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大宗商品 > 正文

蔡進:新形勢下的鋼鐵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

發布時間:2019-03-27 11:44:09 鋼鐵專委會

新形勢下的鋼鐵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第十屆中國鋼鐵物流合作論壇上的講話

 

2019年3月23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與上海卓鋼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同主辦,西本新干線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屆中國鋼鐵物流合作論壇暨春季鋼市研討峰會”在上海順利啟航,全國政協常委、民主建國會中央副主席周漢民,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主任虞鋼,南鋼集團總經理余長林等領導出席會議并為大會致辭。知名經濟學家、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用戶以及金融投資領域的學者、專家共計700余人出席了本屆論壇。

此次峰會以“智慧·變革·融合·破局”為主題,力邀國家相關部委、知名經濟學家、鋼鐵產業鏈上下游用戶以及金融投資領域的學者、專家等共聚一堂,結合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物流創新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行業前沿動態等進行政策性、前瞻性的探討,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尋求有效突圍之道。會議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講話中表示:

我們現在大的環境叫做轉型升級的階段,整個中國的社會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轉型升級的目標和方向也很明確,從高速度的增長轉向高質量的發展。

從高速度的增長到高質量的發展,它的抓手在哪?也就是轉型升級的內涵是什么?每個人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轉型升級的內涵。我想,轉型升級最核心、最根本的內涵就是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也就是生產組織模式要轉型升級,我覺得這是最根本的,而且要形成在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中,你生產方式的轉型要形成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這是最根本的東西。

從轉型升級大背景做比較實際的理解。為什么要轉型生產組織的方式?我們現在的組織方式是什么樣的格局?我們現在的組織方式就叫做需求規模擴張來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

這個發展方式走到今天,還可不可持續?是不是已經走到極致,這是我們需要認真去思考的。我們說需求,宏觀層面來講就是三大需求,出口、投資和消費。我們看這三大需求目前的增長狀況是什么樣,首先出口的需求,過去尤其是我個人覺得2012年是一個轉折點,但2012年之前出口還不錯,甚至在更早一點就是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之前,我們主要是靠外需拉動來保持我們經濟的高速增長。

那時候的出口都是增長10%、20%,都是兩位數。到2012年以后已經是一位數,到2015年、2016年出口是負增長,2017年、2018年雖然情況好一點,但我覺得是階段性的。發展到今年的一二月份,我們出口的增長0.1%。

今年的出口未必有多大的增長。換句話說,你靠出口來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為主要方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早在2012年以前就過去了。

到了2012年以后,理論界也好,我們的政府有關宏觀調控部門也好,就提出了一個以內需拉動來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從那時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概念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要發揮消費對穩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一個叫關鍵性,一個叫基礎性。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進入到一個內需拉動外需的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到今天,我們先看投資,2012年以后,4萬億是最典型的,確實拉動中國經濟保持了比較好的增長速度。但是到去年,我們到去年發展到非常明顯的變化,投資的增長速度開始低于整個GDP的增長速度。

去年的投資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GDP增長6.6%,我查資料可能有些遺漏,我覺得是改革開放以來頭一次。所以,投資的增長低于GDP的增長,那就意味著你投資的貢獻度也低于了GDP的貢獻度,至少是不到50%。

所以,投資對經濟拉動的關鍵性作用也開始衰減,今年的一二月份收入好一點,也就是6.1%而已。投資方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也開始衰減,我們到了2016年、2017年以后,尤其是去年,理論界經濟學界里,或者是我們政府有關部門強調的是消費拉動作用,消費升級,靠消費來拉動中國GDP消費增長。

發展到去年,消費是什么狀況?消費的增長9%,按社會零售商品總額消費需求增長9%,也是多年來在連續10%,都是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回落到了9%。在七八月份的時候,甚至只有8%。今年的一二月份,我們是消費旺季,又有元旦,又有春節,理應是消費旺季,但是我們二月份的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可比增長7.1%,是近年來一個最低點。

從這個角度來講,無論是投資,無論是消費,無論是出口,不管怎么說,從需求側來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包括我們的鋼鐵產業同樣如此。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倒逼你要轉型升級,要從你的需求側轉變為供給側來尋求你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大背景。

從2016年開始,中央提出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覺得提出這個就是在考慮要從供給側來尋求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形成你這種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這個東西不僅僅是我們現在去產能一個簡單的事情,它已經形成了一種機制,要形成一種方式,這個方式,我們現在下結論就是供應鏈,這不僅僅是我們物流領域的事情,雖然是從物流領域開始推動,因為物流是銜接上下游最關鍵的領域,所以它來推供應鏈是最合適的。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推供應鏈也是從物流的領域開始推,所以說我們和中央的有關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一起配合來推這個事情。

