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大宗商品 > 正文

2017年生產資料市場運行情況分析

發布時間:2018-03-07 15:32:56 科技信息部

2017年,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呈現穩步復蘇態勢,制造業回暖,需求轉旺,全球范圍去產能對緩解供應過剩起到了積極作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總體相對穩定。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生產資料市場規模穩步回升,供需兩旺,產銷銜接順暢,價格在波動中保持上漲,企業效益有所改善。
    一、2017年生產資料市場運行特點
    (一)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2017年,經濟增速穩中趨升,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增強、效益提高、協同性改善。制造業PMI指數一直保持在51%以上,全年平均值為51.6%,高于上年1.3個百分點;整體走勢平穩,波動較小,各月同均值水平的離差基本上在0.5個百分點之內。供需平衡增長,企業生產經營形勢良好。在宏觀經濟和制造業運行穩中向好態勢的帶動下,生產資料市場銷售狀況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據初步估算,2017年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達到67.3萬億元,可比價同比增長5.3%,較上年同期收窄2個百分點。從全年走勢來看,前三季度增速保持平穩,第四季度受上年末基數較高影響有小幅下滑。

 

 

(二)市場供需兩旺,產銷銜接順暢
    2017年前三季度,市場供給持續增長,大宗商品供給指數連續九個月保持擴張態勢;四季度受冬季環保限產政策影響略有收縮。全年來看,供給指數平均水平達到105.1%,表明在價格明顯回升和高利潤的刺激下,企業生產積極性增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達2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企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經濟效益大幅改善。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1%,比上年提高12.5個百分點,為2013年以來最高增長水平。“三去一降一補”扎實推進。鋼鐵、煤炭年度去產能任務圓滿完成。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0%,創5年新高。特別是隨著去產能成效的顯現,近幾年比較困難的原材料工業生產經營狀況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落后產能的退出不僅推動了國內生產資料行業的優化升級,同時也對市場回暖、價格回升產生了重要作用。

 

 

從消費端來看,2017年我國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生產資料市場的需求。初步核算,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超過預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7.2%。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0%,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0%。總體來看,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的發展態勢明朗,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生產資料市場需求基礎良好。雖然受到環保督查、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原料成本走高等因素影響,下游消費需求有所波動,但總體來看,需求持續改善。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全年平均達到105%的較高水平。其中,鋼鐵和汽車銷售指數分別達到108.3%和106.3%。

 


    與此同時,受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復蘇、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生產資料市場供需兩旺的影響,2017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特別是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較好,我國對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3.9%、23.4%和40.7%,均高于總體增幅。各生產資料品種表現也較為突出。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4%。其中,汽車出口增長27.2%。鐵礦砂、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2017年,我國進口鐵礦砂10.75億噸,增長5%;原油4.2億噸,增長10.1%;成品油2964萬噸,增長6.4%。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9.4%。其中,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28.6%,原油上漲29.6%,成品油上漲25.3%,銅上漲28%。
    (三)流通環節庫存壓力猶在
    大宗商品庫存指數顯示,2017年除1月份外,指數連續11個月保持擴張走勢,全年平均達到104.9%。雖然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由于高利潤使得生產持續處于高位,消費端回暖也難以令庫存積壓的狀態得到明顯緩解,庫存壓力猶在。

 

 
    從中國倉儲指數來看,2017年期末庫存指數均值為51.8%,較2016年高出1.9個百分點,平均庫存周轉次數指數均值為52.1%,低于2016年1.7個百分點。從數據來看,在周轉效率保持高效的基礎上,庫存明顯增加,表明2017年終端市場對商品的需求增長明顯,特別是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明顯,不過隨著庫存持續積聚,當前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壓力有所加大,后期如果需求不能持續消化不斷增長的庫存,市場將面臨較大的調整風險。

 

