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05 09:47:21 科技信息部

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1年7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1%,指數結束之前的三連跌,觸底反彈,但幅度極為有限,市場景氣度低迷的現狀依然在持續。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出現回落,銷售指數觸底反彈,但幅度有限,庫存指數則繼續上升。從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市場表現整體基本符合我們前期的預期。全月在高溫多雨天氣的影響下,市場淡季效應越發顯著,庫存累積速度加快,但在部分地區環保限產政策的提振下,也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縱觀8月份,當前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基礎較好,內需潛力或將加快釋放,隨著基建投資的跟進,以及環保限產常態化影響,供需基本面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市場或將在充分調整后逐步企穩,并具有一定的反彈動能。
一、商品供應開始下降
2021年7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為99.8%,較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指數跌至近七個月以來的最低,數據顯示持續增長半年的商品供應量開始出現下降。7月份以來,由于極端天氣頻發、環保停限產政策以及部分商品生產利潤下滑,國內大宗商品生產增速整體趨緩,部分訂單延后生產,商品供應開始下降。從各主要商品來看,因不同產業所受環保政策以及生產利潤不同的影響,各品種生產廠家開工率略有不同,加之進口情況復雜,導致各商品供應量增減出現明顯分化。本月鋼鐵、煤炭、化工和汽車供應量呈現下降態勢,特別是煤炭供應量已連續五個月呈現減少態勢,汽車供應量則連續三個月呈現下降格局,本月有色金屬供應量止跌回升,鐵礦石和成品油供應量則繼續增加。
1、減產政策影響,鋼鐵供應下降
2021年7月份,鋼鐵供應指數跌至近七個月以來的最低,當月供應量較上月減少2.0%,時隔三個月后再現下降態勢,顯示7月份,在全國范圍減產政策影響下,多地陸續下達壓減任務,與此同時,受極端天氣影響,給東中部地區的鋼鐵企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鋼廠生產節奏明顯放緩,市場供給壓力開始回落。7月份,鋼鐵行業PMI生產指數為43.1%,較上月下降7.6個百分點,為近16個月以來新低。據中鋼協統計,7月上旬,平均日產粗鋼213.76萬噸,環比下降5.56%;生鐵186.0萬噸,環比下降3.98萬噸;鋼材196.29萬噸,環比下降13.98%。中旬時,粗鋼環比下降5.39%;生鐵環比下降4.46%;鋼材環比下降3.99%。從當前鋼廠的生產情況來看,在部分省市壓減粗鋼產量政策出臺后,供給削減的預期強烈,不過,近期隨著鋼價大幅拉高,鋼廠利潤得到修復,各地供給減緩的節奏出現不一致的局面。考慮到進入8月份以后,行政化限產力度會進一步加大,但市場化減產力度會趨弱,我們預計8月份國內鋼鐵供應量不會出現大幅下降。
2、內礦恢復緩慢,進口礦持續下降,鐵礦石供應量小幅上升
2021年7月份,鐵礦石供應量較上月增加0.2%,增速較上月減緩2.2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情況來看,當前國內礦仍處緩慢恢復中,產量增幅有限,6月份鐵礦石進口實現三連降,創下13個月新低。數據顯示,6月份國內鐵礦石產量為8786.9萬噸,較5月份增長0.3%;6月份進口鐵礦石8941.7萬噸,同比下降12.1%,環比5月下降0.4%。從后期供應情況來看,國產礦方面,受到山西代縣礦山事故和建黨100周年大慶影響,6月份國內礦石產量出現明顯下滑,進入7月份,預計內礦供應將逐漸恢復;進口礦方面,受制于港口檢修影響,澳洲財年季末沖量效應并不明顯,力拓減量尤為顯著,明顯低于歷年同期水平。但力拓全年發運目標并未發生改變,隨著進入季節性發運高峰,預計下半年力拓沖量將十分明顯。