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蔡進:推進我國現代供應鏈創新與實踐的現實意義

發布時間:2017-10-24 10:05:26 中物聯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委員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
在“2017中歐全球供應鏈高峰論壇”的發言

 

非常感謝趙先德教授邀請我到中歐商學院來和眾多供應鏈知名教授、專家、企業家一起交流我國供應鏈創新與發展。今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84號文件《關于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現代供應鏈創新與實踐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表明我國經濟在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進入到供應鏈創新時代。借此機會,我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要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宏觀視野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現代供應鏈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是現代供應鏈。應該說,“現代”這兩個字為我國供應鏈創新與實踐賦予了明顯的時代特征?,F代供應鏈是現代經濟體系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現代供應鏈可以推進中國經濟新動能的創新。具體來說現代供應鏈至少要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一是相對與我國傳統的發展方式和生產組織方式,供應鏈本身就是現代的,是現代發展方式的創新。供應鏈與我國傳統的發展模式和生產經營組織形態最根本區別就在于:傳統生產組織方式是需求驅動的,通過需求規模擴張獲得經濟發展。而現代供應鏈是以供給驅動為特征,通過供給側質量提高和效率提高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這兩種模式的立足點、著眼點不一樣。基于過去傳統以需求驅動為特征生產組織方式來講,供應鏈是現代的。供應鏈的創新適應了我國經濟高由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或者說只有供應鏈的經濟組織形態才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的增長,所以說,供應鏈代表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時代轉折。這對于中國未來新型現代經濟體系建設至關重要。

二是從供應鏈本身發展階段來講,我國供應鏈創新與實踐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發展現代的供應鏈。供應鏈在全球有幾十年發展歷史,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一定階段,相對成熟。中國現在發展供應鏈,要吸收供應鏈核心功能、核心內涵、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超越發展,進入供應鏈發展的新階段,即現代供應鏈階段。

相對傳統供應鏈,現代供應鏈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智慧化”“數字化”。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人類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極大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然而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人類開始進入智慧化的新時代。未來人類還會在智慧化發展的基礎上,進入數字化發展時代。我們當前處于由信息化進入智慧化時代的開端,發展供應鏈既要建立其核心功能如整合、優化、協同,形成其核心理念如包容、開放、共享,落實其基本目標如降成本提升效率,更要適應智慧化要求,發展智慧化和數字化供應鏈,把握住現代供應鏈發展的大方向。

三是現代供應鏈實現目標也在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延伸。傳統供應鏈的目標是對現有存量降成本、提高效率,由此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現代供應鏈在完成傳統目標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供應鏈創新發展,改造供給體系創造新的價值、新的財富、新的動能。所以,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將現代供應鏈作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形成新動能一個重要抓手。

四是習總書記提出的現代供應鏈將供應鏈創新發展由微觀引向宏觀。供應鏈從微觀層面走向宏觀層面,這本身也是現代的。過去談供應鏈多是在微觀層面。雖然供應鏈是從企業微觀經營組織著手,但是供應鏈發展到今天必然走向宏觀。從全球來看,人類共同目標是構建人類共同命運體,關鍵在于實現人類的互聯互通。而在實現人類互聯互通的過程中,最根本的支撐力量就是全球供應鏈,這是宏觀層面的事情。中國在創新和發展供應鏈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微觀供應鏈發展,更要考慮宏觀供應鏈發展。既要從微觀層面推動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組織協同,更要在宏觀層面推動產業之間,地區之間的組織協同,真正從經濟組織形態上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所以現代供應鏈的創新與實踐就是要把微觀供應鏈與宏觀供應鏈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中國供應鏈宏觀體系。

二、要從宏觀層面深刻把握中國新時代發展供應鏈的基本趨勢和現實意義。
    1、創新與實踐現代供應鏈是降本增效、提高發展質量的根本路徑。

過去我們說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核心關注的是速度。而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經濟開始由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增長,核心關注的是質量。提高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必然要求經濟增長方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速度要服務于質量提升。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要追求GDP高速已經不現實了,換句話說過去那種傳統規模速度型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適應于新時代發展要求,所以要通過提高質量來提高中國經濟發展效益和效率。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核心首先是降成本。從宏觀經濟運行角度來講,成本主要有三個方面: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逆的。原材料成本上升雖然有波動,但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長期來看其上升趨勢也是不可逆的。那么,降成本的重點就在于降低物流成本。從生產到銷售、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通過物流作業才能實現,在完成每一個環節物流作業過程中形成的成本都是物流成本。國際上有一個通用的概念是物流成本與GDP比率。2016年中國物流成本是11.1萬億,與GDP的比率14.9%。這個比率全球平均是13%,美國是8%-9%,日本是8%左右。橫向比較,中國物流成本與發達國家比高得多,降成本的空間巨大。如果物流成本占GDP比率從14.9降低到8%,那么物流成本就能下降幾萬億。

目前,我國從宏觀到微觀,從政府到企業,對于降成本特別是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了廣泛的共識。今年8月份,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這次國務院出臺的84號文件《關于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正進一步明確了降成本的實現條件和根本途徑。