我們就要從供給側發力,尋求我們新的增長方式。

供應鏈的發力,首先要從純鏈上出手,最簡單的是去產能、去庫存。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第一時間最為受益的是我們鋼鐵領域。供需之間形成了非常好的平衡關系,你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效益,這是供給側發力給我們鋼鐵行業的紅利。

同樣,我們不能止步于此,我們把去產能這個事情做好了,我們不能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萬事大吉,這是初步的,我們從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好,或者推動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供應鏈創新和實踐也好,我覺得很快要走這幾步,第一步是要去產能,第二步是降成本。

從供給側來講,鋼鐵產業第二個所要走的,或者說鋼鐵產業的第二個機遇就是降成本。

我們說降成本是降哪方面的成本?一個企業也好,一個產業也好,你的生產組織經營的成本,無外乎三個方面,一個是勞動力成本,它的上升是不可逆的,一個是原材料成本,它在波動中間也不可逆。鐵礦石因為有它的稀缺性,鐵礦石用一噸少一噸,總有一天鐵礦石就沒了,所以它也是稀缺性決定它在市場調節波動過程中也是要上升的。70年代石油危機之前,石油才五美元,現在至少六七十美元,高的時候一百多美元,唯有一個成本可以降,物流成本。

成本有很多,每一個生產環節,每一個消費環節,你要完成每一個生產環節,每一個消費環節,你都需要通過物流去實現它。所以說你在完成每一個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所形成的成本都是物流成本。

我覺得在降成本這個方面來講,你要形成一個降本增效的戰略目標,就應該把成本籠起來去思考,國務院深刻認識到了降物流成本對增加效益空間,增加國民經濟增長方面至關重要的因素。

降物流成本的空間非常大,去年以來大量的文件、大量的措施、大量的政策來降物流成本,但是我們物流成本還是回升的,原因是過去的降物流成本,結構調整也好,減稅也好,降成本的空間有限,還是要通過生產組織方式的轉型升級來降我們的物流成本。

我們回過頭來看,冶金領域,或者是鋼鐵領域降物流成本有沒有空間?我們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做過一個測算,測算數據沒有太公開發表,或者是發表了,沒有得到很多方面的響應,但是它非常重要。

我們做產業物流成本的統計是一種抽樣調查,基本上八九不離十。我們調查的情況就是鋼鐵行業2017年物流費用率占你主營收入的比例10%。

這些年來,鋼鐵的主營業務收入六到七萬億,那就是你要完成七萬億的主營業務收入,你要花費掉七千億的物流成本。剛才有的專家、有的領導在算,我們這幾年很嚴厲,2016年的鋼鐵利潤是虧損的負600億,2017年是盈利七百多億,

2018年是四千多億。這個成本就有七千億,在降物流成本來講,鋼鐵行業還有巨大的空間,我們比較一下,因為物流費用率沒有幾個國家算,還有一個國家算,就是日本。日本算出來的物流費用率,一般是在5%到6%,按道理來講鋼鐵物流成本投入,單位物流成本投入要遠遠比我們中國大。我們降4%到5%的下降空間,降低4個百分點,那就是2800億的成本下降,反過來就可以像去產能一樣,通過價格的提升,形成你的利潤空間。如果降到5個百分點,3500億,而且是可持續的。不像你今年去產能,明年把產能上去了,那你去產能的紅利就沒了,去成本形成一種機制是可以固化到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上,你永遠是可以把成本保持在這個水平。

一個方面,未來鋼鐵行業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第二個機遇,我們不能說是挑戰,也可以說是一種任務,一個方向,我更覺得是一種機遇,就是降成本,通過降成本形成你的效益空間,通過效益空間的提升,來提升你鋼鐵的質量和水平。

降成本的路徑在哪?從一個產業、一個企業來說,最根本的路徑就是轉變你的生產組織方式,現在來看單個企業降成本的空間也走到了極限,企業內部的流程優化也好、資源整合也好,內部之間、環節之間的組織協同都做到了極致。但是,企業和企業之間還有降成本的空間,還有資源整合優化的空間,通過企業和企業之間,甚至產業和產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優化,去掉那些重復配置的資源,你的成本一定還能降下來。

