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08 09:04:39 航運交易公報

每到年終歲末,總免不了回顧總結。對于航運從業者而言,2014年是怎樣的年景?請跟隨本刊梳理與剖析腳步,真實觸摸2014年的脈絡。
危中蘊機,航運市場進入新常態
“新常態”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熱詞。航運市場的“新常態”是什么呢?簡單地講,一方面,全球經濟處于弱復蘇狀態,對市場需求拉動有限;另一方面,船舶運力增速始終超過實際需求,航運市場將長時間處于低迷態勢。
2014年,受供應過剩以及全球經濟疲弱影響,商品價格“跌跌不休”,石油帶頭跳水,跌破60美元/桶,煤炭、鐵礦石齊齊刷新6年新低。在這樣的跌勢下,航運市場一方面受制于需求不旺、大型船舶不斷交付,運價持續跌宕起伏;另一方面,受惠于中國的儲油計劃,下半年油運市場出現轉機,同時油價的下降,使得航運企業成本大幅下降。
因而,航運市場的新常態具備多重特征,危中有機。
“兩帶一路”,國家戰略改變港航格局
9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中國已經進入沿海與內河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時期,江海航運一體化成為航運發展的新常態,“長江經濟帶”的提出將為江海航運一體化發展創造歷史性機遇。
2013年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在2014年得到切實推進。“一帶一路”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包括次區域合作的大湄公河合作,還有經濟走廊、經濟開發區、跨國運輸線、金融合作等。“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將重塑沿線國家的經貿格局,隨之而來,全球港航業的發展格局也將隨之發生改變。
“兩帶一路”戰略當然不僅僅使航運業受益,作為其中的“先頭部隊”,航運業將成為深度獲益的行業。
謀劃未來,海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
8月15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把海運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建國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對海運業長遠發展制定的系統性政策意見,從頂層進行設計,對推進現代海運體系建設將發揮重大作用。
實際上,在《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前,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交通運輸部一直在研究和采取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的措施。在老舊船舶拆解方面,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家有關部委,引導航(產品庫 求購 供應)運企業對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采取提前報廢更新;在市場監管方面,通過對航運市場的監管來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如對班輪運輸采取精細化備案制度;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減輕企業負擔方面,也是力度頗大。此外,交通運輸部先后對港口的轉型升級、水運的綠色發展、沿海港口碼頭靠泊能力的管理和郵輪業的發展均提出了指導意見。
園區擴容,改革創新促進港航發展
1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經驗進行部署,并確定依托現有新區、園區,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布局中,上海自貿試驗區是先行者。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有2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或部分地區推廣,20多項較成熟的經驗正被加速復制。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對航運業改革開放有專門表述,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12條舉措:一是航運服務業的擴大開放;二是航運監管的制度創新;三是航運服務業的功能拓展。航運業的改革開放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但距離目標尚有一段距離。而即將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的三個自由貿易園區,相信其結合地方特點的新試點內容將會為航運業發展帶來新動力。
互聯思維,航運電商平臺熱度難減
對于古老的航運業而言,其最為核心的競爭數據如艙位、價格等尚難完全透明公開,繁復的業務流程也離不開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但毫無疑問,互聯網思維已經逐漸滲透至航運業,衍生出航運電商平臺。
