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6 17:13:47 學會工作部

在2020年(第十三屆)物流領域產學研結合工作會上的演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物流學會執行副會長 賀登才
2020年8月21日 內蒙古·滿洲里
“十新”“十問”物流事(代開幕致辭)
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和我們的何黎明會長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滿洲里市委、市政府及各有關方面為本次會議順利召開所做的杰出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物流業發展趨勢研判和政策解讀,經驗交流,產學研合作供需項目溝通對接,物流抗疫創新模式和前沿技術分享,還有現場參觀考察當地物流企業和項目,各界代表拓展人脈、探討合作等。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我們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也有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會議開始的時候,我以“十新”為關鍵詞提出10個問題,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共同交流探討。
第一“新”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物流業帶來了怎樣的沖擊,企業遇到了哪些困難,積累了哪些應對疫情的做法和經驗,如何在疫情常態化條件下育新機、開新局?
第二“新”是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對物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第三“新”是新戰略目標。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面臨哪些新趨勢,如何確定“新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還要利用本次會議的機會套開一個專題座談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
第四“新”是新政策思路。圍繞新目標,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在哪里,需要怎樣的新政策。這次會議有幸邀請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領導,給我們通報最新政策動向,大家也可以提出政策訴求。
第五“新”是新基礎網絡。國家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都是國家核心的基礎設施。新的基礎設施網絡如何布局、建設、管理,如何形成新的基礎設施網絡體系,也是需要深入研討的重要問題。
第六“新”是新基建。新基建主要涉及7大高新科技領域,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流業如何深度融入“新基建”,會議也安排了重點企業的高管來探討分享。
第七“新”是新動能。在新技術革新與產業變革的背景下,產生了哪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哪些新動能,怎樣推動傳統物流業智慧化改造?
第八“新”是新方式。探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物流創新體系,有哪些新方式?
第九“新”是新成果。近年來中國物流學會每年參評的論文、課題、圖書等各類成果超過1000件,十年間累計評審成果上萬個。這其中哪些是原創性成果,哪些轉化為政府政策或參與了企業決策。如何培育對我國物流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產學研結合新成果,以“一流的成果”助力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第十“新”是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新物流呼喚什么樣的“新人才”,怎樣培養新人才?
以上這“十新”“十問”,也是我自己困惑的問題,屬于拋磚引玉。希望大家集中精力開好會議,暢所欲言,交流互動。帶著問題求解而來,帶著答案滿載而歸。
最后,我用四句話開啟我們今天的會議:“北國邊城秋意濃,政產學研聚精英。觀風測云謀大勢,把關定向新航程!”
“十新”“十答”物流事(全體大會小結)
滿滿一天的大會告一段落,十幾位嘉賓做了精彩演講,內容十分豐富,本人深受啟發。根據會議開始時我提出的“十問”,試圖尋求一個完整準確的答案,看來很不容易。我結合會議內容嘗試著歸納一下,難免掛一漏萬,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后事難料,特別是全球大流行使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疫情面前,多數物流企業受到嚴重沖擊,有的甚至遭遇滅頂之災。但也有的順勢而變,逆勢上揚,不僅取得不俗成績,而且借機實現了轉型升級。滿洲里及其他陸路口岸中歐班列迅猛增長、電商快遞企業“無接觸配送”全面擴張的現實,九州通醫藥集團副董事長劉兆年、浩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璧雙等企業高管在今天大會的演講,使我們看到了物流企業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更使我們有理由相信,更多充滿應變能力的物流企業一定會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
第二是新發展格局。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重大戰略抉擇,對于物流業發展的方向、路線必然產生深刻影響。汪鳴所長在演講中重點分享了關于新形勢下物流產業發展的新動向。他指出,在新發展格局下,碎片化需求的集中整合手段變化將影響貨運物流的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變革,物流方向的轉變會影響運輸物流通道和樞紐的布局、組織,干支倉配一體化和網絡化等運輸組織方式也使內外雙循環的貨運、物流網絡規模經濟樣式發生重大變化。新的發展格局已然來臨,需要大家在實踐中去分析領會,主動作為。
第三是新戰略目標。“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物流業發展也將進入新的階段。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組織《“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的研究工作,張江波副司長還在本次會議期間組織召開了專題座談會,聽取了部分省市、企業和專家的意見。總體來看,通過認真分析、主動適應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物流強國”應該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總目標;“降本、增效、提質”、融合、創新、發展作為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第四是新政策思路。張江波司長在政策通報中講到近期推進物流業發展的重點工作與政策導向,為我們指明了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方向。我將其概括為降、增、冷、融、地、天六個方面:“降”指深入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增”指擴大國家物流樞紐網絡體系,“冷”指布局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融”指促進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地”指物流園區示范工作,“天”指研究編制“十四五”物流與發展規劃。以上六項工作是根據國家“六穩”工作要求和“六保”工作任務提出來的,既是國家物流政策導向,也是我們行業協會和企業的重要工作內容。
