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2 10:30:38 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注中物聯
從極地生鮮到跨境包裹,從車間流水線到鄉村果園,“十四五”時期,中國物流以速度改寫距離,以網絡串聯世界,在億萬個流動的瞬間里刻下中國經濟的活力印記。
大閘蟹,鮮活農產品運輸的“老大難”,當冷鏈車運抵機場的一刻,物流平臺已經預演出轉運流程。五年間,這份美味增加了2.3萬條次日達路線。
這是今年的第1500億件快遞。從首件特快專遞啟程,到2021年首破千億件,時光足足跨越41年。而在這五年,快遞破千億件用時一年比一年縮短。當下的一秒鐘,就有超6000件快遞寄遞城鄉;一天,超96萬個標準集裝箱往來港口;一年,590多億噸貨物穿行在陸海空。物暢其流背后,全社會物流成本在這五年預計節省超11000億元,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將降至14元以下。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從物流樞紐到末端配送,全鏈條統籌推進。沿著長江黃金水道、廣昆高鐵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要交通動脈,181個國家物流樞紐加速排布,原本分散的物流節點串聯成線、交織成網。從初期依托地理優勢的港口型、陸港型為主體,到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樞紐數量持續走高,“鏈接”起生產、消費與區域經濟。

物流效率大幅提升,無人機突破地面交通時空限制,算法持續優化每一條配送路徑。短短五年間,中國即時物流的年訂單量已突破480億單,“萬物到家”成為日常。
循著這五年的發展規劃方向,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在穩步構建,物流毛細血管加速暢通。快遞網點從3萬多個鄉鎮繼續向下扎根,以平均每天新增100多個服務站的速度覆蓋邊遠村莊。

這五年,還有一種白色的基礎設施正悄然生長。從天山北麓到巴山蜀水,“十四五”規劃的105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如同撒向大地的“保鮮驛站”,在31個省(區、市)完成布局。五年間新增的冷庫容量,相當于27700萬臺家用冰箱,49.5萬輛冷藏車讓萬千美味通達各地。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郵政快遞網絡,物流業市場規模有望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更加暢通的物流動脈,正加速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每日 推薦
- 胡大劍出席國有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成果交流會
- 中物聯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中物聯黨委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議
- 蔡進出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座談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預告:《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活動
- 《塑料托盤剛度試驗中預估蠕變大小的回歸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中國重要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周報 (251110--251114)
- 老撾駐華使館參贊蘇提達·洪盛帕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關于召開“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汽車整車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兩項團體標準審查會
- 關于組織推薦參評第二十六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