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物流信息化 > 正文

崔忠付:我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發展回顧與展望

發布時間:2021-05-18 15:25:43 網絡事業部

我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發展回顧與展望

——在2021(第十三屆)中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大會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微信圖片_20210518153603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與大家再次相聚榕城福州,共同參與2021(第十三屆)中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大會。福州是中國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門戶。在此,我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感謝多年來關心和支持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發展的朋友們,并對參加本次會議的各位政府官員、企業家、專家學者以及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20年開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物流行業緊急行動起來,積極投身于偉大抗疫斗爭,爭當“先行官”,維護“生命線”,為抗疫保供、復工復產做出了重要貢獻。疫情對于物流的暢通與供應鏈的穩定制造了許多困難,正是由于物流與與供應鏈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高速發展與應用,提升了疫情期間物流與供應鏈的響應速度、也提高了運力組織效率,把抗疫物資及生活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疫區。無人送貨、無接觸配送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的安全性。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的發展呈現出鮮明特點:

一是國家高度重視物流與供應鏈數字化建設

幻燈片3

2020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鼓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為支撐,搭建供應鏈、產融對接等數字化平臺,提升中小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同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智慧物流,積極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建設,加快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推進新興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應用,提高倉儲、運輸、分撥配送等物流環節的自動化、智慧化水平。

二是“新基建”奠定行業數字化發展基礎

幻燈片4

“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經濟建設重要戰略部署, “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基礎保障地位得到凸現。在“新基建”的助力下,圍繞物流供應鏈、產業鏈的相關企業數字化水平明顯提高,實現數據的跨界融合應用。部分龍頭企業已經通過對數據的存儲、挖掘、分析和使用實現價值轉移,開展運價預測、信用評價、運費墊付、小額貸款、金融保理、消費白條、車后商城等基于業務數據的增值服務并實現盈利,完成了物流行業由“作業產生價值”向“數據產生價值”的路徑探索,為進一步提升行業高質量服務水平,構建智慧物流生態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物流行業平臺化轉型趨勢明顯

幻燈片5

伴隨著技術進步與模式創新,物流行業的內部管理、運營模式、生態建設方面呈現出平臺化發展趨勢。在企業業務層面,產品化、標準化的倉儲管理系統(WMS)、運輸管理系統(TMS)、訂單管理系統(OMS)的應用逐漸成熟,實現了企業業務的平臺化管理和信息互聯互通,破除信息孤島。物流園區也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向服務型、功能型、智能型的新模式轉型,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數字化和平臺化管理。物流軟件服務商通過SaaS服務的模式從原來的產品服務提升為平臺服務。物流硬件服務商也通過平臺模式提供定位、ETC、主動安全等服務,助力中小物流企業快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運營模式方面,81%的傳統物流企業有意愿轉型或拓展物流平臺業務以提升社會化運力整合能力和運輸透明化管理能力,有效拓展業務規模,實現降本增效。在生態建設方面,平臺型物流企業依托交易數據建立以“承運”為核心的生態體系,油品、保險、金融、后市場等服務平臺應運而生,構建良性生態圈。

四是網絡貨運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幻燈片6

經過5年的發展,物流平臺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與2016年相比,能實現在線交易的物流平臺占比由9%提升到80%,同時在交易類平臺中,網絡貨運平臺占比高達90%。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數字時代,網絡貨運平臺作為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代表,在數據存儲、分析、使用等方面均走在行業的前列。科技型網絡貨運平臺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驅動下,依托交易數據優化資源配置,進行智能定價、就近派車、路徑優化并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有效實現企業降本增效。

五是智能物流技術應用取得新成果

幻燈片7

在自動駕駛方面,百度、美團等多家企業開放道路測試,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實現在園區內的“半開放化”運營,是“5G+車聯網”技術在運輸領域創新應用成果。在數字化倉儲方面,部分快遞企業通過5G、AI、識別和傳感器技術的綜合應用,實現自動化打印、貼單、稱重、建包、分揀等庫內作業,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以適應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快遞物流提出的時效要求。在“中國制造2025” 戰略方針的推行下,“家電黑燈工廠”投入使用,其打造的“人機協同,群智開放”的智能物聯新模式,大大提升生產與庫存效率。此外,基于區塊鏈的電子提單系統也首次應用于跨境遠洋運輸,實現技術與航運生態的有效結合。

