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01 09:58:58 搜狐

一方面,人工智能正在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從AlphaGo的“天下無敵”到亞馬遜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怪異笑聲”,仿佛分分鐘我們就會面臨機器是否會統治世界的困境;
另一方面,以SAE International設立的標準劃分,當前全球范圍內,大規模實現量產的智能駕駛汽車產品仍處于L2級別,完全的自動駕駛汽車似乎還處在我們看不到的未來。
自2016年興起的人工智能創業熱潮,溫度正逐漸冷卻,曾經一大批熱衷于“講故事”暢想無人駕駛即將照進現實的科技公司們,如今變得更關注當下,也更愿意腳踏實地去探索落地模式,這一變化,正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讓客戶買單是終極目標
“業界普遍認為,真正的無人駕駛落地還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取一個中間值,那就是2025年。”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馭勢科技創始人&CEO吳甘沙一語道出了當下專注于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公司的現狀,“離2025年還有很長的時間,肯定不可能一直靠VC和母公司來買單。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找到讓客戶買單的方式,能夠多梯次、多路徑的去探索無人駕駛的未來。”對此,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肖深有同感:“公司成立至今已快三年的時間,如果還在燒投資人的錢,沒有任何收入的話,確實不好意思。”
他坦言,從自動駕駛技術做起之后,智行者已經認識到最終或許并不是靠技術賺錢,“我們已逐漸從技術派轉變為一家產品驅動的公司,要客戶愿意買單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為此,智行者選擇了以物流車和掃地車這類低速載物的汽車產品作為當下的主營領域。
成本更低 也更安全可靠
之所以會選擇物流車和掃地車,顯然是因為這一產品更容易落地,由此能盡早實現資金回報。
首先,這一類產品成本較低,王肖透露,以低速掃地車產品為例,智能駕駛技術配置的成本目標價為5萬~6萬元,遠遠低于乘用車產品。“物美價廉”也是物流行業對智能駕駛技術接受程度比乘用車整車企業更高的原因之一,據固安海高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超透露,某家潛在客戶擁有約11萬名負責清掃工作的員工,每天的薪酬費用大概為2000萬元,“他們有強烈的機器換人的意愿”。
其次,在智能駕駛技術的應用層面,低速狀態更加安全和可靠。正如王肖所言,發生在Uber身上的交通事故一旦發生在當今任何一家國內的智能駕駛創業公司身上,該公司恐怕就要關門倒閉,但坐在“同一條船”上的其他公司并不希望有任何一家發生這種情況,因為這將“連累”整個行業,到時候估計國內的所有投資人都會放棄對這一技術的資金支持。
相較于場景更加復雜、環境更加不可控的乘用車領域,低速行駛的物流車顯然是對技術要求更低,從而也能實現更安全和可靠落地的有效應用場景。徐超笑稱:“在這一類系統中,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傻’一點,除了增加一些防撞設置以外,碰到物體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停。”
物流場景已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低速物流車對產品安全性就有所降低,京東物流總監蔡金華提出,物流行業作為當前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場景之一,京東物流選擇應用技術的關鍵點之一就在于可靠性和安全,“保證能夠不出現對人的傷害”。
事實上,服務物流行業并不是固安海高和智行者兩家公司的選擇,據王肖所知,今年有6、7家創業公司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大家均處在同一起跑線上PK的階段。那么,誰能勝出呢?擁有充分發言權的蔡金華表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目標是希望每輛車的相關成本以及配送效率能達到京東一個配送員的60%~70%。
值得一提的是,王肖提出,由于清掃車的運營環境存在更多灰塵和雨水等臟污物質,較容易引發傳感器的失靈,智能駕駛在這一場景落地面臨的技術挑戰也不小。
智能駕駛汽車領域“硝煙”愈濃,誰能叱咤風云,還是讓市場來證明一切吧。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