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27 09:00:43 中物聯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委會

蔡進在第18場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在線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蔡進
7月25日,第18場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在線論壇舉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出席并講話。以下為蔡進講話實錄整理:
非常感謝劉主任的精彩發言,劉主任全面介紹了上海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發展的過程,也交流了模式創新、機制創新以及實施過程中的亮點。毛教授,耿院長的點評也非常專業,特別是兩位專家提出的建設性建議非常到位。包括引入市場機制、在中小學生層面開展教育等建議,對上海乃至全國都有借鑒意義。
我認為上海在推進綠色供應鏈的過程中,定位很高、協同推進、規劃科學、精細有序、也取得了扎實有效的成果。
一是上海發展綠色供應鏈的定位很高。
綠色可持續供應鏈是供應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供應鏈建設的初級階段,往往是以提升效率、價值創造為重點。只有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會考慮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發展。上海市在推進供應鏈創新發展過程中,大力發展綠色可持續供應鏈,這個定位很高。這也體現了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的要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的方向。其實發展綠色供應鏈其背后的意義更加深遠。推進綠色供應鏈首先是發展理念的提升。綠色可持續供應鏈已經不是以利益和效益為中心,而是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不僅僅注重增長的數量,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只有發展理念由追求數量增長提升為質量增長,才會真正推進綠色供應鏈。其次,從經濟層面來講,綠色可持續供應鏈標志著經濟發展從低端進入到中高端發展階段。中高端發展階段有很多標志,很多內涵,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綠色可持續。第三,從社會層面來說,綠色可持續供應鏈是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的標志。只有當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才有基礎去發展綠色可持續供應鏈。
第四,發展綠色可持續供應鏈也需要具備較高國民素質的基礎。所以說上海發展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定位很高。全國55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258個試點企業,甚至更多的城市和企業,都應將綠色可持續元素納入供應鏈創新體系中,都應該考慮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建設。上海是以垃圾分類作為突破口,其他城市與企業可以立足于自身的產業特征推進綠色供應鏈。只有將綠色可持續的因素納入到供應鏈創新過程中,供應鏈本身才是可持續的。這是我今天一個很深的感受。
二是上海的綠色供應鏈建設是協同推進的。
劉主任的發言從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這兩個方面介紹上海的經驗做法。我理解他們在以垃圾分類為突破口,推進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過程中,是融合宏觀與微觀協同推進的。宏觀層面,形成了推進綠色供應鏈的宏觀保障體系;微觀層面,企業形成了可落地的實施機制。宏觀與微觀層面相輔相成,形成了宏觀保障、微觀實施、協同推進的供應鏈創新格局,值得其他城市借鑒。城市試點不僅要為供應鏈創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還應與微觀層面協同推進政策的落地。上海形成了政府與企業融合協同推進的格局,是推進綠色可持續供應鏈創新工作中非常好的經驗。
三是上海的綠色供應鏈的規劃科學。
首先,上海開展兩網融合——將已有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與城市環衛系統融合推進,在原先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的基礎上打造垃圾回收網絡,這樣規劃非常高明,一舉兩得。一方面有效推進了垃圾回收體系的建立,少投資,多辦事,提高效率與效益。另一方面,垃圾回收網絡進一步豐富與完善了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將其提升為循環供應鏈體系。形成以循環經濟為基礎和核心的再生資源回收供應鏈體系。這個設計非常合理,也非常科學。
其次,上海發展綠色供應鏈抓住了頂層設計,并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將頂層設計固化。上海發展綠色供應鏈的頂層設計不僅是政府部門和專家設計,而且通過反復調查研究,試點示范的推廣,形成了好的做法與模式而構建的。并在法制層面將其固化,出臺了全國第一個《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值得推廣。
再次,上海發展綠色供應鏈的規劃與布局是合理的。對綠色供應鏈建設來說,其網絡布局非常重要。每個城市都應基于自己城市的特征,如城市本身的地形地貌、社會居民素質、經濟基礎、交通物流等,進行布局與規劃。上海市在綠色與可持續供應鏈的創新推進過程中,布局與規劃做得非常科學和契合城市特點。
最后,上海打造了綠色供應鏈的物流支撐體系。生活垃圾和可回收物的供應鏈,需要專用的物流通道。因此上海重新打造了綠色供應鏈的物流支撐體系,將網點串聯起來,形成綠色與可持續供應鏈的網絡體系。
從這些方面看,上海推進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在規劃設計方面是非常科學的。
四是上海的綠色供應鏈的實施是精細有序的。
要學習上海綠色供應鏈的創新經驗,不僅要學方法,更要學理念。在基于垃圾回收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創新中,精細有序是核心,是關鍵。上海市發展綠色供應鏈的過程中,處處透露著精細有序的理念,如將居民垃圾分為生活性可回收物、廢玻璃回收、廢塑料回收、報廢車回收、電子廢棄物回收等,在垃圾回收后再進行精細化處理。基于精細化,做到有序化。我認為上海的做法為其他地區做了非常好的示范。
五是上海的綠色供應鏈成果扎實有效。
短短幾年時間,上海市居民垃圾分類達標率從15%提高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90%,這個成績令人贊嘆。劉主任提到現在上海有15000個服務點,201個中轉站,10座分揀廠,覆蓋了全市1.2萬多個居民小區,形成了“點、站、場”三級網絡體系。可以說,上海市基于垃圾回收的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體系基本成熟。反過來,這也是國民素質提高、政府執行力與推動力提升、以供應鏈推進的方法得當等多元結合的結果,具有重要意義。
劉主任還提到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已達到了6813.69噸,同比增長了71.09%,可回收級的垃圾就是效益。此外,有害垃圾分出量日均3.3噸,同比增長11.2倍。將有害垃圾分出,就減少了很多以前要投入的成本,減少成本也是提高效益。可見,上海市推進綠色可持續的供應鏈方面是非常扎實和有效果的。
最后劉主任也介紹了未來上海在綠色供應鏈領域,將依托現有回收網點,圍繞統籌規劃網絡布局、統籌低值品種激勵機制、統籌物流鏈、統籌產業鏈、統籌運行機制“五個統籌”,構建多元化回收、安全儲存運輸、集中分揀加工和無害化處理的完整、先進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大力推進上海市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這五個統籌準確到位,我們非常期待上海突破邊界,突破垃圾回收領域,進入到新的領域推動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建設。相信上海在此基礎上,未來將會發展的更好,會為其他地區帶來更好的經驗和示范作用。
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