通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流程優化,你的成本也一定會降下來,也包括你的生產組織結構。這種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整合、優化、協同,甚至叫融合,這個事情就叫做供應鏈。

所以說在經濟轉型,或者是產業的轉型過程中,最核心、最基本就是要轉變你的生產組織方式,目標就是供應鏈。這個是我覺得在未來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鋼鐵行業在經過了去產能的機遇以后,機遇就是降成本,通過創新供應鏈的創新解決成本。

第二個機遇,其實降成本也不是無限的空間,在供應鏈的領域下,供應鏈所談到的是你要保持一個供應鏈的高效有序運行所必要的成本是必須要有的,不是說降成本是無限地往下降就是合理的,要保持一種合理的成本。鋼鐵行業有三個機遇,產業服務化,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來的,他在提到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動能形成的中間,第一條就是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靠什么?有一個抓手,就是現代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流通業的融合,也就是產業服務化的過程。

鋼鐵產業的服務化,或者說鋼鐵產業和我們現代服務業的融合,至少有三個領域一定可以做得到,首先是跟現代物流業的融合,通過這樣的融合,來大大提高我們整個鋼鐵產業的運行能力、運行效率。

還有通過現代物流業的融合,能形成上下游的客戶資源整合,形成你更大的鋼鐵行業發展生態圈。

在這么一個生態圈的基礎上,往下還能拓展你更大的服務空間,其中有一個空間,有一個領域需要去做,那就是金融服務,你有了這么一個平臺,是基于你在鋼鐵服務化的基礎上金融服務,而不是我們現在撇開你鋼鐵產業做金融服務的板塊,而是基于你鋼鐵產業服務化基礎上的服務延伸提供金融服務。在這么一個基礎上,往下還有要做的就是數字化,就是平臺。

通過產業服務化的過程,使得你過去剛才行業的盈利,或者價值的創造由一個點形成一個線,甚至形成一個面。我們現在鋼鐵產業只是產品交換,你的合同就是交易的合同,一買一賣,這個不行。未來,你的合同應該是一個服務合同,你的產品生產出來以后,到最終消費者手里頭一籃子的合同。

中間有交易、物流、倉儲、流通加工,甚至還包括你的金融服務等等一籃子的服務合同,這樣恐怕是未來鋼鐵行業在服務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機遇,使得你鋼鐵行業的價值由一個點變成一條線,甚至變成一個面,這是鋼鐵行業發展的第三個機遇。

第四個機遇就是國際化,我們說你在鋼鐵行業服務化過程中,實際上實現服務化的過程中,就是實現了你鋼鐵產業的供應鏈,而且這種供應鏈是現代化,如果你有數字化服務,可以做更現代化的供應鏈。

基于供應鏈的基礎上,你國際化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先說大的環境,我個人覺得賈老師是最正宗的全球經濟分析,我個人覺得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五到十年是兩大支柱,一個是基礎設施建設,一個是以5G為核心的技術進步。我們先不說5G為核心的技術進步,我們就說基礎設施建設,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大家多數人都去過美國,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二戰以后50年代初期的,非常的老舊,急于更新改造,特朗普就有這種計劃。

還有80年代后起來的新性經濟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南非等等的國家,他們的經濟相當于我們中國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時中國需要的也是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提高你的經濟運行效率,他們也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我們說的“一帶一路”非洲地區、中亞地區等等,他們已經進入經濟發展開始起步的階段,也需要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的經濟周期非常重要的支撐點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全球來看都是這樣。現在全球的大宗商品上漲,盡管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有些放緩,但總的趨勢是上漲的,剛才也是一樣的。

國際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但是國際化需要什么?你鋼鐵大國是做不了國際化的事情,你一定要是鋼鐵強國,一定是要由大變強,你們才能抓住國際化的機遇,才能抓住未來五年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由大到強的核心是你有互聯互通的紅利,全球的互聯互通紅利,而互聯互通最根本的機制就是你的生產組織方式,就是供應鏈。

如果說我們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真正打造出一個非常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或者是鋼鐵產業的供應鏈體系,你就能抓住第三個或者是第四個發展機遇,國際化的發展機遇。

所以說,轉型升級的大背景是必然的趨勢,但是轉型升級不要把它更多的看成一種挑戰,挑戰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更多的是挑戰以后的機遇,一定要把握。有了這種機遇,就有了這種信心,就不怕轉型升級的挑戰,鋼鐵行業就一定能夠由鋼鐵大國發展成鋼鐵強國。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