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04 14:50:03 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

日前,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商品交易市場以發展平臺經濟為重點開展優化升級,服務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繼2018年“平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國家出臺的首份平臺經濟政策。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必將帶來商業模式、流通模式、組織模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增長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一、發展平臺經濟,符合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1998年,以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報告為代表,數字經濟快速成為全球新的經濟活動主題。美國、歐洲、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積極推進數字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時隔20年,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商業模式創新和發展的核心力量,邁入了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以數據為驅動,萬物在線互聯的新時代。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全球市值最大的100家互聯網企業,有60家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而位居前15位的公司,無一例外都采用了平臺模式。在2016年12月23日,全球十大平臺經濟體總市值超過了十大傳統公司。在2017年,CB Insigts發布的全球100家獨角獸名單中,有70%是利用平臺模式助力其商業模式快速轉型和發展。
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字化,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平臺經濟已成為互聯網時代越來越重要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廣泛滲透融合,平臺經濟將繼續深入到生活、生產、商業過程,形成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范式。
二、商品交易市場發展步入新階段,迎來重要歷史機遇期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多次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2018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發展平臺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內貿流通創新成效顯著。《國務院關于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制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國內貿易流通“十三五”發展規劃》等國家政策,也明確提出要有序發展平臺經濟;鼓勵發展垂直類、專業類和行業類電子商務;促進資源集成和優化配置,實現供需有效匹配,促進產業融合和市場功能創新。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新形勢下,商品交易市場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抉擇,必須要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轉向“質量效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意見》的出臺,順應大勢,恰逢其時,標志著我國商品交易市場進入了平臺經濟發展新階段,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期。
三、重塑市場核心競爭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商品交易市場一直走在我國流通業改革發展的前沿,在推動商品流通、解決就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推動產業集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大宗商品等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達72.8萬億元,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總體來看,我國商品市場流通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短板。例如,商貿物流費用率高達7.4%,超出發達國家近一倍;商貿流通企業流動資產年周轉次數約3次,遠低于國際大型跨國企業平均7-8次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存貨率約9%,遠高于發達國家5%以下水平。
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商品交易市場是我國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平臺經濟是傳統市場、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在生活資料領域,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企業迅猛發展,充分體現了平臺經濟的巨大潛在價值。在生產資料領域,一批產業基礎好、主體功能突出的商品交易市場平臺企業,如上海鋼聯、找鋼網等快速成長,在創新業態、創造就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平臺經濟為抓手,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不僅有利于促進資源要素集聚,優化產業分工,促進流程再造,縮短流通環節,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形成更加有效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市場需求,使得整個經濟運行更加高效、便利、有序、協同。同時,還有助于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催生各類新興業態,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創造數十萬億規模的巨大社會價值,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四、深化流通領域供給側改革、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在當前經濟“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大背景下,《意見》的出臺,對以高質量的供給催生創造新的市場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有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商品交易市場數字化、平臺化、生態化轉型,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有助于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并在產業融合、質量效率提升中,形成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資源,創造新的價值。
二是有助于拓展消費新增長點。以平臺經濟促進多業態融合、商旅文體協同發展,培育消費新熱點,有利于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三是有助于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以平臺經濟推進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以消費為導向的新型利益聯結機制,有助于促進傳統產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現代服務型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四是有助于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平臺經濟有利于帶動上下游產業集群發展,提高區域制造業經濟效率;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價值鏈的有效增值;產業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也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地方產業的經濟效率。
五是有助于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跨行業跨地域的商品市場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有利于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構建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也有助于促進供需有效銜接,實現降本增效。
六是有利于應對當前復雜多變國際形勢。促進重點商品市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核心市場互聯互通,對深化“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以平臺經濟為抓手,推動中小企業形成共有利益行業聯盟,也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共同對外的議價能力。(周旭)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