2014年,對于中國航運電商平臺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年份。7月11日,中海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深入合作,力求為中小微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標準”的特色跨境物流服務。11月26日,中國外運華東有限公司與北京銀行上海分行攜手推出“信運通”系列產品,將為中小微國際物流企業度身定制的全方位物流金融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還有眾多航運、物流等相關企業紛紛投身電商平臺建設大潮,盡管難言成功,然而諸多實踐相信會給航運電商的未來探明一條康莊大道。
合作為王,航運聯營聯盟不斷涌現
一方面,市場需求趨緩;另一方面,運力過剩且大型船舶不斷交付,業內企業紛紛攜手合作聯營或聯盟。
6月17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否決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輪船合作成立P3的申請。馬士基航運和地中海航運很快在7月上旬給出后備方案——成立2M。9月9日,中海集運發布公告,稱與達飛輪船和阿拉伯航運簽署合作協議,三方決定成立O3。全球班輪市場形成2M、G6、CKYHE及O3四大聯盟的競爭格局。
在油輪運輸領域,8月11日,招商輪船與中外運長航集團簽署《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隨后雙方合資企業——中國能源運輸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設立,立志成為中國最大的VLCC運輸企業。
在散貨運輸領域,合作聯營同樣不斷涌現。中國遠洋(股票)和招商輪船先后發布公告稱,與淡水河谷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各自新訂造10艘大型礦砂船為與淡水河谷簽訂的鐵礦石長期包運合同服務。
港口轉型,擴建整合上市混改不停歇
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下,中國港口的投資建設掀起新一輪熱潮。8月份,河北省黃驊港(煤炭港區)四期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獲得批復;9月份,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6—10號集裝箱碼頭工程、鎮江港高資港區華電句容煤炭儲運碼頭工程、西江航運干線貴港航運樞紐二線船閘工程相繼獲得批復;11月份,上海洋山港區四期工程獲得批復。
6月6日,青島港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登陸國際資本市場。9月29日,北部灣港宣布定向募集資金不超過27億元,用于收購北部灣港兩大股東——北部灣港務集團和防城港務集團持有的港口泊位資產。
上港集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11月18日,上港集團公開醞釀已久的員工持股草案,擬向員工持股計劃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2億股股票。
競爭加劇,造船業開啟整合轉型大幕
國際上面對中國的強勢,韓國和日本造船業正全面展開反攻,韓國政府在金融方面給予強勁支持,并在海工等高端船型上占據優勢;日本造船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重組,調整營銷戰略和產品結構。
在中國,兩大造船集團紛紛開啟整合大幕。10月13日,中船重工旗下上市企業中國重工發布公告表示,為推進主營業務“整體上市、分步實施”的規劃運作,擬對旗下的科技產業企業進行重組整合。中船集團的整合更為集中,將龍穴造船、中船黃埔文沖資產相繼注入廣船國際,在華南地區形成“大廣船”后,在華東地區的整合大幕有望拉開。
相比國有造船企業,民營巨頭熔盛重工的轉型就艱難得多。8月21日,熔盛重工發布公告稱,通過收購獲得吉爾吉斯坦相關油田經營權益。10月29日,熔盛重工發布公告稱,向相關認購人發行認股權證,同時董事會建議將熔盛重工更名為“中國華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熔盛重工即將謝幕。
長期看好,中資深度滲入郵輪產業鏈
中國沿海港口興建郵輪母港的熱情還在延續。10月13日,舟山群島國際郵輪港開港。除了郵輪港口建設,中國資本開始深度滲入郵輪產業鏈,在郵輪船隊、郵輪建造方面都有新進展。
2013年年底,渤海輪渡從歌詩達購得一艘豪華郵輪,命名為“中華泰山”號。8月份,“中華泰山”號郵輪實現首航,標志中國首艘自主運營管理的郵輪投入運營。9月3日,攜程宣布與皇家加勒比簽訂建立合資企業管理郵輪日常運作的合作備忘錄。另外,攜程將購入皇家加勒比旗下“精致世紀”號郵輪,進軍郵輪業。
除郵輪運營管理外,中國造船企業積極探索郵輪制造。10月15日,中船集團與嘉年華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并在中船集團旗下的造船企業設計、建造中國首艘豪華郵輪。
加速東移,航運金融中國力量崛起
航運市場低迷導致國際航運金融業不斷收縮。歐洲央行在銀行業普查中嚴格管束航運業貸款,顯示航運投融資業務依然受到嚴格控制。與此同時,亞洲特別是中國的航運金融業務有著多方面的進展。交通銀行、交銀租賃、民生租賃、工銀租賃等融資租賃企業頻頻參與國際大型船舶訂單的融資。
在航運衍生品方面,9月下旬,綠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浙江中能華航船務公司在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的平臺上首次實現實際運力交割,這在全球航運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尚屬首次。在航運融資租賃方面,11月10日,中海集團租賃有限公司揭牌。作為船東系融資租賃企業,中海集團將用3~5年時間把中海租賃打造成為具有較強盈利能力和行業競爭優勢的金融支柱產業之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