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1 10:39:41 億歐

“所有行業都需要技術升級和改造,生產效率提升的過程,不一定需要設備、機器人等,需要利用一切技術,比如數據、算法等,提升物流倉儲、配送環節的效率。”彭廣平在接受億歐采訪時如是說。
一個午后,億歐在曠視科技北京總部采訪到了彭廣平,他也是剛從北京昌平的基地趕回來開會。在艾瑞思被曠視科技收購后,他就處于兩頭跑會、忙業務的狀態。
彭廣平——曠視科技副總裁兼曠視艾瑞思機器人總經理。
彭廣平,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碩士,具有近15年機電產品研發、設計、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經驗。歷任華為硬件工程師、硬件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等職務。
2013年起,彭廣平先后創辦北京中宇新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艾瑞思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從事無人機、機器人等多款產品的研發,及物流倉儲機器人研發與解決方案提供。2018年5月,艾瑞思被北京曠視科技全資收購,彭廣平擔任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任北京艾瑞思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曠視科技機器人業務整體運營管理。
豐富的工作經歷讓彭廣平變得更加務實,在概念模式盛行的今天,他依然堅信:一切技術手段,只要能提升人效、坪效,做到效率的提高,那就是一種科技手段,而且要充分與業務結合起來。
為什么這么說?
彭廣平解釋到,早年做物流很好賺錢,找到倉庫和車就可以,資源少,物價貴,自然好賺錢。但是現在競爭激烈,不僅在國內,還有國外的競爭,除了商品本身價值外,還有商品流通的附加價值,商品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激增。靠人來提升效率,降低商品價格可能性已經很低,只能靠技術來提升效率。在綜合因素下,企業想要賺錢,就必須要靠技術提升效率了。
這也成為艾瑞思擁抱曠視科技的一個契機。
人工智能在物流行業有很大的場景,尤其是倉和配,彭廣平說:“最開始看中曠視科技的技術和資源,所以接受了曠視戰略投資艾瑞思;后來發現,客戶需求不斷提升,不是需要單個設備,需要整體解決方案,所以后期選擇擁抱曠視科技,艾瑞思也從設備方案提供商變成技術賦能的一個公司。”
曠視科技靠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做到預測,提升行業效率;視覺技術也是曠視科技的優勢,在倉庫內利用視覺進行考勤、分析協調工種、加速盤點、包裝等環節效率;利用機器人切入這個行業,把前兩項技術引進,替換人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雙方結合后,現在曠視科技要做智能倉,因為在運輸和配送環節上,社會資源相對分散,而且在技術上沒有什么難度。現在主要是在倉上,利用技術給倉儲和配送進行賦能。現在在給客戶做“倉儲智慧大腦”,傳統倉庫一般有WMS、OMS、WCS、PMS、MMS等系統,現在曠視要把這些系統打通,以做到精準預測。
彭廣平告訴億歐,就目前情況來看,現在可以做庫存管理、備貨、熱度分析、訂單關聯度分析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庫內流通速度,打通了所有環節。
設備方案提供商+人工智能技術在物流領域有很廣闊的應用場景,在彭廣平看來,目前我國物流行業技術水平低,還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與歐美國家物流倉儲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以我國倉儲行業為例,改革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統倉。人管人的模式;
第二階段:自動化。歐美國家起步早20年左右。但是這種自動化是被動根據生產需求,執行過程。而且立體庫、流水線等屬于重裝設備,投入多,建設回報周期長,柔性差;
第三階段:智能倉。利用設備+軟件系統來做決策,提升倉庫的人效和坪效,主動執行過程,適應生產,柔性更強。利用一些科技手段,算法與設備結合,形成智能倉;
第四階段:無人倉。目前已有的無人倉,只是樣本,要實現還需要時間,現在技術還不是很成熟,設備還沒到與人工相媲美的地步,拐點大概會在3-5年才能到來。
雖然現在有很多公司提出“無人倉”的概念,不過彭廣平認為,在物流領域中的倉儲、配送環節,還沒有被科技覆蓋,不能僅停留在pr層面。無人駕駛、無人配送的技術還兼具挑戰,成本、法律法規等層面還需完善,末端高大上的設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曠視科技正在做的就是“智能倉”階段,朝著“無人倉”階段努力。無人化是未來的大趨勢,但是沒有那么快,現在只能叫智能倉,未來的無人化也不是真正的無人,還是需要人來管設備。
彭廣平坦言,這個行業技術壁壘高,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倉可能會更前置,導致了很多傳統制造商的設備不能快速落地,所以說現在除了人工以外,還需要柔性化產品來提供服務,才能不斷滿足消費者以及商家越來越豐富的需求。
曠視科技也正在用自己的技術及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最為關鍵的痛點。彭廣平也告訴億歐,現在曠視的產品已經逐步開始商業化,這是一個過程,會不斷滿足其他環節的需求。
而據億歐最新獲悉,曠視科技已將物流領域作為未來發展一個重點,目前曠視在物流領域大概有150人左右。曠視也將自身劃分為三大板塊業務:
第一塊:消費終端,包括OPPO、vivo、華為、小米等在內的頭部的手機廠商幾乎都是曠視科技的合作伙伴;
第二塊:城市大腦,包含全國各地公共安全體系、城市服務相關的征信體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曠視的AI 產品和解決方案;
第三塊:商業物聯圈,曠視希望通過技術推動供應鏈及商業的運營和交易效率,其中物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彭廣平已經確認參加,8月24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指導,億歐公司主辦,曠視科技協辦的“科技落地 物鏈未來----GIIS 2018物流產業創新峰會”,歡迎來現場聆聽行業老兵的真知灼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