根據四大礦山已經公布的二季報數據和其年度發運目標估算,下半年周均發貨量要達到2279萬噸,才能夠完成全年發運目標,而7月市場發布的澳洲巴西礦石發貨量均值為2175萬噸,所以預計未來幾個月發貨量可能會進一步回升。從新增產能投放進度來看,今年全球鐵礦石供應在1億-1.5億噸,其中主流礦增量主要為淡水河谷,大概在3500萬噸,澳洲三大主流礦石均為置換產能,這些產能大部分會在下半年集中投放。非主流礦供應與鐵礦石價格直接相關,1-7月,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均值已經達到188美元,比2020年同期高出近1倍,所以非主流礦下半年產量也會逐步恢復。
3、穩價增產動作持續,煤炭供應有望迎來增量
2021年7月份,煤炭供應量較上月減少0.7%,連續五個月呈現減少格局,但本月降幅較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從煤炭供應情況來看,自6月底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相繼通過促進優質產能釋放、安排煤炭儲備以及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等措施,穩定煤炭市場。此后,產地煤炭供應緩慢恢復,但受到安全事故、疫情反撲的影響,產地煤炭供應增量有限,整體價格仍處于漲勢。不過,繼五月份國常會要求保供穩價之后,近日,中央政治局開會,提出“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和電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隨后,國家發改委宣布,對鄂爾多斯市38處前期因用地手續不全停產的露天煤礦批復了用地手續,這部分煤礦已經開始進行剝離作業,預計8月初即可形成實際產量,達產后日可增產20萬噸。鄂爾多斯地區每天的增量,相當于每天增加了6000多輛汽運煤的供應量。而7月30日鄂爾多斯全市煤炭日產量為175萬噸,這38處新增20萬噸的煤礦產量出來后,鄂爾多斯的日均產量增加至200萬噸的水平。綜合來看,7月核增的部分產能有望在8月份形成實際產量,供給有望迎來增量;另外政策方面對煤炭新增產能的置換有一定放松,下半年也有望形成增量。短期來看,煤炭市場供應仍偏緊,但有趨寬松的預期。
二、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2021年7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為99.5%,指數較上月回升1.0個百分點。本月指數雖有回升,但只反映出銷售量的降幅有所收窄,市場需求仍未全面回暖。從市場情況來看,7月份,在極端天氣頻發的影響下,需求表現差強人意,淡季特征明顯。不過,進入8月份以后,需求端有望小幅回暖:一方面是資金面相對寬松,前期滯后的需求有望釋放;另一方面,高溫天氣緩解,下游消耗量有望增長。因此,市場對于8月份的需求抱有一定的期待。從各主要商品情況來看,煤炭、有色金屬和化工需求狀況良好,這也是拉動本月綜合指數回升的重要因素,成品油銷售量開始下滑,鋼鐵、鐵礦石和汽車銷售量則連續三個月下降。
不過,整體來看,下游消費表現好于往年同期。從終端需求數據來看,地產、汽車表現依然尚可。房地產方面,1-6月份,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額為72179.0712億元,同比增加15.00%,高于2020年的同期的-0.3%,亦高于2019年同期的10.9%。1-6月份房屋竣工面積36481.04萬平方米,同比增加25.7%,高于去年同期的-10.6%,亦高于2019年同期的-12.7%。1-6月份房屋累計銷售面積88635.3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71%,高于去年同期的-8.42%,亦高于2019年同期的-1.7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雖然房地產調控趨嚴,但是房企通過提高賣房速度來提高周轉,從而導致今年房屋銷售面積明顯高于去年和前年同期,而高房屋銷售面積加速房企資金回流,從而導致房地產投資開發數據好于去年和前年同期,受益于2018年和2019年較高的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速,后期房屋竣工面積增速也不會太差。