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21 16:25:25 中物聯采購委

12月19日下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舉辦的第25期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在線論壇,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山鋼鐵”)副總工程師侯海云做“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打造企業價值新優勢”主題分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助理胡大劍主持論壇并作總結講話。
本文為胡大劍總結講話整理稿。
感謝候總的精彩分享,也感謝兩位專家的專業點評。
通過候總的分享,讓我們了解到,鞍鋼作為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和搖藍,不僅為推動我國鋼鐵工業體系建設發展,更為推動我國現代工業化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影響深遠。70多年來,鞍鋼對口支援、包建了13個省市、20多個大型鋼企,累計向全國輸送干部和技術工人12.5萬。
作為一家歷史悠久的大型央企,鞍鋼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確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轉型的步伐相對遲緩,有諸多不適應,與后起的鋼鐵企業相比存在一些差距。候總用“新使命,新價值,新征程”為主線,向我們展示了新鞍鋼人試圖通過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打造企業價值新優勢,重塑歷史輝煌的勇氣和決心。
我認為,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構建藍圖符合新時代特征,全面體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大背下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加快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對于推動鋼產業基礎高級化,提高鋼鐵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必將具有重要意義。
我對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有以下幾點認識,供參考。
一、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氣候雄心會議上提出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對我們的供應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勢在必行,鞍鋼在這方面謀劃走在了前面。
鞍鋼作為大型央企具有社會責任擔當,自覺踐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鞍鋼通過協同化、綠色化、智慧化、標準化這“四化”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符合中央確定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鞍鋼試圖通過應用新的環保技術,大幅減少鋼鐵制造和供應鏈過程中碳足跡和水足跡,打造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和綠色低碳新模式,這對其他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有著重要借鑒意義。
二、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注重提高供應鏈彈性,保障供應鏈穩定和安全。
鋼鐵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既是基本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機械、汽車、能源、軍工、航天、鐵道等等一系列關鍵產業的基礎。打造自主可控的鋼鐵現代供應鏈將顯著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因此鞍鋼的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具有戰略意義。
鞍鋼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是多維度的,這構筑了立體的供應鏈彈性。一是通過供應鏈備鏈來提高供應鏈的冗余度,進而保證彈性。二是通過“產學研檢用”進行自主研發,通過創新保證彈性。三是強化產業鏈配套體系,通過產業生態保證彈性。四是不斷提升數字化水平,通過智能制造來保證彈性。可以看出,鞍鋼從供應鏈的各方面來加強鋼鐵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以應對新形勢下越來越不穩定不確定的外部環境,這與中央提出的六穩、六保要求高度一致。
三、 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注重上下游生態建設。
供應鏈生態是產業鏈的護城河。供應鏈生態體系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游配套、高效的數字基礎設施、供應鏈金融、物流和公共服務,是產業鏈供應鏈長遠健康發展的保障。
鞍鋼以供應鏈服務為抓手,加強了與供應鏈上下的業務紐帶,打破各個節點間的數據壁壘。通過數據互聯互通,實現了全流程高效協同,發揮了核心企業的帶動作用。
四、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準確把握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
工業互聯網跟消費互聯網不同,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點。
一是發揮數據的價值。數據是今后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工業互聯網中的數據遠超消費互聯網。因此,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創造環節在于數據。
二是牢牢把握供應鏈紐帶。工業互聯網是的基礎是供應鏈關系,而拓展供應鏈關系的邊際成本不可忽視,并不一定隨規模擴大而遞減。這是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這也就意味著發展產業互聯網必須加強供應鏈建設,通過切實的供應鏈降本增效和模式創新來助力產業互聯網的長遠發展。
侯總在剛剛的演講中很好的把握了這兩個關鍵點,說明鞍鋼對產業互聯網的理解非常準確到位。
五、鞍鋼現代供應鏈體系強調高質量發展理念。
我國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模式要從規模驅動轉變為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而供應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鞍鋼致力于通過打造現代供應鏈體系來構筑企業新優勢,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高質量發展涉及供應鏈的各個方面。侯總沒有用一個部分單獨來講高質量發展,其實處處講的都是高質量發展。重點提到的幾個關鍵工作,包括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數字化、技術創新、生態圈等等都蘊含了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說明鞍鋼切實踐行了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通過現代供應鏈建設轉換了增長模式。
下面,我想從整個鋼鐵行業發展態勢方面強調一下鋼鐵行業發展現代供應鏈的重要性。
從2015年年底開始,中央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鋼鐵行業經歷了 2015 年的負增長,供給側改革改變了鋼鐵產業供給曲線的結構,低成本低質量的“中頻爐”產能在 2017 年之后逐步轉化為合法合規的“電弧爐”產能,鋼鐵產能進入穩定期。2016 年以來,國內鋼鐵產量穩步走高,2019 年粗鋼產量 9.96 億噸,逼近 10 億噸歷史新高,鐵水產量 8.09 億噸,也是達到歷史新高。供給側改革政策紅利下,鋼廠利潤顯著修復,2017、2018年噸鋼利潤長期維持在高位水平,甚至一度到了 1400 元/噸以上。隨著供給側改革進入尾聲,產能結構趨于穩定,環保限產的影響逐步弱化,加之鐵礦石事故不斷,2019 年以來鋼廠利潤逐步走低。
長期來看,政策紅利期已過,鋼廠利潤已回歸常態。鋼材期現價差也回歸常態從近幾年的基差情況來看,盤面始終維持在深度貼水格局,但從去年開始,基差已經較前幾年顯著收斂可以,像往年動輒七八百、上千的基差已經成為歷史,甚至可能出現盤面升水格局。在這種形勢下,鋼鐵行業通過發展現代供應鏈,促進鋼鐵供需精準匹配,進一步降本增效,提升產業鏈價值鏈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在商務部、中物聯等八部門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中,鋼鐵行業是一個重要板塊,寶武、河鋼、鞍鋼、沙鋼等國內龍頭鋼鐵企業均在其中,他們在試點過程中,都注重從各自企業實際出發,通過綜合應用數字化技術賦能供應鏈模式創新,創造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引領了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限于時間我就不具體展開講了。
最后我代表論壇指導單位和主辦單位,再次感謝各位積極參與我們的周末在線論壇,你們的參與是我們辦好在線論壇的內在動力。預祝各位元旦節快樂!借用侯總的語言,新的一年我們將開啟新的征程!本次論壇到此結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