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12 09:52:15 新聞晨報

虹口區玉田路,35歲的張建,在這里擺水果攤已經有六七年了。這個大約只有10平方米的水果攤,是他們全家人的生計。最近,他的水果攤常有些做網站的人來談合作,說如果有附近的用戶在網上下單,張建的水果攤可以就近送貨,雙方分成。剛開始,張建對這種事很抵觸。但這兩天他開始思考這件事了,水果做了這么多年,“看天吃飯”,路人多了可能就多賺點,但有時下雨天生意就不好,對水果而言,價格就差很多。是不是該和網絡合作,給人送貨上門,也許會有新的驚喜。其實,張建這樣的水果攤,和互聯網結合,就是一個更大的生鮮電商生意。
近兩年,大量的生鮮電商冒頭,都有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物流問題:這個物流包括運輸中的冷鏈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生鮮電商
三大派系“廝殺”
生鮮電商,這兩年可謂風生水起。“2年前,一家賣進口水果的電商網站,其估值參考的是水果實體店,比如一年銷售1億元,乘上5倍或8倍就是估值的大體水平。但現在,生鮮電商都是按互聯網估值計算的,翻幾十倍。”電商資深人士郝智偉說。
生鮮電商前景看好,吸引不少人“扎堆”。從當下的路徑來看,主要分三類:一類是獨立創業派,比如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網、易果網,以及最近剛剛進入市場的“我廚”APP等;第二類是物流派,比如順豐優選,是順豐快遞的“衍生物”;第三類是電商派,比如蘇寧3月9日剛剛推出的生鮮頻道“蘇鮮生”,天貓有喵鮮生,一號店有“一號果園”、京東的生鮮頻道也早已上線。
生鮮電商獨立創業派中,多數公司是靠一個品類帶動其他生鮮,比如天天果園的“招牌”是進口車厘子,記者此前就曾體驗過179元買4斤智利車厘子; 本來生活網賣得最好的是褚橙。這些都是靠一個或兩個水果品類,帶來流量,提高整個網站的銷售流水。
從龍蝦到青菜欲“大小通吃”
大量的生鮮電商,是從賣進口水果、有機蔬菜、進口牛肉或澳洲龍蝦等“高大上”商品打開市場的。畢竟生鮮電商大多是從“燒錢”開始的。
比如2012年5月在北京高調上線的順豐優選,一出生就賣得高大上,目前網站上70%的商品都是進口食品。“順豐優選在過去幾年都是在燒錢,雖然物流有優勢,但對商品后端的把控、供應鏈管理等,有待加強。”一業內人士說,考慮到成本問題,順豐優選原來主要是自營,在2015年將選擇開放,即用自營的標準去引進供應商,在運營端做更多的監控,并要求商品必須由順豐來承運。這也主要是出于規模化和攤薄成本的考慮。
不過,隨著整個生鮮電商的局面逐步打開,模式也開始出現多元化。比如“我廚”APP要做的就是網上菜市場。“我們找了不少投資人,但總是被質問,你們賣的都是蘿卜白菜之類的東西,怎么賺錢?如果做生鮮電商,客單價不到100元,成本怎么覆蓋?”“我廚”董事長柳智說。目前來看,“我廚”APP 上2.9元一斤的西蘭花、380克5.38元的草頭、一斤上實五豐五花肉片15.44元的價格,跟菜場比還是有競爭力的。
冷鏈物流仍是痛點
“我發現生鮮電商,搞促銷活動時,產品送到手里品相還不錯,但平時就有點以次充好的感覺。”一白領對記者說,“有時在一個網站買幾種水果,可能其中一種很新鮮,但其它幾種就不敢恭維了。”
白領小江也對記者說,有時看看網上的價格,再到小區門口的水果攤看看,最后還是買了水果攤的水果,“水果攤能看到真實的新鮮程度,即使新鮮的水果貴一點,也比網上便宜。”小江說,此前曾在網上買了點草莓,結果送貨上門后發現,盡管也是順豐物流,每個草莓都包裝好,但還是有三分之一的草莓沒法吃了,“這些生鮮類的損耗,最后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一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生鮮產品本身,就是一個門檻,現在能在業內排上名次的生鮮電商,都是花錢買教訓的,比如有一家電商賣以色列橙子,因和一般橙子的存儲條件不同,導致這批水分流失、腐爛等,光這一單就賠了幾百萬元。
為什么網上買的生鮮食品,有時感覺東西不錯,有時就覺得很差?業內人士說,這個問題出在冷鏈物流和倉儲上。有人曾用“珠穆朗瑪”比喻生鮮的倉儲物流,在國內順豐的冷鏈和物流相對較強,一個簡單的細節就能看到其中的復雜程度了:比如順豐優選的倉儲,其在北京、嘉興、廣州3個倉庫,每個倉庫分為5個溫控區,包括常溫區0℃-30℃、冷藏區0℃-8℃、冷藏區8℃-10℃、冷凍區-18℃、恒溫恒濕區15℃-18℃,并配有-60℃冷凍柜。跨度達 90℃的溫控區間,這不是一般倉庫小成本就能做的。在運輸中,每個商品的溫度都不同,比如荔枝的最佳保存溫度在5℃-15℃之間;啤酒在倉庫時放入冷藏區存儲,出庫后全程運輸溫度保持在8℃以下,才能確保到消費者手中啤酒還是冰的。這些溫度的控制和存儲區隔等,都是銀子砸出來的。
有分析人士說,就是因為在冷鏈、倉儲等層面有痛點,生鮮電商行業把一批人擋在了門外,要做好行業第一必須有大資金的支持,也正因為這一點,這個市場仍會有新進入者,也會不斷淘汰和洗牌。
最后一公里怎么辦
“物流配送,分干線和支線,支線和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占比往往達到70%。”業內人士表示。在做生鮮電商這塊,不少人希望通過O2O 的方式解決,比如設自提點,用戶可以到自提點取貨,從而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說,順豐為了解決最后一公里,成立了順豐嘿客,在全國鋪點,通常一個點的單月成本在3萬元,如果在上海要鋪設1000個點,則一個月的成本支出就在3000萬元,一年成本3.6億元;如果擴展到北京、深圳等城市,一年沒有十幾億的成本支出,恐怕很難做出來。而且這種燒錢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但如果能熬過這段時間,那就成了。”該人士說。
在電商大行業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已有緩解,比如有專門的公司在社區周圍找報亭、修鞋店、美發店等作為包裹的自提點,如收貨寶,去年“雙十一”就通過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物流的壓力。但生鮮的自提點,要求更高,比如需要有冷藏空間,對溫度控制的要求相對較高,什么樣的地方適合做自提點,這是個頭痛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建議,小區保安室或物業可能是個選擇,但這些地方有冰箱或冰柜么?還是要重新購置?這是生鮮電商在最后一公里遇到的難題。一些電商也在和便利店合作,但便利店通常空間不大,如果電商訂單增加,如何應付,這又是一個新問題。這也是為什么有生鮮電商會動張建的水果攤位腦筋的原因。
最后一公里,自己鋪點,資金壓力太大;借助他人,又受制于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如何在兩者中間尋找平衡,對于生鮮電商,這是個待解的難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