當前,降低物流成本有三條途徑。一是優化經濟結構。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20年間通過結構優化,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占GDP比率增長一個百分點,物流成本占GDP比率降低0.56個百分點。我們也對中國發展服務業,通過優化結構降低物流成本做了測算,從1991年到2016年服務業占GDP比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物流成本也下降近0.5個百分點。2012年到2016年,中國物流成本從18%已經回落到14.9%??梢哉f這一時期物流成本下降主要是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所帶來的。然而,經濟結構的優化是有邊界的,需要保持在一個科學適度的比例。因而通過經濟結構優化降低物流成本也會有邊界。美國服務業占到GDP的70%-80%,現在又提出回歸制造業。中國既要吸取美國經驗,也要反思美國過度發展服務業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我國服務業占GDP為6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要留出一定空間從供給側的角度提升制造業,以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創新含量,價值含量。但以降成本為驅動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優化無疑使轉型升級得到深入。降低成本的第二個途徑就是政府通過減稅減費降,營造良好的物流環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在這方面國務院以及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條途徑,也是最根本的途徑就是生產與物流組織形態的創新,即創新與發展供應鏈。目前單個企業已經很難把物流成本降下來。唯有通過供應鏈創新,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協同來降低成本。供應鏈的基本功能一個是整合。單個企業自己獨立運營的時候,每一個企業要有倉庫,10個企業就有10個倉庫,從供應鏈角度來講是資源的重復配置。如果將10個企業整合到供應鏈平臺上,可能1個或者2個倉庫就能滿足10個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實現資源優化,資源優化過程中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成本。供應鏈第二個基本功能是優化,過去每家企業需要有10個流程甚至更多,單獨的10家企業就需要有100個流程。如果整合到供應鏈平臺上,可將一些重復的流程優化,生產經營效率就會提高,成本就降低了。供應鏈第三個基本功能是協同,尤其是產業之間協同。過去中國企業不是按照上下游戰略協同來安排生產、釋放產能,而是按市場需求。短缺經濟時代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產能也不斷擴張,不斷釋放。但市場需求不是永恒的而是波動的,依據市場需求來設計和釋放產能,久而久之必然形成產能過剩。而通過供應鏈的創新,將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地區之間有序的、能動的協同起來,就能避免產能過剩,避免成本浪費??梢哉f,降低物流成本的結果必然走向供應鏈創新,換句話說,供應鏈創新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途徑。當然,通過創新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不是要一味追求成本下降,而是要將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適度水平。這個合理適度水平能保證供應鏈有序、敏捷、高效運行。這是推進我國供應鏈創新與發展的第一個現實意義。

2、創新與實踐現代供應鏈是創造新價值、新財富、新動能的重要抓手。

供應鏈創新不僅僅是停留在降成本、控成本的階段。供應鏈創新進一步深入是要推動創造新價值,形成新動能。現在全球都在廣泛應用互聯網,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工業4.0”,這些國家發展互聯網主要是從供給側驅動,以提供有效供給,創造新的消費。比如依托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從供給側驅動,將計算機技術從機房搬到家庭,有了家庭用的PC機,再從家庭搬到老百姓口袋里,有了手機,有了移動智能終端,這就是通過提供有效供給,創造新需求,新的消費,從供給側為廣大用戶創造了新的消費空間。我國現在互聯網平臺發展十分普及,但我國互聯網的應用主要是需求驅動,往往只是對現有需求整合和放大,并沒有創造新的供給體系,提供有效供給,形成創新需求。這種對現有需求的整合與放大是有天花板的,是有邊界的,在很短時間內就會形成“需求固化”。在這一點上,我們對于互聯網的應用,在理念上,在頂層設計方面與人家有差距,這種差距若干年后就會顯現出來。供應鏈的本質就是創新供給體系,優化供給質量,發展現代供應鏈必然要以供給側驅動,完善供給體系,創新有效供給,為老百姓創造新的消費空間,從而創造新價值、新財富、新動能。

3、創新與實踐現代供應鏈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全球化進程的關鍵支撐。

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也正在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推進全球化進程。而我國參與全球治理一個重要的支撐體系就是供應鏈。只有構建高效協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以此作為支撐和后盾,中國企業才能在“走出去”的進程中穩步發展,中國才能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把握更多的主動權。推進人類的經貿交往、人文交往的互聯互通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是基于全球化的供應鏈。所以,從全球化的進程看,構建一個包容開放、高效有序、共建共享的供應鏈體系,意義更重大更長遠。

4、創新與實踐現代供應鏈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時代要求。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F代供應鏈體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時代的要求。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同樣需要有強大的現代供應鏈作為基礎。

三、要從戰略創新的角度深刻領會與把握現代供應鏈的宏觀定位。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拘纬闪宋覈満暧^體系。這個宏觀體系定位非常明確:一是明確了創新與發展現代供應鏈的基本目標,就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二是明確了供應鏈創新與發展的宏觀任務就是降低成本,創造新價值,創造新動能;三是明確了現代供應鏈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組織形態創新的根本途徑之一;四是明確推動現代供應鏈由微觀層面向宏觀層面發展,把微觀供應鏈創新與宏觀供應鏈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微觀供應鏈的深入發展,也有利于打造宏觀供應鏈的發展基礎。

總之,我國開始進入現代供應鏈創新與發展的新時代,我們一定要把握住當前的大好時機,為創新與發展現代供應鏈做出貢獻。

謝謝各位!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