總體來看,房地產市場具有一定的韌性,將提振鋁需求。汽車方面,6月份,我國汽車產量為203.8萬輛,月環比減少5.8萬輛或-2.77%,同比下降13.10%。這是我國汽車市場連續第二個月產量同比出現下降,可能是受芯片緊缺影響,但1-6月份我國汽車累計產量為1279萬輛,同比增加26.4%,好于2020年同期的996萬輛,亦好于2019年同期的1214萬輛。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全鏈條促進汽車消費。在政策支持下,預計我國汽車市場今年表現也不會太差。
1、淡季因素持續顯現,鋼鐵需求繼續偏弱
2021年7月份,鋼鐵銷售量較上月減少2.9%,連續三個月呈現下降態勢,顯示受淡季因素影響,終端需求表現低迷,各地成交量環比6月份繼續回落。7月份,由于多地遭遇強降雨和臺風天氣,局部地區洪災較為嚴重,且極端天氣和災害持續時間較長,給下游行業用鋼帶來較大影響,如建筑工地用鋼明顯縮減。據上海卓鋼鏈了解,當前國內整體需求在受華東、華南市場淡季影響以及短期外部因素沖擊下有所下行。從監測的滬市終端線螺采購數據來看,7月份終端日均采購量環比下降12.7%。進入8月份以后,預計需求端有望小幅回暖:一方面是資金面相對寬松,前期滯后的需求有望釋放;另一方面,高溫天氣緩解,下游消耗量有望增長,另外考慮到7月份洪澇災害,8月份將會開啟重建。因此,市場對于8月份的需求抱有一定的期待,特別是從近3年8月份環比7月份的鋼鐵需求來看,增多降少。
2、鋼廠生產受限,鐵礦石需求持續減弱
2021年7月份,鐵礦石銷售量較上月減少2.7%,連續三個月下降,本月降幅較上月擴大1.9個百分點。顯示當前鐵礦石終端需求持續減弱。從市場情況來看,6月下旬之后,各地壓減粗鋼產量政策密集出臺,基本要求以平控為主,而山東地區則要求同比下降4.3%,政策力度明顯超出市場預期。結合各省2021年上半年的產量,按照較2020年同比不增長估算,2021年下半年需要壓減粗鋼產量為5772.94萬噸,對應生鐵產量則需要減少2369萬噸,所以預計四季度可能會出現減產政策集中落地的情況。在這樣的預期下,鋼廠補庫存也會非常謹慎,截至7月末,全國247家鋼廠進口礦庫存為11223.07萬噸,環比回落278.35萬噸,創下年內低點。當前鋼材全面進入累庫周期,5月中旬以來,面對高價的鋼材,終端的需求沒有跟上,表觀消費量與建材成交量均出現明顯的下行,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終端需求進入季節性的淡季。根據季節性規律,在“金九銀十”到來之前,鋼材終端需求仍有進一步回落的可能。目前國內高爐開工率呈現下行趨勢。隨著壓產廣度和強度的增加,開工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對鐵礦石需求將呈下降態勢。
3、當前煤炭需求旺盛,后市預期減弱
2021年7月份,煤炭銷售量繼續增加,當月較上月增長3.7%,增速較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來看,7月11日,為期四十天的三伏天正式開啟,南方地區也基本出梅,高溫、高濕的“桑拿天”增多,居民制冷用電需求增加,江蘇、浙江、杭州、寧波、廣東等地陸續出現用電高峰,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據相關數據顯示,沿海八省動力煤日耗迅速走高,日耗超220噸/天,存煤可用天數急劇下降,已不足12天,日均庫存及可用天數均低于歷史同期水平很多,而目前又處于迎峰度夏期間日耗爬坡期,用電峰頂尚未到來,電廠補庫壓力迫在眉睫。不過,7月下旬以來,由于限電、臺風等原因,電廠日耗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尤其是華東地區,江蘇受到了臺風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日耗降幅最為明顯。在臺風過后,電廠日耗或可再度上漲到高點附近,不過旺季的時間所剩不多。而作為往年7月表現最好的水電,目前出力也遠不如往年,三峽出庫流量一直不穩定,最近又再度出現回落。進入8月份,上旬,現貨市場不會有太大變化,需求依然看好,供需雙方洽談積極。