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11 11:13:13 航運界

根據克拉克森最新一期報告,今年前5個月,中國造船企業累計接獲訂單量121艘,共計288萬修正總噸,占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62%;韓國接獲訂單數為32艘,共計90萬修正總噸,占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19%;日本接獲31艘,共計49萬修正總噸,占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11%。
單就5月份而言,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為27艘,57萬修正總噸(CGT),訂單量僅為4月份的40%。中國造船企業接單量為13艘,共計27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47%;韓國為8艘,共計23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40%;日本2艘,共計5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9%。其中,中國造船企業接獲的13艘新造船訂單,有10艘為來自本國船東的訂單,占比達85%。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卡塔爾石油公司在滬東中華造船和韓國三大造船企業下單的LNG船訂單均未納入此次報告的統計范疇。
就船型而言,今年前5個月,蘇伊士型油輪和阿芙拉型油輪的訂單分別比前一年增加18%和72%,而VLCC、集裝箱船和散裝船的訂單量全部下降。
從各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來看,截至5月底,全球手持新船訂單量為7225萬修正總噸,與4月底相比減少122萬修正總噸,降幅為2%。目前中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為2624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手持訂單量的36%;韓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為2022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手持訂單量的28%;日本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為1024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手持訂單量的14%。
就交付量而言,截至5月底,全球新造船交付量總計為178萬修正總噸,與4月底相比減少了30萬修正總噸,降幅為14% 。中日韓三國的交付量依次為51萬修正總噸、27萬修正總噸、93萬修正總噸,占比全球新造船交付量分別為29%、15%、52%。
此外,數據顯示,最近3年來的全球累計承接新船訂單量大幅減少,2018年為1582萬修正總噸;2019年為1217萬修正總噸,下降23%;2020年到目前為止為469萬修正總噸,下降61%。
業內人士表示,全球訂單量大幅縮減,導致的直接結果,很可能是新造船船價銳減,造船企業極有可能因船價下跌而面臨財務吃緊的壓力。
但新造船價格降低對造船企業利潤的影響,或許并不像人們最初想象的那么大,因為造船成本的降低將幫助他們緩解此方面的壓力。此外,鋼材價格、船用備件價格和匯率等方面的變化,都有可能幫助造船企業減輕財務負擔。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