  
    (四)市場價格波動中上漲
    2017年,受供需關系改善與成本增加雙重推動,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呈現較為強勁的上揚態勢。從全年走勢來看,略有波動,經歷了先升后降又升的過程。但整體來看,與上年相比,回升仍然較為明顯。1-12月,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累計同比上漲19.9%,該數據上年同期為下降1.6%。具體來看:
    2017年1-2月份,經濟開局良好,供需較為均衡,行業基本面保持恢復性回升,結構優化繼續深入發展。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小幅上漲,1、2月分別回升1.1%和1.6%。
    進入3月份以后,在傳統旺季影響下,生產資料市場整體需求表現較為樂觀,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生產擴張意愿增強,生產增速回升明顯加快。加之國際油價連續下跌影響,國內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連續四個月小幅下跌,3-6月份分別下降0.3%、0.4%、0.6%和0.7%。
    下半年,生產資料市場運行中的有利因素較多。一是外部環境相對較好,世界經濟保持溫和復蘇態勢,力度、廣度和穩定性好于往年。美元指數低位震蕩,也利好生產資料價格。二是市場需求淡季不淡,商品銷售情況良好。三是成本上漲導致供應增長放緩。四是產銷銜接正常,庫存壓力有所緩解。因此,市場價格結束之前連續四個月小幅回落的走勢,下半年呈現持續上漲的走勢。7月份止跌反彈,環比回升1.3%。8-9月連續上漲,分別回升3.6%、2.2%。特別是鋼鐵、有色金屬行業受環保督查、新排污標準、地條鋼清理、螺紋生產許可證核查等因素影響,供應收縮,價格環比上漲幅度較為明顯。鋼材、有色金屬價格8月份環比分別上漲8.6%和8.3%。進入四季度,市場需求繼續回暖,采購、生產等經營活動積極。但隨著產量的持續增長,庫存開始積聚,供應壓力有所加大。市場價格繼續上漲,但上漲速度略有放緩,市場價格過快上漲的局面有所緩解。10-12月市場平均價格分別上漲0.9%、1.1%和2.0%。

 

