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9 10:16:54 北京商報
關注中物聯
中國郵政速遞一直在嘗試EMS業務的市場化轉型,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一行業巨頭的轉型似乎還是半成品。日前,上海港口企業上港集團發布的一則關于“上海EMS集裝箱貨物滯留”的通告稱,未辦理手續的EMS是造成消費者海淘產品滯留的主要原因。這番表態讓EMS再次進入輿論中心。
上港集團通告表示,上海EMS在去年10月24日-11月29日期間,從日本郵政發運至上海口岸的301個進口海運集裝箱,始終無人辦理提箱業務。去年12月底,上海EMS發函要求減免港口收費,遭到上港方面的拒絕。上港方面認為,貨物積壓是因上海EMS未辦理正常提箱業務所致,費用應由EMS自行承擔。據悉,目前這筆貨物的滯港費用已達800萬元。
隨著民營快遞迅猛發展、國際快遞公司涉足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市場化競爭的核心就在于服務消費者。EMS有郵局網點作為依托,雖然覆蓋范圍在國內首屈一指,但在寄送價格、寄送速度和服務態度上仍有不足。
此前曾報道,2013年,EMS曾在上交所過會前后在不同地區采取降價措施,價格一度與順豐持平,但較“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而言仍處較高水平。日前,順豐發布消息稱,公司將從2月1日起執行新版快遞價格,以距離、地域為基礎進行運費調整,通過精細化的價格體系適應新的市場環境,EMS作為中國快遞的“老大哥”依舊保持著過去的作風。
從價格定位上來看,EMS和順豐快遞同屬高端快遞品牌,價格較“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高。但從服務質量看,EMS一直處于風口浪尖,難以和順豐比肩。消費者劉女士曾向北京商報記者投訴,好幾次EMS只給送貨到樓下,需要自己下樓自取。與之相比,即便是“四通一達”也會實現送貨上門。還有消費者在相關討論區投訴,在EMS官網上查詢,發現已經到達寄送地點并已安排投遞,但等候一天仍未收到,前往郵局咨詢遭到工作人員態度惡劣回應。此次曝出的“上海EMS海淘貨物積壓”事件則又一次體現了EMS在對消費者責任方面的態度。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決策機制效率低下、績效機制與市場不接軌是造成EMS客戶體驗不好的直接原因。徐勇認為,進行股份制改造,吸引國外人才、市場人才,改變人才結構單一的問題,可以提高EMS體制的決策效率,改善績效機制,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是EMS提高市場競爭力、進行市場化轉型應走的道路。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