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30 16:30:09 中物聯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

尊敬的安主任、王所長,尊敬的各位來賓,非常感謝大家能夠來參加今天的會!
我們的大宗商品就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老本行,原先叫生產資料,1988年生產物資部生產資料,搞得很火,在座的有很多是老物資系統的人。到內貿局撤銷以后,整個的生產資料流通體制改革,以市場化為基礎的改革。雖然我們的管理機構沒了,但是我們的大宗商品照樣還在發展,而且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去年我們全國的大宗商品是72萬億規模,原先我們的時候也就是幾萬億,今年可能要超過80萬億,能不能超過我不太清楚了。說明什么呢?從這些年來講,大宗商品的市場確實是發展得應該是非常快、非常好,規模也非常大。從這里面也透露出來,咱們中國大宗商品無論從產量方面,從市場方面來講的話,應該都是全球第一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延續了過去的傳統,繼承了原先老物資部為大宗商品市場服務的部分,這是我感到比較欣慰的。
第二個來講的話,確實也看到大宗商品雖然在發展,但是發展的內涵、發展的目標、發展的方向有很大的變化。剛才我談到了大宗商品的規模已經達到了72萬億,但是實際上這些年來,尤其是這兩年變化確實很大,去年的大宗商品雖然72萬億,但是它的增長速度只有4.8%。什么意思呢?已經低于GDP的增長了。這個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包括物資部撤銷以后,90年代以后一直到2008年以前,甚至2010年以前,大宗商品都是增長10%以上,至少是高于GDP增長的。現在它低于GDP增長了,今年也是低于GDP增長的。各位做大宗商品市場,做大宗商品流通的專家也好,企業也好,要反思。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GDP的增長對大宗商品的要求,就是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大宗商品的要求不是速度、不是規模,是質量,尤其在我們流通領域。要通過我們的大宗商品流通的這種組織過程來提升整個生產資料市場的質量,通過整個生產資料或者大宗商品市場質量的體,來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
這個不是口號,是現實的市場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當然,也恰逢其時,黨中央也提出來要高質量發展,也是通過這些變化的過程中間。這個我覺得在我們這個會上能不能形成一個共識,就是在未來的大宗商品發展的過程中間,我們確實要適應于轉型升級新時代的發展,要由過去得那種追求速度、追求規模的思維,進入到追求質量、追求效率的思維。
其實從我們的效率也可以看得到,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放緩的,但是還可以,是在合理的區間,6.2%。PMI一年下來,6.2%的速度還是可以的,是在6%到6.5%合理的區間,但是我們的速度下滑得很快。財稅收入1到11月份下降26%。我們的工業以上的利潤總額,1到11月份還是下降2.1%,這個在過去也是看不到的。像我們的鋼鐵、汽車也一樣,汽車的利潤也是下降13%點幾,鋼鐵的利潤下降44%。從這些角度來講,都說明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高質量。
那高質量怎么去推?我覺得至少有這么幾個方面,包括思維模式、目標模式、組織模式和流通模式都得要變。
我們先從目標模式來看,我覺得我們的目標模式確實要從過去規模的擴張,轉變為怎么來控制我們的成本,來形成利潤,這個目標模式一定要形成。而且現在來看的話,大宗商品領域降成本的這個空間很大,批發市場的物流成本應該是7%到8%,很高的,日本是4%,甚至低于4%,有時候可能高于5%。世界油價一上來,我們的成本要比別人高一倍。我們的大宗商品現在是72萬億,要是去掉3個百分點,2萬1千億的成本,不敢說2萬1千億都形成利潤空間,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會轉變為利潤,會固化在你的模式上,永遠形成利潤空間。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要是說再去擴張規模的話,我看很難形成我們的效益,甚至還會降低我們的效益。所以首先就是我們的目標模式要變。
其次,很多領域,尤其是生產領域各方面比我們走在前頭。所以要降成本,要通過降成本來提高我們的效益。這個降成本不是說降我企業自身的成本,而是要形成一套降成本的商業模式,降低你上下游客戶和供應商的成本,供應商替你降成本,你替你的客戶降成本,應該是這么一個過程。你替客戶降低了成本,他降低成本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都是你的利潤空間。
反過來說的話,如果你還在他的上面增加他的成本,為了規模擴張,還在增加他的成本或者增加自己企業的成本,那你一定是中小企業。這個方面我覺得目標模式是要轉變的。目標模式基于什么樣的東西才能轉變得了?我覺得目標模式的轉變要基于組織方式的轉變,我們叫生產組織模式、流通組織模式的轉變,才能夠形成你的降成本的空間。
當然,現在大宗商品在生產組織方式上來講的話,我們這幾年也走了很多的路,尤其是在90年代初進行生產資料市場改革的時候,那時候就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叫產供銷一體化,一種觀點是我們采納日本的商社的模式,就是一定要有一個流通環節,美國的模式就是產供銷一體化。你像美國的鋼鐵,1973年最高的時候1億3千萬噸,以后再也沒有高過1億3千萬噸了,現在是9000萬噸,去產能30%。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原先它也像我們一樣,鋼鐵經銷公司、鋼鐵營銷公司,現在都叫加工中心,有幾千家幾萬家的鋼鐵營銷公司。據說他們現在剩下的就是700多家鋼鐵加工中心或者叫加工配送中心,它就叫這個名字。組織方式的變化很重要。那個時候我們叫產供銷一體化,實際上產供銷一體化現在來看的話就是供應鏈。
