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0 19:28:23 中物聯冷鏈委

2020年冷鏈物流回顧與2021年展望
——在第十四屆冷鏈產業年會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與大家齊聚在素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美譽的合肥,共同參加第十四屆冷鏈產業年會。在此,我謹代表主辦方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與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合肥市發改委、合肥市商務局等政府部門,安徽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安徽省物流協會、安徽省冷鏈物流協會等社團組織,以及江淮汽車等企業對本次會議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國蔓延,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和單邊保護主義的影響,我國仍舊依靠國家體制優勢和各行各業抗疫決心,迅速擺脫疫情影響,我國三季度GDP增長4.9%,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0.7%,是2020年全球唯一的經濟正增長國家。
不僅如此,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從未停止,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今年11月,東盟十國同中國等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標志著盡管世界出現逆全球化現象,但新興國家正在引領“再全球化”或“新全球化”的發展走勢。
我國這一系列的抗疫決策和戰略主張,有助于國內經濟勢頭的進一步恢復,有助于消費水平的持續升級,有助于產業鏈供應鏈能力的強化,也有助于我國物流行業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1月份發布的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7.5%,較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顯示出物流行業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特點。從區域看,東西部和中部地區物流活動繼續保持活躍,業務量繼續保持回升的態勢;從行業看,除鐵路運輸業高位略有回調外,其他行業均保持回升,尤其是快遞快運業,在電商購物節的帶動下,再創年內新高。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微物流企業均保持在景氣區間,增勢向好。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轉折·向新而生”,在今年外部大環境和全球大走勢不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已然觸底反彈,中國物流低開高走,中國冷鏈轉折信號也已出現。這種轉折,一方面體現在隨著疫情下生鮮新零售的長期爆發和連鎖餐飲消費的不斷恢復,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在短期低迷后重新被釋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和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的價值認知明顯升高,產業政策接連出臺,行業監管提上日程,冷鏈物流即將從過去的散亂差向高門檻、新基建、大整合、強監管的階段轉折、轉變。2020年冷鏈物流行業總體呈現出以下發展特點。
一、冷鏈物流市場需求穩定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第一進口食品逆勢增長,2020上半年,我國肉類產品進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74.9%,其中全年豬肉進口預計將比2019年增加100萬噸以上。第二、速凍食品市場需求旺盛,以三全、思念、安井、海欣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均在20%以上,利潤同比均增長50%以上。第三,生鮮電商獲得爆發式增長,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到1821.2億元,同比增長137.6%。基于此,中物聯冷鏈委綜合預測,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將達到10.3%的增速,市場規模將達到3832億元,冷鏈需求總量將突破2.65億噸。
二、冷鏈物流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
伴隨著國家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出臺,冷鏈物流項目紛紛上馬,各類冷鏈物流相關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各級政府意識到冷鏈物流對于保障基礎民生工作的重要意義,發展冷鏈物流產業,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布局,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發展重點。伴隨著冷鏈新基建政策的逐步深入,冷鏈物流兩端及流通環節的各類基礎設施及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逐步向體系化、系統化方向沉淀。據中物聯冷鏈委預測,2020年我國冷庫容量將突破7080萬噸(折合1.7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1%,冷藏車整體增速將保持在19.3%,總量將突破25.5萬輛。
三、冷鏈物流行業監管力度趨嚴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突發特殊事件的影響,政府對于冷鏈物流發展的關注度進一步深化,冷鏈行業監管力度趨嚴,標準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國務院、海關總署、交通運輸部先后針對進口冷鏈食品出臺多項法規和指南要求,搭建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監管平臺。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物聯冷鏈委等單位共同起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已于9月11日發布,將會在2021年3月11日正式實施,這也是目前為止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領域首個強制性國家標準。
四、冷鏈物流行業政策環境趨好
2020開年以來,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補貼政策,比如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三農”領域補短板項目庫建設工作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發布《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開展首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等等。與往年相比,政策補貼的密集程度越來越大,也反映出政府對冷鏈物流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企業應密切關注中央冷鏈政策、地方配套實施方案等,考慮政策動向,拓展政策渠道,抓住機遇利好。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各類突發情況的發生,讓大家重新審視冷鏈物流的發展。2021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社會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對于冷鏈物流未來發展,我提出四點新展望:
一、新常態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讓2020上半年仿佛進入停滯狀態。雖然在下半年國內疫情情況逐步得到了控制和緩解,但全球疫情態勢仍然嚴峻。疫情新常態環境已然來臨,這對于冷鏈物流而言仍是一番持久戰。冷鏈物流作為保障民生和鏈接全球生鮮食品的重要通路,做好疫情防控的應對頗為關鍵。冷鏈消毒消殺、冷鏈無接觸配送等成為目前行業的關注重點,同時也是行業未來發展變革新的著力點。
二、新消費
在新零售的背景下,伴隨著整體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群體、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場景等,進入到全新的階段。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網紅帶貨等,在近兩年發展迅速成為新消費的主戰場,冷鏈物流隨著心消費的升級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助力。
三、新流通
伴隨著新消費,冷鏈物流得到了跨步式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運作要求。終端消費者對于“新鮮、安全”的核心訴求,將進一步催促冷鏈物流全環節加快貨品周轉效率、增強全鏈監控追溯能力、提升物流活性。進一步優化周轉環節、實現供應鏈結構合理調整、提升物流效率、減低全鏈成本等,都是冷鏈物流價值在新流通格局中的重要體現。
四、新技術
冷鏈物流已經逐漸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動化方向轉型升級,絕大多數企業都會有大筆資金投放在冷鏈物流技術方面,今后科技將逐步代替人工,為冷鏈物流賦予更高價值。同時在新基建等相關政策實施、新冠肺炎來襲以及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專業領域逐步滲透的影響下,冷鏈物流全鏈條也將進一步實現技術賦能,逐步構建起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
冷鏈物流在中國歷經了千余年的洗禮,而在這份歷史的積淀下,回溯當今,面對新時代開篇的轉折點,對于我們冷鏈人再次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冷鏈物流新時期的大門已經打開,我們將站在未來的起點,滿攜過往的點滴,繼續前行,共同邁向屬于冷鏈物流的下一個十年!
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