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0-27 09:14:47 科技信息部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此背景下,物流運行延續了良好發展的勢頭。物流需求增長總體平穩,需求結構持續優化,物流市場規模呈現較快擴展勢頭,物流企業經營總體向好;物流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物流單位物流成本穩中趨降。
一、2017年前三季度物流供需關系改善,質量提升
(一)物流需求增速平穩,結構優化進一步加強
社會物流總額平穩增長,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84.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對物流需求增長的拉動作用上升,網絡購物與電子商務日趨繁榮,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保持高速增長,占比持續提高;內外需的拉動作用有所增強,與去年相比國際物流需求增速穩中有升;工業物流需求占比趨緩,其中大宗商品等高耗能產業物流需求持續回落,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等新興行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新動能繼續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
----工業品物流需求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171.0萬億,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
工業品物流總額占比超9成,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工業物流需求結構持續優化,占比有所趨緩。從結構變化看,一是采礦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物流需求低位回落。前三季度,采礦業物流需求同比下降1.6%,降幅擴大1.2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同比增長3.1%,比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二是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物流需求加速增長。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物流需求分別同比增長11.6%和13.4%,增速分別高于工業品物流總額4.9和6.7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2.5和2.8個百分點,較上半年分別加快0.1和0.3個百分點。
---進口物流需求量穩中有升。在需求回暖、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及等因素帶動下,前三季度國際物流需求穩中有升。1-9月進口物流總額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年內預計可保持10%左右的增長。
從不同品類看,鐵礦砂、原油和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進口物流量繼續保持增長。前三季度,鐵礦砂8.17億噸,同比增長7.1%;原油3.18億噸,增長12.2%;大豆7145萬噸,增長15.5%;天然氣4838萬噸,增長22.3%;成品油2241萬噸,增長4.2%。
----消費帶動相關物流需求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與消費相關的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保持同比30.8%的高速增長,增速高于社會物流總額24個百分點,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顯示消費帶動物流需求的基礎支撐作用較為強勁。
其中,電商等新興業態物流需求加速回升。前三季度,中國電商物流指數中的總業務量指數為138.5點,反映出前三季度電商物流業務量增速超過30%。進入9月持續回升,業務量指數為148.4點,比8月份回升10.2點,比7月份回升10.8點。分地區來看,四大主要地區增速也全面回升,9月份東、中、西、東北總業務量指數分別為146.6點、151.2點、153點和147.6點,回升幅度均在10個點以上。
(二)物流市場規模平穩較快增長,重點領域加速發展
前三季度,物流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物流業總收入6.3萬億,同比增長13.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6個百分點。
物流業轉型升級態勢明顯,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穩步提升,部分重點細分領域加速發展。在互聯網+、消費升級的帶動下,相關的郵政快遞物流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隨著食品安全受到關注,冷鏈物流市場收入同比增長在9%左右。
(三)物流服務價格穩中趨升
前三季度,物流服務價格總體平穩。進入9月,在需求回升的帶動下,價格穩中趨升。
公路物流運價企穩。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林安物流集團聯合調查的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1-9月為107.7點,同比增長7.8%;9月為103.9點,環比回落0.1%,但回落幅度明顯收窄。從走勢看,公路運價水平總體仍高于上年同期,一是去年第四季度治超新政出臺以來,公路供需矛盾得以緩解,物流價格持續上漲;二是今年公路物流市場需求總體向好,從歷史數據走勢看,7、8月回落應屬短期波動,進入9月隨著物流運輸環境趨好及需求回升,部分車型、區域運價企穩回升。
從分車型指數看,各車型指數環比漲跌不一。其中,以大宗商品及區域間運輸為主的整車指數環比回落0.04%,至101.7點,但仍比上年同期增長11.5%。零擔指數總體趨緩,其中,零擔輕貨指數比上月回落0.44%,至111.4點;零擔重貨指數比上月回升0.02%,至103.3點。
海運價格趨穩回升。今年以來,海運需求總體回升,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進入9月,受煤炭供給緊張及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沿海散貨運輸需求高漲,運價持續回升。交通部發布的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1-9月平均為1079.86點,同比增長25.8%;9月為1182.86點,較上月回升4.98%。其中,煤炭、金屬礦石、糧食貨種運價指數均較上月出現不同程度回升,成品油、原油貨種運價指數維持穩定。
(四)物流費用穩中趨降
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5%,表明每萬元 GDP所消耗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50元。比上半年的1460元下降0.7%,比一季度的1490元下降2.7%,年內呈現連續回落態勢。
總體來看,物流成本水平的回落是近年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降本增效等一系列宏觀、產業政策成效的體現。
一是由于經濟結構的持續調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業占GDP比重已上升至52.9%,比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歷史數據表明,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約0.3-0.4個百分點。
二是由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初顯。工業品物流中高價值、高品質的物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今年以來汽車、通用設備、醫藥等物流領域需求增長10%以上,大宗能源原材料物流需求和實物量低速增長,鋼鐵、有色增長不到1%,煤炭運量比峰值低7%左右,與此相適應,物流成本水平也逐步進入低速增長期。
三是得益于組織模式的持續創新,物流運行的效率與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層出不窮,企業著力創新組織模式,實現分散資源的互聯共享,促進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和集約化。