基于我們現在這樣一個模式的話,因為我們是要規模擴張的,所以我們這種模式它有很大的弊端,它是模塊化的,交易是交易,物流是物流,倉儲是倉儲,運輸是運輸。每個模式彼此之間的話,它沒有必然的打通,但是你做完這一節以后,你再去做下一節,成本一定是很高的,可能交易完成以后,它迅速的可以形成規模。我的物流業一樣,但是不能這樣做了。我們的運輸成本前年是6萬億,今年有六七萬億,你想想24%,1萬8千億就在搬運裝卸中間耗散掉了。你就是現在把它那個什么的話,它也形成不了利潤,一點利潤形成不了。
我們找這個弊端,我們現在傳統的物流的組織方式它是模塊化的,所以說我們的組織方式必須要改,不僅在物流內部,要把這個模塊化打通,形成無縫銜接的這種組織流程,從交易到物流,到倉儲,到運輸等等,是無縫銜接的組織流程。不僅物流領域里面做成無縫銜接的流程,把上下游的產業都連接起來,通過物流,把鋼鐵廠和下面的汽車、下面的家電廠能夠無縫地銜接起來,這樣的話,才能夠在這么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和企業之間、產業和產業之間資源的整合、流程的優化和組織的協同。
我們在新時代,在轉型升級的這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間,我們的目標模式要轉變為降成本,我們的降成本的環節一定要轉變組織模式,就是要由現在的模塊化的組織模式進入到一種供應鏈的無縫銜接的組織流程,這個方面是需要去變化的。
包括我們剛才講的,也要探討的就是大宗商品領域現在實際上有三種呼聲,一個就是我剛才說的供應鏈,一個是平臺經濟,一個是電子商務。其實這三個不矛盾,但是供應鏈是魂,它無處不在。平臺經濟是供應鏈的一個基礎,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平臺經濟企業,但是我剛才講到了,我們現在的平臺經濟它也是模塊化,它也要往供應鏈的方向去提升,平臺應該是基于供應鏈的智能化的平臺,到了平臺經濟就是數字引領了。你的平臺是智慧化的,運營是數字化的,場景是自動化的,無人機、無人車,這個叫平臺經濟,實際上它背后的魂是供應鏈,這個關系要處理好。電子商務更是這樣了,前兩天,我陪陳秘書長去參加鋼鐵企業的會,在路上就談到了,電子商務在鋼鐵領域的很多。你在企業內部做內部管理的電子商務另說著,哪怕是交易層面的電子商務的話,但成功的不多。所以說這三者不矛盾,我覺得供應鏈是魂,我們說平臺是供應鏈的基礎,是我們大宗商品供應鏈的基礎,電子商務是我們實現供應鏈創新的一個手段,技術手段,要把這三者的關系搞清楚。我個人覺得引領我們大宗商品流通未來的發展方向的是組織模式的創新,就是供應鏈,這是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來講的話,我們現在做供應鏈也不能做傳統的了,有人說供應鏈已經到了4.0的階段,我們叫數字化的供應鏈,什么意思?
供應鏈的初始階段,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資源整合,通過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優化資源的配置,去掉重復的資源,使得整個供應鏈上面的成本降低。打個比方,不是供應鏈之前,每個企業獨立經營的時候,每家企業可能要有倉庫,但是上下游十家企業形成了一個供應鏈,在這個供應鏈的過程中間,他做資源整合的時候,你就沒必要在供應鏈的基礎上,十家企業有十家倉庫了,有可能兩家就可以。今天秘書長來了,日本的豐田沒庫存,沒有倉庫,那是理論上的。資源整合,去掉重復的資源配置,就能夠降低成本。
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流程優化。這個法子的過程一步都不能減,現在必須是資源整合,到了第二階段,就是形成了上下游企業、上下游產業的流程優化,去掉在企業之間的重復的流程。你比如說采購,沒必要供應鏈中間每個企業都去做采購什么的,打個比方,不一定對,它就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發展到今天,比較成熟的供應鏈它的功能就是組織協同,上下游企業之間、上下游產業之間的組織協同。而且這個組織協同到目前為止,發展到了戰略協同的層面。
組織協同也有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經營層面的協同,鋼鐵企業今年訂貨500萬噸的鋼材,寶鋼給我提供500萬噸,這是經營層面的。第二個是管理層面的協同,打個比方,企業要做流程優化的時候,它一定是基于供應鏈去考慮的,不是考慮自己一個企業。第三個就是戰略層面的協同,上海大眾要生產一個新型的汽車,它需要什么型號的鋼材,不是它自己說了算,它要先跟寶鋼去溝通。當然,這方面的戰略協同更多了,有很多。包括像這種數字化的東西怎么形成戰略協同,必須在戰略協同的基礎上,你這個數字化供應鏈才能夠形成得了。
我們大宗商品發展到現在,要盡快地跨越剛才說的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的階段,要做組織協同的事情。說白了就是發展到今天,又回到了我們30年前討論的,到底是做產供銷一體化,還是做商社,現在要做產供銷一體化的組織協同的東西。所以說這些方面我覺得是我們今天這個會議需要去探索、去發展的,確實非常緊迫,我們在這兒講也好,不講也好,它一定是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怎么說?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這個會,我們大宗商品分會一定要在這方面具有引領性,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謝謝各位!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