  
    (五)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
    受市場供需結構改善、價格持續回升影響,生產資料流通企業效益有所改善,多項指標好于去年同期。2017年,營業收入規模繼續增長;企業整體利潤總額同比大幅回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平均勞動效率和周轉效率等效益效率相關指標好于去年同期及年初水平;行業總資產和流動資產均有所回升;舉債經營比率有所下降。
    據對重點生產資料流通企業調查情況顯示,2017年1-11 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949.4 億元,同比增長9.6%,企業整體營業規模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58.7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為166.1%;平均勞動效率同比增長11.9%;整體銷售利潤率為1.33%,同比增長0.78 個百分點;整體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36%,同比增長0.80 個百分點。企業經營效益好于去年同期,盈利能力明顯增強。與此同時,企業營業成本有所下降。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構成為93.9%,比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企業整體流動比率為114.84%,同比回升9.38 個百分點;行業整體應收賬款為1332.3 億元,同比下降4.0%;整體平均資產負債率為81.8%,同比下降3.7 個百分點。表明企業整體資產流動性有所提高,短期償債能力增強,且收賬速度有所加快,帳齡縮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營風險。
    二、2018年生產資料市場走勢預判
    2018年1-2月份,受嚴寒天氣和春節因素影響,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供需雙弱,特別是需求回落幅度更加明顯,供大于求的壓力有所顯現,庫存增幅超預期。后期在生產企業復產、美聯儲加息以及國內資金變化等多重利空影響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特別是天氣的變化也將對需求端產生影響。不過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環保政策趨嚴、節后需求逐漸恢復等利多因素的支撐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仍將逐步回歸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
    (一)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中國政策改革推進
    2018年,全球經濟政策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而我國則仍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之一,考慮到國內經濟將以求穩為主,預計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將有所回落,而制造業投資回暖與基建的高增長則支撐國內投資增速相對平穩,而2018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將進行一定調整,以應對國際形勢的變化。
    從國際市場上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復蘇勢頭良好,美聯儲聲明2018年預計升息三次,但是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交易員預計2018年只有兩次加息,分別是在3月份和9月份,這種官方預期與市場解讀的差距需要逐步調和。而分析美聯儲未來的加息的路徑,離不開對美國經濟結構、就業以及通脹走勢的討論,特別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下共和黨人鮑威爾出任美聯儲新任主席,2018年特朗普經濟政策傾向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影響將不容忽視。
    從特朗普的政策主張來看,其主要主張包括減稅、基建、增加國防支出及貿易保護主義,若按其政策計劃調整后,美國2018年有望推出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包含減稅與增加基建開支及增加國防支出將拉動美國經濟增長與通脹加速,但上述政策計劃增加開支減少稅收,將使得美國政府的債務上限問題更突出,同時特朗普主張的貿易保護政策雖短期刺激美國實體經濟,但將推動全球貿易更激烈矛盾,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增速,對于大宗商品而言,美國財政政策刺激或拉動需求,同時通脹預期將加大,這將利好大宗商品價格。
    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中國供給側改革政策近年來快速收縮供給,同時特朗普的大規模基建計劃拉動需求,疊加全球能源價格呈現回升態勢,全球通脹預期重現利好大宗商品配置。未來大宗商品的價格主要取于特朗普新政能否落,以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政策方向。
    從中國經濟來看,由于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工業以及制造業的回暖帶動2017年經濟的整體回升,2017年中國GDP刷新了2010年以來的新高,超出市場預期。2018年“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思路將繼續得以貫徹,2017年在推進“三去”的過程中,由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避重就輕的問題,因而涌現出諸多矛盾:“去產能”以行政化產量控制為主,導致上游行業價格飆漲,與“降成本”相悖。2017年中央強調落實“確保產能真去真退”,隨后實體行業去產能呈現加速跡象。2018年政策的重心還在供給側改革,但過程還有待更多觀察。
    從行業周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大底已構筑,但牛市并非一蹴而就,商品供大于求情況暫時改善,產業鏈庫存逐步消耗,企業利潤有復蘇態勢,以鋼鐵、有色金屬價格為代表的大宗商品隨著產業洗盤重整而出現價格回升,一些企業在去產能、去杠桿、現金流偏緊和財務成本高企中被迫退出,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的采選、冶煉及延壓加工行業投資持續下滑,而政策性刺激市場化調整交織,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二)地方投資和節后開工對大宗商品市場形成有力支撐
    2018年初,全國各地紛紛推出了重大項目投資規劃,其中河南、江西、湖北、福建、貴州、河北等省份重大項目計劃投資總規模均超過萬億元,投資重點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山東尤為突出,其900個重大項目概算總投資達4萬億元。
    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雄安新區建設規劃報告,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要努力打造智能新區,努力建設綠色低碳新區,努力打造高效發展新區;會議要求適時啟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雄安新區建設在新年伊始就由最高層進行布局,各項建設將會加速啟動,對大宗商品整體需求形成利好。
    另外,數據顯示,1-2月挖掘機銷量同比有望超過50%以上的增速,意味著春季建筑業需求良好。而從近期舉辦的挖掘機促銷展會來看,3月份挖掘機銷量預期同比增幅可能在30%至50%。挖掘機銷量可反映建設開工率,迅速走高的挖掘機銷量表明今年建設開工狀況預期良好。春節假期結束后,各地企業和工地全面開工或復工,前期積壓的訂單和建設項目逐步進入狀態,預期3月份大宗商品市場需求將得以集中釋放。
    此外,今年的一些特殊情況可能使得春季需求恢復力度超出預期。一方面,冷冬疊加采暖季限產限制了部分工地開工,天氣轉暖之后,這部分需求或加速釋放。另一方面,今年環保政策將進一步趨嚴,冬季采暖季限產料將繼續執行,且市場對此有一致預期,所以一些建筑工程的工期將會向前趕,這會進一步推動春季需求的釋放。
    (三)美元反彈壓制大宗商品市場
    2017年,美國經濟持續復蘇,美聯儲全年加息三次并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但是美元指數自2017年以來持續走低,跌幅超過10%,2月份美元指數一度跌至88.24,創2015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美元下跌主要原因在于歐元區經濟復蘇更為強勁,歐元持續走強。貨幣政策方面,歐元區開始逐步縮減QE規模并考慮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加拿大、韓國等國家也進入加息通道,其他國家貨幣升值導致美元受資金追捧程度有所下降。
    但近期美元指數呈現反彈走勢。一方面,美國通脹有所回升,美國1月名義與核心CPI的環比及同比漲幅均超預期,為市場帶來了美國通脹回升的證據,此前公布的1月非農薪資同比漲幅也超預期。2月22日凌晨公布的FOMC會議紀要顯示,多位美聯儲官員暗示上調近期增長預期,幾乎所有官員仍預計通脹會達到目標。大多數官員預計,經濟走強增加了未來加息可能性。市場對美聯儲今年會加息3次的預期更為強烈。另一方面,美聯儲3月加息基本板上釘釘,市場或將出現“買預期”的現象,美元指數短期有望繼續反彈,對于大宗商品市場有一定壓制。
    (四)國內資金狀況的變化對后期市場行情或將產生影響
    2018年國內的貨幣環境將呈現中性略偏緊的態勢,強調企業金融去杠桿。春節后建筑工程投資的啟動資金狀況如何,將成為影響市場需求強度和節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PPP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資金到位情況。目前,作為PPP項目主要的資金供給方——銀行對新增PPP項目持謹慎態度,有的銀行已經暫停新增PPP項目。據上海市一大型央企PPP項目負責人透露,現在要想獲得銀行資金,至少要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即項目必須入選財政部示范項目庫。這意味著項目本身要有好的現金流,而非全部依賴政府購買。因此,資金供給存在不確定性,將直接波及大宗商品市場行情走勢。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2018年全球經濟環境延續復蘇趨勢,全球跨境直接投資趨于樂觀;國內經濟具備高質量發展基礎,PMI指數變化整體穩定,消費的基礎性支撐作用依然較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將持續顯現。預計大宗商品市場整體供需形勢將保持平穩向好態勢,價格仍有上升空間。但由于美元走強、全球化受阻、地緣政治和資金偏緊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價格上漲速度或將有所放緩,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動。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