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4 16:55:49 中物聯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宣傳組

疫情下的國際貨代行業現狀、問題及未來 預期情況調研報告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簡報
(2020年3月4日)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發布了《疫情下的國際貨代物流行業現狀、問題、未來預期情況調研報告》(簡稱《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僅32.82%國際貨代公司完全復工;60.37%的國際貨代公司表示疫情影響了原有合同的執行;41.8%的國際貨代公司無法獲得新業務訂單;如果疫情狀況持續3個月,66%以上的貨代公司有因為資金問題而關閉的風險。
《調查報告》分企業復工情況及程度、運營所受影響的主要因素、企業對各級政府幫扶政策的態度及疫情對行業后續影響評估。本次調研對象中,以國際貨代企業為主,涉及全國38個城市和地區,共323張有效問卷。
《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復工方面:截止2月28日,含春節期間未停工企業,國際貨代公司已完全復工的32.8%;半復工43.34%,未復工企業占比23.84%。背后原因主要是各地區隔離管控,開工申報等;且開工的企業中,員工工作滿負荷的比例也只是19.81%,仍有近30%的調研企業員工基本無事可做,主要原因:“原定合同無法執行(39%),可執行合同也因為疫情遇到操作等實操問題(70.59%),沒有新的訂單(41.8%)”等因素。
在公司運營問題方面:客戶訂單問題、公司資金問題、業務收款問題是國際貨代企業面臨的三座大山;41.8%的貨代公司無法得到新合同訂單;資金方面47.06%的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周轉,42.11的公司使用業務流動資金周轉,僅有8.98%享受到銀行貸款(其中僅1.55%享受無抵押貸款)。因行業特點,業務鏈條的工廠端延長付款周期,上游船公司縮短收款賬期,中間的貨代公司資金壓力巨大。如果疫情繼續,按行業目前資金情況,66%以上的貨代公司將面臨公司關閉的風險;而國際貨代公司作為輕資產行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因此,46.13%的貨代公司將進行減員以延長企業生命周期。
《調查報告》數據顯示,13.93%的調研企業看好2020年的貨代行業,44.27%調研企業定義2020為平淡,而41.8%調研企業認為疫情會給行業造成劇烈動蕩,2020貨代行業可謂慘淡。
《調查報告》分析認為,貨代雖然不是國際供應鏈重要“骨架”,但卻是連接骨架的“韌帶”,如果韌帶遭到破壞,骨架也會隨之散掉。貨代行業,急需得到政府和相關機構的關注和關懷。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貨代企業需要緊急救援。政府、稅務機關、銀行以及國家大型運輸公司,需要切實體恤貨代苦衷,采取真實、有效辦法,幫助貨代解決困難問題。貨代是一個輕資產行業,行業年運營資金需求在數萬億人民幣。長期以來,還沒有針對貨代行業特點出臺相應融資貸款方案或規則,導致貨代行業嚴重“貧血”,建議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二是貨代行業“老大難”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海運費美元電子發票的在線開具和流通、海運費美元在線支付,是貨代行業“老大難”的問題,為貨代行業帶來巨大人力消耗、經濟損失和整個行業信息化落后的問題。在急需通過互聯網抗疫的特殊時期,以上兩大問題解決刻不容緩,建議試行海運費境內支付和結算采用人民幣幣種。
中物聯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工作簡報20200304-2.pdf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