運輸物流有所優化,協同性增強。在多式聯運示范等相關舉措推動下,運輸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有所回落。前三季度,運輸費用同比增長12.6%,但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運輸費用的回落,其一是由于運輸物流結構不斷優化,數據顯示,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16.7%,占比提高1.1個百分點;鐵路貨運服務水平有效改善,與公路、水路等運輸方式配合更為緊密;二是運輸物流協同性有所增強,運輸費用中的裝卸搬運費用占比較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顯示各運輸方式間周轉有所減少,運輸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倉儲物流周轉持續高位,期末庫存有所回落。9月份,中國倉儲指數中的平均庫存周轉次數指數較上月回升1.1個百分點,為51.1%,并已連續七個月未曾落入收縮區間。其中,有色、木材等生產資料類商品及紡織品類等生活資料類商品周轉效率較上月有所加快。期末庫存指數較上月回落2.6個百分點,為47.9%。兩項指數綜合來看,反映出前三季度倉儲物流效率有所改善,倉儲貨物快進快出,庫存在低位水平上再次下降,倉儲物流周轉效率不斷加快的態勢得以延續。
四是著力降低制度性成本。這兩年,國務院連續出臺了降低成本的措施,今年國辦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從激發活力、減輕負擔、提升能力、提高效率、產業協同、信息暢通、營商環境等七大方面提出了27項具體措施,著力解決關鍵環節的難點問題。日前,國辦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部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有關工作,推動我國供應鏈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五)物流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從企業情況看,前三季度物流企業經營活動整體趨升,盈利水平有所提升。當前,我國物流業正處于以轉型升級為主線的發展新階段,物流企業逐步向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前三季度,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主營業務利潤在指數為51.4%,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顯示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六)物流相關領域投入不斷增加
前三季度,物流相關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超過4.3萬億,同比增長15.2%;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指數平均為53.5%,回升1.1個百分點,物流領域投資持續增加。物流基礎設施短板領域投資持續發力,其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4.9%。
(七)物流就業形勢平穩
前三季度,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從業人員指數為51.6%,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顯示出今年以來物流行業整體從業人員增勢平穩。電商等新興業態對就業拉動明顯,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增長明顯,人員指數回升,成本指數繼續保持高位。9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中的人員指數為132.3點,比上月回升4.1點。
二、四季度物流運行走勢判斷
(一)外部經濟環境整體趨好
從外部環境來看,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態勢仍在持續,新興經濟體保持增長,全球制造業和國際貿易回暖。10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增長3.6%,比4月份預測值上調0.2個百分點,比2016年加快0.4個百分點。在外部需求的帶動下,我國出口形勢有所好轉。1-9月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值50.9%,較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9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經歷連續兩月回落后反彈回升,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達到51%以上。表明三季度外部需求在波動中趨穩。預期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外貿形勢具備繼續回穩向好的基礎,進而帶動相關物流需求的增長。
(二)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基礎逐漸鞏固
1.先行指數創出新高,積極因素持續累積
9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在連續12個月保持在51%以上的基礎上,又上一個新臺階,達到52.4%,指數水平創下近年來新常態經濟形勢下最高記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結束連續回調走勢,環比上升2個百分點,達到55.4%,創出年內新高。數據變化顯示8月份經濟相關數據的波動,在較大概率上是受短期性因素影響,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內在基礎基本鞏固,“保穩助升”的積極力量在持續累積過程中,逐漸顯示引領和主導作用。
2.市場需求明顯改善,產需銜接合理
9月,制造業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達到54.8%,為最近5年高點。從企業調查來看,反映訂單不足的企業數量,最近三個月持續下降,在調查企業中所占比重9月份降至35.9%,為2013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值。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對比來看,持續以來的生產指數高于新訂單指數的局面改變,新訂單指數反超生產指數0.1個百分點,顯示產需銜接較為理想。
3企業經營活動整體趨升
從市場主體來看,企業經營活動整體趨升。大型企業PMI指數,今年以來基本上穩定在53%左右較高水平,9月份較上月上升1個百分點,達到53.8%,顯示大型企業在企業重組、經營模式創新中增強了實力,穩經濟的支撐作用突出。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是穩中趨升,今年以來中型企業PMI指數基本穩定在50%以上,小型企業PMI指數目前也保持在49%以上。
綜合來看,9月份,PMI訂單類指數均有提高,表明國內外市場需求繼續恢復,進出口增長可能回升;產成品庫存指數降低,采購量、原材料庫存指數提高,反映企業生產比較活躍。預計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發展態勢,四季度將繼續延續。在此背景下,物流需求整體穩中趨升,物流業景氣指數仍保持在50%以上,物流業處在景氣區間。社會物流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的基本態勢仍未改變。
從后期走勢看, PMI指數連續12個月保持在51%以上,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內在基礎基本鞏固,市場需求和企業預期較好,采購、生產等經營活動積極,四季度相關社會物流需求有望延續回升態勢;從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先行指標看,9月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位于55.8% 和54.3%,仍維持較高水平,預示未來物流運行的需求基礎進一步鞏固。
綜上所述,四季度社會物流需求有望企穩回升,物流業務活動也將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比增長在7%左右。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