因為此時,沿海八省電廠還是缺煤,且日耗依然穩定在210萬噸左右的高位水平,電廠補庫積極性猶在;疊加疫情反復,江蘇地區防控趨嚴,對外輪有隔離日期要求,華東地區進口煤通關情況將受到一定影響,國內市場依然緊俏。基本面還是繼續維持當前狀態不變,煤炭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優質資源供不應求;8月中旬,市場將逐漸轉穩,緊張程度有所緩解。在8月下旬,將迎來煤市的拐點。下旬,隨著南方天氣的轉涼,氣溫下降,需求減弱,煤價將出現理性回調。從8月11日-8月30日,水泥大省山東省72家企業集體停窯20天,而部分建筑、陶瓷企業或減產停窯,鋼鐵、化工等行業生產受政策性影響,對煤炭需求減弱。隨著立秋的到來,民用電負荷將出現回落。
4、淡季來襲,成品油銷售遇冷,且短期難改
2021年7月份,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減少1.9%,時隔四個月后再現下降格局,顯示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正處于需求淡季,高溫多雨天氣對下游基建工程、物流運輸等行業的開工率造成一定的沖擊,終端資源消耗量明顯減少。尤其是目前正是臺風天氣的高發期,相關地區降雨明顯,危化產品運輸受阻,業者入市操作進一步減少,成交氣氛維持疲軟狀態。進入8月份,高溫多雨的天氣將持續打壓成品油終端需求,短期內,多地處于柴油消費淡季,且降雨將進一步抑制柴油需求,汽油則因暑假開啟,私家車出行增加,終端需求將會受到支撐,不過近期全國大部分地區疫情再度來襲,隨著疫情防控的管控逐漸嚴格,出行必將受阻,汽油需求也將出現減少。
5、基本面出現改善,有色金屬需求有所回升,且預期改善
2021年7月份,有色金屬銷售指數止跌回升,當月銷售量較上月增加2.7%。從市場情況來看,7月份,雖然大中小型企業開工率均環比6月有所回落,但中型和小型企業開工水平較往年同期偏高,這表明國儲釋放銅原料以及全面降準對終端企業已經逐漸開始顯現需求促進效果。從銅市來看,相對于上半年,近期銅的基本面出現改善,且三季度仍有改善預期。上半年高銅價對國網訂單形成明顯抑制,線纜領域消費的弱勢導致國內銅在傳統旺季中持續累庫。6月下旬開始,隨著銅價的回落,電網訂單開始改善,國內社庫持續去化,至近三年來的低位,華東、廣東等主要消費地的現貨升水持續走高,現貨市場貨源緊俏。此外,上半年持續低迷的洋山銅港口溢價近期開始反彈,進口利潤的修復帶動保稅區庫存開始向國內回流,這也是近期需求改善的有力佐證。由于上半年電網投資進度緩慢,截至5月年內投資僅完成25%,下半年在投資計劃的壓力下,線纜這一上半年的消費拖累項可能轉為支撐項,成為托底需求的重要驅動。上游電銅桿企業6月產量回升至73.59萬噸,但同期產成品庫存卻持續3個月降低,電銅桿企業產量回升雖然不能排除廢銅需求流入精銅的替代效應,但產成品庫存在產量增加的情況下持續被消化,可見,終端線纜需求確有啟動,因此,對8月份的線纜用銅,個人認為仍有穩步回暖的空間。從電解鋁終端需求數據來看,地產、汽車表現依然尚可,下游消費表現好于往年同期。房地產投資開發數據好于去年和前年同期。汽車方面,6月,我國汽車產量為203.8萬輛,月環比減少5.8萬輛或-2.77%,同比下降13.10%。這是我國汽車市場連續第二個月產量同比出現下降,可能是受芯片緊缺影響,但1-6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量為1279萬輛,同比增加26.4%,好于2020年同期的996萬輛,亦好于2019年同期的1214萬輛。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全鏈條促進汽車消費。在政策支持下,預計我國汽車市場今年表現也不會太差。
三、商品庫存持續上升
2021年7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繼續上升至101.9%,較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數據顯示,進入7月份以來,雖在環保限產的影響下,生產企業開工率下降,商品供應開始下滑,但需求表現不及預期,商品庫存繼續積壓,庫存壓力仍在加大。從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本月除煤炭庫存繼續下降外,其余品種均呈現上升態勢,特別是鐵礦石和成品油庫存量止跌回升。
1、鋼市供需雙降,庫存持續上升
