次董事會、理事會通過了創立全球采購與供應管理雜志的動議,爭取用幾年時間,將它打造成全球最具權威的專業雜志。
三是召開國際采購聯盟世界大會。世界大會是由國際采購聯盟主辦的重要品牌會議,以往在全球各地每兩年召開一次,自1977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舉辦第1屆以來,已經在全球各地成功地舉辦了19屆。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大會在不同時期聚焦不同的主題,譬如:2005年在北京主題為“采購聚焦中國”、2011年在斯德哥爾摩主題為“重塑專業的世界”、2013年曼谷主題為“如何應對危機”、2015年巴塞羅那主題為“探索協會的潛力”。今年,在臺北,我們聚焦“可持續發展確保成功”的主題。今后,世界大會將改為一年一度的會議,明年計劃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2019年在肯尼亞舉行。
四是推動專業人才的培養和交流。為了推動人才的培養與交流,國際采購聯盟創辦了夏季學校,學校的宗旨是為有才華的年輕學者與杰出教授提供交流的機會,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采購與供應鏈領域的發展。今年6月,在荷蘭的特溫特大學舉辦了第22屆夏季學校。今后,國際采購聯盟將加大推廣和宣傳力度,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參與到這些項目中來。
五是設立專業領域的系列獎項。國際采購聯盟設立了“加納獎”、“路易斯獎”、“漢斯獎”、“主席獎”等獎項,分別從專業、學術研究、個人成就和特別貢獻等方面,對廣大專業從業人士及機構進行表彰。
以上是我的簡單介紹,希望讓各位能對國際采購聯盟加深一些了解,更希望今后各位能加強與國際采購聯盟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參與到國際采購聯盟的發展中來。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以“可持續發展確保成功”為主題的世界大會,就是希望與大家圍繞專業更加深入地探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面臨機遇、挑戰與前景。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極大的動蕩,世界各國為社會經濟的復蘇和增長,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經濟增長乏力,復蘇進程緩慢;全球民粹主義抬頭,局部動蕩加劇,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水資源日趨緊張,能源資源約束不斷加劇,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如何確保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愈加成為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而如何實現和引領采購、物流與供應鏈企業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更是我們廣大從業者和機構,普遍關注的話題。
可持續發展是關于經濟、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戰略,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與完善。回顧歷史,其最早出現于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2015年9月,世界各國領導人在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聯合國峰會上,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該議程涵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些新目標適用于所有國家,可以這么說,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從可持續發展意義上考察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僅需要分析當前該國所擁有的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撐該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的變化趨勢。其中,作為可持續發展17個目標中的“采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基礎設施與工業化”等多項目標,都與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密切相關。比如,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旨在“降耗、增量、提質”,即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減少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消耗、環境退化和污染,來增加經濟活動的凈福利收益。而如何實現“降耗、增量、提質”,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采購作為連接社會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核心環節及關鍵職能,是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通過全球采購整合全球資源,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實現成本節約,價值再造,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采購效率和透明度,提高企業競爭力,對于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的集約化發展,推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提升社會經濟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全過程的企業間協同的組織形態。近二十年來,隨著全球互聯網和供應鏈的蓬勃發展,電商、物流、采購、快遞等業態融合交叉不斷創新發展,正從企業供應鏈、產業供應鏈到平臺供應鏈、供應鏈生態圈演進升級,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不斷創新,技術不斷進步,供應鏈金融迅速發展,都為全球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契機。全球供應鏈的協同與創新發展,對于推動世界各國及全球經濟轉型升級,建立和完善全球供應鏈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當前,全球供應鏈正在不斷突破傳統的地理疆界,形成了全新的全球互聯互通的功能性版圖。全球國家間競爭與合作的主線,已日益深化為全球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和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擴展和創造價值,全球供應鏈能否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已經成為衡量一國全球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越來越多國家已經將全球供應鏈競爭從企業微觀層面提升為國家宏觀戰略層面。因此,如何在新一輪的全球經濟發展大潮中,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與價值鏈的融合與創新發展,通過供應鏈的牽引和驅動,重塑市場活力和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世界各國政府、行業和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
本次大會圍繞“可持續發展確保成功”主題,安排了主論壇、分論壇、圓桌、宴會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形式與環節,借此難得的機會,希望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代表,廣泛交流,深入研討,增進共識,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合作促成功,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