第五是新基礎網絡。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國家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都是新基礎設施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都在深入推進,中物聯也全面參與配合。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部署,我們正在牽頭組建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對樞紐建設運營情況進行動態監測。依托示范物流園區,已經建立了《中國物流園區圖譜》,推動百家骨干物流園區互聯互通。這次會議許多地方政府和園區企業就是圍繞這些項目建設的推進工作而來,國家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構建并發揮應有作用,特別需要各地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
第六是新基建。新基建主要涉及7大高新科技領域,物流業具備新基建應用的主要場景,物流業如何深度融入“新基建”,實現迭代升級。日日順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于貞超總經理的發言極具代表性。他們通過構建觸點網絡,從送貨到送服務,再到送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最佳場景體驗,使生態各方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見,物聯網時代的物流在于場景營造,而場景物流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撐。
第七是新動能。物流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離不開發展動能的轉換。“新動能”也是本次會議的“熱門”話題。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余玉剛院長以《數智化供應鏈管理》為題講述了新技術顛覆供應鏈應用的生動案例,引導大家關注服務模式的設計。日日順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貞超、九州通醫藥集團副董事長劉兆年、天津德利得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惲綿、趨勢中科(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鄧彬、浩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璧雙等企業高管在分享中都分別提到了如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等新模式推動企業動能轉換的做法與思路。
第八是新方式。從8家單位的大會發言,北京交通大學施先亮院長的現場主持和戴定一主任的總結講話來看,本次會議確實產生了許多產學研結合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比如施院長講到的“四梁八柱”,山東佳怡物流集團副總裁季超講到的“人才供應鏈”,惲綿總監講到的“企業是產學研結合的核心與載體”,企業與學校的關系“由溝通、合作、協同到融合”等等。中國物流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主任針對產學研基地總結報告和交流發言,對學會產學研結合工作做了歸納和總結。他指出,今年產學研基地提交的工作總結報告數量保持穩定、質量穩步提升;企業參與眾多、院校成果豐碩;緊密結合實際、前沿探索活躍;總結重視方法、內容關注過程;“課題+項目”成為普遍模式。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他也指出了普遍存在的問題,建議將問題、過程、認知作為產學研總結交流的重點。
第九是新成果。截至目前,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已有192個,今年再新增36個,基地總數將達228個。會議之前有159個基地提交了2019年工作總結報告,其中51個優秀案例進入《資料匯編》,8家單位做了現場分享。會議還設立了產學研結合沙龍,晚上再組織產學研結合工作經驗交流和項目對接座談會,共同交流產學研合作的新經驗、探討新模式。大會交流的8位代表既有天津大學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系、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現代商務技術學院等院校,也有趨勢中科(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顏物流有限公司、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集團、浩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和菜鳥校園驛站和海爾電器集團等企業。他們分別展示了產學研結合中形成的企業效益、研究課題、論文、專利、人才等全方位的成績與合作效果,將成為下一步深入推進工作的參考借鑒。
第十是新人才。新時代、新物流呼喚什么樣的“新人才”,怎樣培養新人才。菜鳥校園驛站戰略合作總監唐亮講到復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未來人才培養的新方向。在大會發言和主題沙龍環節校企各方也就新人才的培養問題進行了討論。近年來,中國物流學會通過推進產學研結合,在培養新人才方面開發了一些新的項目。比如從2016年以來連續開展的日日順物流創客訓練營,累計有100多所院校、上萬名學生參與,已輸出175個創業課題、83個創業項目,申請國家專利40項,孵化落地項目15個。日日順創客訓練營已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訓機會”,院校物流教學改革的“實習平臺”,企業招才引智的“實體窗口”和學會推進產學研結合的“實戰基地”。再有連續六年組織“青年論壇”,先后為82位年輕人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其中24位獲得了新銳獎,許多年輕人通過參與“青年論壇”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還有聘任特約研究員,今年新聘任的特約研究員中已經有了90后的身影。我們學會特別需要增加新鮮血液,給年輕人提供舞臺、創造機會,同時也需要形成老中青代代傳承的永續發展機制,不斷推進產學研結合邁向新境界。
以上是聽了一天會議以后,我的簡單總結與感想,相信大家也都會有很多感悟。最后用四句話作為今天會議的結尾:“披星戴月滿洲里,廢寢忘食育新機,政產學研齊努力,變局之中開新局!”
謝謝大家!
(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中國物流學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