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8 16:49:13

實事求是 敢闖新路,轉型創新打市場
實事求是與敢闖新路歷來被譽為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甚至有人認為也正是基于這兩項核心內容,才有了后來的井岡山精神。實事求是是根本,是一切的出發點,敢闖新路是手段,是對實事求是的踐行,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對于40多年前的東風柳汽來說,走上自主生產汽車的道路,其實既是當時實際形勢使然,又是柳汽人對新路子新發展的大膽探索。
時間拉回到1969年元月,在廣西召開的全區生產會議中,“廣西要上汽車,這是全區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各位熱血沸騰。參加會議的柳州農業機械廠(簡稱柳農)代表當即主動請戰:“柳農歷史悠久,老工人多,廠房面積大,技術力量雄厚,有條件并愿意承擔汽車研制任務。”在經過會后匯報以及廠領導束寬昌親自帶隊奔赴南寧請求試制汽車任務得到自治區領導批示后,2月,一場由自治區組織指揮,以柳農為中心的汽車試制大會戰打響!
農機轉型,開啟造車新篇章
1969年2月3日,一場汽車試制誓師大會在柳農召開,戴著工帽穿著工服的幾百名職工排成幾排,場地里貼著條幅“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奮戰三十五天……”自立自強有時候需要熱情與斗志的支撐。“試制”意味著這是一次帶有冒險性質的創新,困難在所難免,但柳農人并無畏懼。
汽車試制誓師大會
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熟悉的口號透露著那個時代的特殊精神。
在一無圖紙,二無模具的條件下,用鐵絲,木頭,紙張糊成模型,柳農,作為東風柳汽(原柳州汽車廠)的前身,為盡快拿出樣車,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發揚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堅持自力更生,大搞技術革新,以小攻大,以土攻洋,土法上馬,用鐵絲、紙、木頭做成駕駛室模型,經上百次修改后終于測繪定型。
在各方配合支持下,1969年4月2日,柳農試制成功第一輛130型汽車樣車,暫名為“飛躍”牌(后于1970年11月更名為“柳江”牌)。 9月23日,柳農首批生產10輛,于9月30日開赴首府南寧向國慶20周年獻禮。
開赴南寧向國慶獻禮
從此廣西第一車正式誕生,結束了廣西“只能修不能造汽車”的歷史,填補了廣西汽車工業的空白。從此柳農從農機行業跨入汽車行業,牽來“柳江”奔騰,輪飛萬里!
1973年3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汽車制造廠”正式掛牌成立,與柳農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1979年改名為“柳州汽車制造工廠”。
汽柴切換,產品轉型爭市場
在大干快上“柳江”牌汽車的同時,柳汽并未停下前進發展的腳步。
1974年,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發展戰略指導下,東風柳汽認識到,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自己的一塊“份額”,必須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產品。通過對國內商用車市場和各種道路行駛情況作了詳盡地調查和細分后發現,隨著各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運輸中多拉快跑的現象十分突出。商用車在行駛過程中經常堵車,需要頻繁起步,快速提速,汽油機車不但油耗大,而且提速困難。如何做好汽車發動機在低轉速區域動力輸出的調教,特別是盡量增大扭力的輸出,是最符合消費者使用需求的。當時的市場上,基本上還是以汽油發動機為主。東風柳汽便緊緊抓住這個機遇,立即著手開發、研制具有油耗低、功率大特點的中噸位高速柴油發動機卡車。
1979年柳汽成功生產國內第一輛5噸柴油載貨汽車,從此填補了國內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空白,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企業。
中國第一輛中型柴油載貨汽車——“廣西”牌汽車
柳汽人的艱苦創業獲得了回報,中型柴油載貨汽車一亮相,由于產品定位準確,出色的性能價格比迎合了眾多消費者的“胃口”。該系列車型在市場上立即走紅,并在國家有關汽車產業政策公布前,擁有了近十年的市場優勢。成為柳汽堅持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老一輩汽車人都有一個夢想:要讓中國的汽車工業“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商用車,一條是乘用車。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夢想都是我國汽車工業史上難以啟齒的痛。對于這種痛,柳汽人有自己的理解,所謂十年嘗膽臥薪,終有夢境成真,且看柳汽商乘并舉新發展——實事求是 敢闖新路,商乘齊飛“龍”“行”天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