2021年7月份,鋼鐵庫存指數繼續上升,三連升至近五個月以來的最高,當月庫存量較上月增加3.6%,增速較上月加快2.4個百分點。從市場情況來看,7月份,國內鋼市供需雙降。需求端:受淡季因素影響,終端需求表現低迷,各地成交量環比6月明顯回落,但市場投機需求相對不錯。供給端:在部分省市壓減粗鋼產量政策出臺后,供給削減的預期強烈。供需雙降的格局下,導致鋼鐵庫存量繼續上升。據西本新干線監測庫存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國內主要鋼材品種庫存總量為1548.14萬噸,較6月末上升79.4萬噸,增幅5.4%,較去年同期減少24.75萬噸,降幅1.6%。其中螺紋、線材、熱軋、冷軋、中板庫存分別為835.57萬噸、165.11萬噸、299.68萬噸、119.18萬噸和128.6萬噸。本月國內五大鋼材品種,除冷軋庫存略微下降外,其他品種庫存皆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不過幅度并不大。進入8月后,限產力度仍將進一步放大,而需求表現則有望好轉,在此消彼長下,預計庫存將得到消化。
2、供強需弱,鐵礦石開始累庫
2021年7月份,鐵礦石庫存指數結束之前的三連降,觸底反彈,當月庫存量較上月增加1.5%,顯示當前市場在供強需弱的背景下,鐵礦石開始累庫,庫存壓力開始加大。從市場情況來看,7月份港口鐵礦石到港回升,但疏港仍以低位運行為主,導致當月港口庫存累庫幅度較大。截至7月30日,Mysteel統計全國45港港口庫存12813萬噸,環比上月底累庫638萬噸。7月份鐵礦石到港量高于6月份297萬噸,且本月度內由于環保、天氣等因素帶來的港口封港限運時長加長,港口疏港受到的影響持續加大,使得本月度港口疏港均值低于上月的平均水平,疊加到港量的回升,因此在港口庫存累庫的同時在港船舶數量也有增加。分品種來看,本月度內澳礦庫存環比增加376萬噸至6628萬噸,巴西礦庫存環比增加25萬噸至3473萬噸。從鐵礦自身供需看,7月外礦的低發運量將逐步體現在8月的到港量上,隨著疏港的改善港口庫存有望出現短期去庫。鋼廠當前廠內鐵礦庫存水平偏低,臨近旺季后續有一定的補庫需求。當前中高品粉礦庫存仍處于低位水平,隨著8月用焦成本的增加,中高品礦可能會再度受到青睞。鐵礦的品種間結構性矛盾可能會再度顯現。不過隨著粗鋼壓產政策的全面落地,鐵礦石開始出現積累庫存的現象,恢復到歷史中位水平。隨著后面壓產的不斷深入,鐵礦石庫存有望持續積累。
3、缺芯問題持續,汽車產量下滑,車市庫存增速放緩
2021年7月份,汽車庫存量較上月增加0.9%,增速較上月減緩1.5個百分點。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全國經銷商整體庫存量約為250萬輛,比年初下降約100萬輛。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也由此同比大幅下降10.4%,環比下降3.8%,達到52.3%。從市場情況來看,當前經銷商庫存水平進入相對合理區間,部分車型的供給緊張問題或將延續到8月份。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缺芯問題有所緩解,四季度主機廠將加大排產,希望借此補齊二、三季度缺口,經銷商或將因此面臨高庫存壓力,預計四季度部分車型結構性短缺問題將得到緩解,屆時主要矛盾將轉向市場需求的不足。進入8月份,上旬企業陸續進入高溫假期,同時酷暑天氣與集中降雨也會影響消費者進店購車,加之八九月份的傳統市場旺季將因國內部分地區疫情的反復而延后,需要謹慎看待后期市場。不過,8月下旬的開學季將成為積極因素,預計可為市場帶來部分需求。同時,近期商務部提出將全鏈條著眼促進汽車消費等,這也有助于下半年汽車消費增長。綜合上述因素,預計8月中國市場銷量與7月份相比將有所上升,由此認為8月份車市庫存或將出現小幅下降。
從以上情況來看,縱觀7月份,盡管市場供應受到環保政策影響而出現下滑,但需求呈現明顯淡季特征,庫存累積速度加快,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繼續弱勢震蕩探底。進入8月份以后,隨著宏觀經濟逐步趨穩向好、貨幣寬松加碼、加之基建投資的跟進,從全國范圍看,供需基本面有望得到一定改善,預計需求端表現將好于七月;而環保限產已經成為常態,部分區域產能釋放受到制約,預計市場供給很難繼續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金九銀十”的情緒可能提前釋放,中間商和下游客戶或將開始提前備貨,在各方因素影響下,我們認為8月份國內大宗商品市場有望在充分調整后逐步企穩,并具有一定的反彈動能,不過需求回升力度才是決定反彈動能的關鍵。
