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14 11:32:34 中物聯冷鏈委

撥云見日,穿越冷鏈新周期
——在2024第十八屆冷鏈產業年會
暨第二屆南亞東南亞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2024年12月14日 云南·昆明
尊敬的和麗貴主任,王亞常委,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世界“春城”“花都”——昆明,共同參加“2024年第十八屆冷鏈產業年會暨第二屆南亞東南亞冷鏈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此,我謹代表主辦方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與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云南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云南省商務廳、農業農村廳等單位對本次峰會的指導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年,也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當前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前天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即將順利完成,特別是最近一攬子增量政策,經濟明顯回升。1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0.3%,連續跨過枯榮線,處于擴張區間,表明經濟運行初現企穩態勢,為打造穩定暢通、高效協同發展的冷鏈供應鏈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從10月份物流數據來看,我國物流運行回升勢頭有所增強。宏觀層面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總收入等指標回升較為明顯,結構性向好態勢延續。微觀層面企業活力有所增強,經營指標穩中趨升,對市場保持樂觀預期。
2024年,我國冷鏈物流整體處于承壓前行、逐步企穩回升的震蕩發展態勢。全年我國冷鏈需求總量預計3.65億噸,同比增長4.3%;2024年冷鏈物流總額預計為9.26萬億元,同比增長4.0%;冷鏈物流總收入預計5361億元,同比增長3.7%;冷藏車保有量預計48.45萬輛,同比增長12.15%;冷庫總量預計2.5億立方,同比增長9.65%。
結合行業發展,冷鏈行業呈現出十大特征:一是中辦、國辦出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冷鏈物流發展提升到新高度。二是多項政策聚焦食品安全和流通監管,凸顯冷鏈民生屬性。三是我國首個國際冷鏈物流標準發布,意味著國際影響力將顯著提升。四是大環境壓力層層傳導,倒逼冷鏈物流企業求新求變。五是新消費迭代新需求,孕育冷鏈發展新鏈路。六是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行業進入生態化發展時代。七是國內由增量發展進入存量發展,冷鏈出海在行動。八是政策與市場雙驅動,冷鏈新能源發展迎來加速度。九是ESG正成為企業發展“新名片”,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十是產教融合和科教匯融雙驅動,推動人才培養創新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冷鏈物流取得諸多成就,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從運行體系看,缺乏科學統籌規劃,冷鏈基礎設施資源浪費和分布不均并存;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化運行程度不夠,與“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融合不足。二是從行業鏈條看,產地端缺預冷設施和運營,商品化處理設施滯后;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流通端信息化程度低、缺管理,運輸設施設備和作業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銷地保鮮設施水平參差不齊,大中城市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監管。三是從企業經營角度看,同質化服務普遍,業務創新不夠;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程度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運營成本較高,科技創新亟待提檔升級。四是從監管角度看,當前存在多頭監管、監管責任劃分不明確、監管缺位等問題。標準體系強制性標準少,推薦性標準多,部分缺失,銜接不夠,導致行業規范程度不高,標準落地難,劣幣驅良幣現象突出。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即將進入“新冷鏈”時代。“新冷鏈”是時代背景下對冷鏈物流關鍵要素的升級和重構,即以設施設備及網絡化建設日益完善為基礎,以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云平臺、大數據、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成熟為支撐,以供應鏈數字化協同共享發展為關鍵,同時結合機械化、自動化與標準化等傳統要求,充分調動資源,滿足個性化即時性新需求,有效支持現代農業、食品、醫藥醫療、化工等產業的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環節商業創新,推動冷鏈行業綠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續運行。在此,對下一步發展,我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要創新思維。融合產業鏈供應鏈思維推進冷鏈物流創新升級。我國經濟正處于從傳統制造業為主導的模式向更加依賴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和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轉變,相應地,創新服務、革新技術和貼合新消費是拓寬冷鏈業務發展的新策略。
二是要創新服務。“新冷鏈”是以渠道下沉、分工精細和專業深化為動力的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全場景全業態創新。包括產地端移動式組合預冷、一體式商品化處理,加工、流通和銷售服務端的“冷鏈物流+農食加工”類綜合園區一站式服務,多溫區運輸、多式聯運,一件代發、統倉共配、BC一體等新服務。
三是要創新技術。裝備自動化、信息化、綠色化;材料可降解、可回收、輕量化;能源清潔化、可持續化;工藝精準化、智能化、規模化是冷鏈物流產業實現全方位、深層次創新的趨勢和途徑。
四是要創新主體。生產加工、餐飲零售、商超貿易類企業延伸及合并冷鏈物流板塊速度加快;冷鏈物流企業科技化、集群化和大型化、平臺化趨勢顯著;大型冷鏈生態圈上下游企業抱團出海已經成為國際趨勢;中小企業聯盟化、專業化分工、共享協同化勢在必行。
五是要創新制度。持續做好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強化標準貫徹執行,推動與國際接軌,完善監管體系,規范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探索建立誠信體系,促進公平競爭和效率提升。
女士們、先生們!
2025是十四五沖刺年,我們更要主動求新求變,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適應新發展,中物聯愿同大家一道,共同開啟和見證2025“新冷鏈”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