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專題報道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報道 > PMI指數 > 宏觀言論 > 正文

12月份PMI顯示經濟運行:短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2019年趨穩仍有基礎

發布時間:2018-12-31 09:00:13 科技信息部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 文韜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8年1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該指數連續28個月運行在50%以上以后,落入收縮區間。從主要分項指數來看,供需增長態勢有所趨緩,庫存繼續減少,價格明顯下降,就業相對穩定,企業仍保持樂觀預期。從全年的制造業PMI來看,全年GDP增長保持6.5%有一定基礎。
 
供給增速有所放緩。生產指數為50.8%,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與此相應的采購量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分別下降1和0.3個百分點。從企業反映情況來看,環保督查對企業生產存在一定的影響。
內外需求偏弱。由于中美經貿摩擦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逐漸顯現,國內外需求偏弱。新訂單指數為49.7%,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為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
大中小企業經營增速下降。大中小企業經營增速面臨回調,大型、中型、小型企業的PMI分別為50.1%、48.4%和48.6%,分別較上月下降0.5、0.7和0.6個百分點。三者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大型企業的PMI和供需指數仍保持在擴張區間,顯示其仍具有穩定發展的基礎。
企業成本下降。受原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明顯回落的影響,企業生產成本下降,有利于改善效益。購進價格指數為44.8%,較上月下降5.5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與購進價格指數的差距為1.5個百分點,較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
從PMI來看,前三季度,我國制造業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三季度后,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趨于明顯,變中有憂因素有所累積,應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應對。
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上半年,制造業PMI有較好表現,均值與去年同期差距較小。進入下半年后,PMI連續下降,均值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12月落入收縮區間,雖然不排除年底存在淡季因素影響,但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表明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二是中美經貿摩擦影響逐漸顯現,外需承壓。中美雙方前期落地的關稅,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已經影響到我國進出口。全年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值為49.1%,較去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進口指數均值為49.2%,較去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表明我國進出口有所收緊。
三是市場供需增速下滑。上半年,市場供需處于相對較好水平,下半年,由于國際環境趨于復雜、國內增速有所放緩、環保督查、中美經貿摩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內供需出現一定回落,下半年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值分別比上半年均值下降0.7和1.6個百分點。尤其是12月份,盡管有多個節假日的帶動,市場供需指數仍出現下滑,表明短期內供需的支撐作用較為乏力。
但從全年PMI看,經濟運行依然保持基本平穩格局,企業生產意愿和經營預期較好,新的一年里經濟仍具有趨穩運行的基礎。
一是我國經濟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在全球經濟復蘇有所放緩的形勢下,我國2018年制造業PMI均值為50.9%,處于擴張區間。從各月來看,雖然四季度內制造業PMI連續下降,但1-11月制造業PMI均在50%以上運行,現實經濟平穩發展的根本趨勢不變。
二是新舊動能轉換取得較好成果。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的全年PMI均值分別為51.2%和52.9%,保持在相對較好水平,且分別高于制造業PMI均值0.3和1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PMI均值為49.8,%,低于制造業PMI均值1.1個百分點。表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下,我國新動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對制造業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擴大。
三是企業成本壓力趨于緩解。從全年購進價格指數來看,上半年購進價格指數均值為55.7%,較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下半年均值為54.3%,較去年同期下降8.5個百分點。且上半年與下半年中購進價格指數與出廠價格指數的均值差距分別為4.6和4.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0.4和3.1個百分點。表明企業成本壓力明顯緩解,對企業生產形成一定利好。
總的來看,經濟運行雖然穩中有變,但積極因素仍在不斷積累,前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如“六穩”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的紅利將持續釋放。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要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同時還落實了個人所得稅改革,這些政策的實施將為2019年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預計2019年,經濟將保持適度增速,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創新驅動加強,就業保持相對穩定。同時也要繼續保持戰略定力,以積極心態應對經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