1、全球經濟持續回暖,宏觀氛圍持續寬松樂觀
7月全球主要經濟體延續經濟復蘇進程,不過,美國市場對于通脹預期和歐美貨幣政策轉向的憂慮并沒有在7月繼續發酵。市場對于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短期得以落空,美元的“銳氣”也有明顯縮減。
7月29日凌晨,美聯儲7月FOMC落下帷幕。此次會議整體基調符合市場預期,并沒有意外的開始暗示減量,不過美聯儲已經開始在為接下來逐漸暗示減量開始預熱。但由于這也原本已經在市場預期之內,因此會后資產價格的反映整體溫和甚至偏鴿,例如美元和利率回落、黃金和納斯達克反彈等,或對商品市場帶來支撐。
根據美聯儲會議精神,就業水平或將是今后政策的重要依據。據中金公司結合目前美國就業的修復速度,完全修復(失業率和勞動參與率均回到疫情前水平)大概還需要9~10個月,而達到2013年正式減量時的“門檻”(~64%的修復程度),還需要6個月,對應的時點是2021年底,也即屆時可能逐步達到美聯儲認為的“進一步重大進展”的目標。所以,8月應該沒有減少資產購買的政策擾動。
此外,在美國國會山經過數周的艱苦談判后,7月28日晚間,美國參議院兩黨小組達成了一項關于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支出法案的協議。這1.2萬美元基建協議大致內容,包括用于交通運輸的有3120億美元,用于道路和橋梁建設的有1090億美元,另外有2030億美元用于交通配套相關領域,730億美元用于電網建設,像水利、機場、鐵路等,都分配到了相應的資金。
歐洲方面,歐洲議會7月7日批準更新版“連接歐洲設施”計劃,將在2021年至2027年間劃撥300億歐元,用于交通、能源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更新版“連接歐洲設施”計劃中,將有約230億歐元用于交通項目,50億歐元用于能源項目,20億歐元用于數字化項目。歐洲央行宣布將通脹目標明確定在2%,并在必要時允許通脹過高,這是近20年來歐洲央行首次調整通脹目標,我們可以將其解讀為其對歐元區經濟恢復仍有更多期許,由此預示,歐元區短期貨幣政策也將持續較為寬松的狀態,繼續為經濟恢復提供保障。
2、國內經濟繼續保持整體平穩向好運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1年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在50%以上。本月指數回落,主要是我國東部和中部地區遭遇強降雨和臺風,對經濟運行多個方面影響有所顯現,但經濟整體平穩向好運行基礎沒有發生改變。一是宏觀經濟依然保持在上升通道。本月制造業PMI繼續位于50%以上,連續17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位于51%左右,表明市場供需兩端穩定上升;二是新動能增長勢頭繼續加快。裝備制造業PMI和高技術制造業PMI分別較上月上升0.9和0.3個百分點至52.4%和55%,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運行在高位水平;三是吸納就業連續上升。從業人員指數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至49.6%,連續2個月上升;四是企業對后市預期較為樂觀。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7.8%,較上月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保持在較好水平。