六是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取得新進展

幻燈片8

2018年,商務部、中物聯等8部門出臺《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并于10月公布了55個試點城市和266家試點企業。經過兩年多的試點工作,部分城市和企業的供應鏈優勢培育取得新成效,供應鏈效率效益得到新提高,供應鏈安全穩定達到新水平,供應鏈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在促進供應鏈協同化、標準化、數字化、綠色化、全球化發展,著力構建產供銷有機銜接和內外貿有效貫通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今年3月份,商務部、中物聯等8單位印發了《關于開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創建工作的通知》,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第一批示范城市和企業名單即將公布。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秉承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幻燈片1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完善流通領域制度規范和標準,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二是制造業與物流業將深度融合

幻燈片11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文件指出,要促進企業主體、設施設備、業務流程、標準規范、信息資源五項融合,支持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創新供應鏈協同共建模式;實現樞紐園區、鐵路專用線、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的有機聯動;引導物流、快遞企業為制造企業量身定做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等物流解決方案,增強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同時加強各項標準的協調銜接,積極探索和推進區塊鏈、5G等新興技術在物流信息共享和物流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應用,實現采購、生產、流通等上下游環節信息實時采集、互聯共享,推動提高生產制造和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

三是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賦能產業智慧化升級

幻燈片12

2020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促進政企數據對接融合、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推廣應用道路運輸電子證照提升數字化服務與監管能力的通知》,實現道路運輸電子證照實時交互共享和互信互認,是運輸物流領域數字化賦能的重要舉措。此外,“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以聯盟鏈為重點發展區塊鏈服務平臺和金融科技、供應鏈管理、政務服務等領域應用方案,進一步助力行業智慧化升級。

四是網絡貨運平臺將會做大做強

幻燈片13

經過三年的無車承運人試點和一年的網絡貨運普適運營,網絡貨運的盲目擴張期已經結束,企業在規范運營的基礎上,注重承運,構建核心競爭力。國務院印發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文件中提到,要促進“互聯網+貨運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貨運物流平臺健康有序發展,重點培育50家左右創新能力強、運營管理規范、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的無車承運人品牌企業。今年,交通部有關機構將會發布網絡貨運50強,在政策引領下,頭部網絡貨運企業將繼續做大做強,成為行業發展的典型標桿。

五是抓緊物流綠色可持續發展

幻燈片14

今年4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要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積極調整運輸結構,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臺。北京、天津、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也紛紛出臺了針對新能源物流車的路權優惠或財政補貼政策。最近,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起了《物流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倡議》,共同推動我國物流業踐行國家綠色發展理念,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

六是供應鏈金融助力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

幻燈片15

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的數字化發展產生了寶貴的數字資產,改變了行業原有的信用結構,以交易為導向、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關系開始形成。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金融機構均以資產質押做為授信的主要依據。而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依托交易數據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和金融風控體系是解決長期以來物流企業,特別是中小規模平臺型物流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手段。因此,“信用+供應鏈金融”為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我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物流與供應鏈流程管理更加透明。伴隨著物流信息化的發展,物流業務數據實現了系統化、線上化管理,企業內部業務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傳統物流企業平臺化轉型速度加快,平臺化運營使得物流各環節無縫銜接,未來將實現全流程透明、一體化管控。

二是智能物流裝備應用將更加深入。伴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我國智能物流裝備行業迎來良好發展機遇,近五來市場規模整體保持20%以上增速增長,特別是自動化立體庫、云倉系統發展迅猛。近兩年,新冠疫情對傳統物流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也催生了“物流技術裝備的升級變革,無人機、無人倉、無人配送等設備和技術快速更新迭代,助力行業實現“無人化”作業,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三是要致力于打造供應鏈信息互聯互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行業的發展應從供應鏈角度出發,將ERP系統與物流企業TMS\WMS系統或平臺直接相連,打造集“采購、生產、貿易、運輸、倉儲、配送”為一體的供應鏈協同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各環節全程可控和全節點可視,能夠快速響應各節點需求,從供應鏈協同管理的角度降低整體成本。

四是要實現產業鏈數字化升級。在“新基建”的助力下,通信、制造、商貿、物流、金融、保險等各行業均實現數字化升級,產生有價值的數據資產。物流行業應在全產業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跨界融合,與產業鏈各方平臺合作對接,實現跨界融合,增加新的盈利點。

幻燈片17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一如既往的關注和支持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發展,發揮好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福州市人民政府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感謝福州市商務局、福州市貿促會、福建省物流協會等機構以及好運聯聯、路歌、東華軟件、中交興路、騰訊等企業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在各位物流同仁的支持下,我國物流與供應鏈信息化的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