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8 20:13:16 中物聯航空物流分會

抓住驅動因素 堅持創新引領 開創“十四五”新局面
——在第二屆中國航空物流產業年會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國內外新形勢對我國航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1年,我國航空物流市場的基本面穩中向好。從需求面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28.33萬億元,同比增長22.7%,外貿進出口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正增長。全球經濟和貿易有所回暖,促進了我國外貿較快增長。航空物流重要驅動因素之一的跨境電商繼續保持蓬勃發展態勢。2021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6.05萬億元,預計全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6萬億元。從航空運輸供給側來看,《2020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在冊架數3903架,其中貨運飛機186架,比上年底增加13架。同期,貨郵周轉量降幅在逐漸收窄,貨郵運輸價格雖然比上年提高1.09元/噸公里,但受疫情影響,我國主要運輸航空公司的主要生產指標均有所下降,機場貨郵吞吐量較上年下降6.0%。
今年以來,我國航空物流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應對國際環境復雜變化要求,發展規模穩步增長,樞紐建設步伐加快,促進航空物流發展的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國際供應鏈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一攬子政策,促進行業恢復發展。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國家民航局等有關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提出了支持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措施。圍繞“放管服”、“提質增效”等目標,在運力保障、貨運樞紐網絡建設、簡化航線航班審批程序、支持航空貨運企業上下游聯合重組、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根據中物聯航空物流分會每月編輯的《航空物流政策輯要》顯示,今年以來,海南省、云南省、天津市、河南省、福建廈門市、深圳市、安徽合肥市等地陸續推出支持航空貨運發展的財政補貼政策,積極發揮財政政策調節產業結構、引導產業發展的作用。
二是抓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契機,推進綜合航空貨運樞紐建設。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其中民用運輸機場400個左右。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2020年的貨郵吞吐量位列全球20強。依托國際航空樞紐,我國正在構建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空中客貨運輸網絡。據不完全統計,在深圳市、河南省、浙江省、上海市、海南省、山東省、天津市、廈門、成渝等地已經出臺的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中,均將航空運輸納入到綜合樞紐建設體系,提出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要與當地產業戰略協同,打造專業高效的航空物流體系。
三是全球產業鏈調整進一步激發航空物流的競爭力與潛力。從國內來看,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調整期,產業鏈全球布局趨勢日益增強,中外航空物流企業應抓住機遇,適應“鏈主”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全球布局,增強市場開拓能力,支持高端制造產業全球網絡拓展。從國際航空物流的發展來看,新冠疫苗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與普惠對航空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聯邦快遞等國外航空物流企業在疫苗運輸上的實踐與創新為全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菜鳥、順豐、東航物流等國內企業在疫苗冷鏈國際運輸方面形成了健全的標準操作流程和專業化的運營團隊。這對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國際供應鏈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四是航空物流智慧建設成為驅動行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動力。航空物流智慧化建設面臨主體多、鏈條長等問題,可以順應創新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借鑒物流其他領域智慧化進程中的經驗,提升自動化作業效率,鼓勵無人駕駛等技術的應用,在分揀、裝載和倉儲及物流信息平臺等方面加大推廣智能設施設備,發揮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通過加強航空與物流新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航空物流的服務質量,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五是服務新興消費市場需求的能力正在加強。去年年底,國內三大航的貨運子板塊全部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6月,東航物流成功上市,成為“航空物流第一股”,三大貨航邁入從傳統航司轉型為航空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新階段。南航物流在今年推出國內“門到門”的當日達高時效運輸服務,豐富航空物流的產品形式,探索建設能力多元、資源共享、多方協同的航空物流服務體系。順豐、菜鳥、京東、圓通等企業加快航空能力建設的步伐,成為航空物流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順豐投資建設的鄂州花湖機場即將啟動較飛。菜鳥抓住海南自貿港建設契機,打造全球數智供應鏈示范區,全面支持海南全球貨運網絡的升級。同時,貨運代理企業作為航空物流的重要參與者,具有市場敏銳度高、注重客戶體驗、服務機制靈活的先天優勢,向綜合服務商的轉型和數字化升級進程已經起步。
2022年是“十四五”的基礎年。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所面臨的形勢,認為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面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今后一段時期,航空物流業要努力克服階段性困難,積極促進行業恢復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航空物流業要緊緊抓住產業升級和新興消費市場這兩大驅動因素,夯實基礎,堅持創新引領,開創中國航空物流發展的新時代。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