貨幣政策方面,7月國常會決定,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而如今,在2季度GDP增速達到7.9%、上半年GDP增速達到12.7%的背景下,7月15日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是超出市場預期。這次降準雖然主要是用來置換MLF及應對繳稅,但也有利于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穩定,會適度改善8月實體經濟的資金緊張狀況。截止7月29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隔夜、1周、1月和3月環比6月底分別回落24%、6%、4%和2%。融資企業的成本有所下降。面對經濟下行、中美關系等不確定性,相信政府會預留政策空間,未來不排除還有進一步的釋放流動性的動作。從社融存量增速來看,6月社融增速降至11%,4個月來首度企穩,不僅較去年10月13.7%的高點顯著回落,也離上一輪信用緊縮時的10.3%的低點僅一步之遙。6月貨幣、信貸、社融的全面超預期增長,體現了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
財政政策方面,上半年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3411億元,專項債發行較為緩慢。數據顯示,截止6月末,新增專項債發行約1.7308萬億,僅完成全年額度的27%,往年這個進度是六成左右。可見,下半年進度會有多快,力度有多大。專項債里有或25%左右的錢是要流向基建的,可見下半年相關資金或有所緩解。
3、大宗商品市場將擺脫淡季因素,需求逐步釋放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下半年的經濟或要為2022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意味著,在面臨去年基數抬升的下半年的情況下,今年下半年穩增長的壓力會不斷加大。所以,6月9日召開的主題為部署“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的國常會,或將促進有關部門要合理把握今明年投資力度。據了解,6月份新入庫的5000萬元及以上的大項目超過1萬多個,環比增長11.6%。進入6月份,多地陸續召開新一輪項目開工儀式。據Mysteel不完全統計,6月全國各地開工項目共4858個,總投資額34930.94億元,環比增48%,同比增45%;前6月累計新開工項目投資額同比增142%。這些項目,為下半年的大宗商品需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6.8%,增速超過投資增速12.6%。上半年年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5.4%,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9.2%,兩年均2.0%,比1-5月加快1.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2.4%,比1-5月份略降。統計局解讀稱,目前支持投資持續恢復的有利因素在不斷增多,總體而言,下階段投資將會繼續保持持續恢復的態勢。主要是因為一是市場活力在逐步增強;二是資金保障比較有力;三是穩投資政策在持續發力;四是從長期來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蘊藏了巨大的投資空間。
此外,隨著天氣好轉,市場也將逐漸擺脫淡季因素的影響:一是隨著高溫多雨天氣過去,洪災影響消退,對建筑工地需求的抑制作用也將減退;二是房地產行業繼續貢獻需求增量,2021年1-6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5.0%;比2019年1-6月增長17.2%,兩年平均增長8.2%。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繼續保持增長,為商品需求提供一定支撐;三是雖然汽車行業仍面臨“缺芯”問題,但上半年各車型銷量均有較大幅度回升,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汽車產銷未來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對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需求也有一定支撐。
執筆人: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李大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