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9 09:23:08 互聯網

互聯網+”為國家發展戰術被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會上提出,,瞬間風靡商界。那么“互聯網+”這背后的發展意義到底是什么?對于企業未來的商業結構、經濟走向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與變化?本文以第一版嘿客(專題閱讀)店為例,從它重構門店的商業模式入手,解析它是如何做到物流去中介化以及如何解決信息流的問題的。
一、“互聯網+”是什么
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馬化騰在眾安保險開業儀式上的發言,當時提到:“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么?是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是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用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則變成了一個新的行業。例如:互聯網加媒體變成網絡媒體,加娛樂則變成網絡游戲,加零售則變成電子商務,這些變的不是行業的本質,而是行業能力與效率的提升。
用今天IT領導們的話,“互聯網+”就是要將企業互聯網化。這預示著什么?是商業模式、消費模式、服務模式、生產模式等的重構,又或是各行各業新型的分工協同與勞動生產重塑、組織架構重組、工作流程與標準再造等一系列的改變。
二、“互聯網+”為何誕生
那么,“互聯網+”是怎樣產生的,為何產生?我們不妨從近年來商業發展的歷程來尋找它萌生的軌跡與誕生的必然。
隨著互聯網深入應用,特別是以移動技術為代表向生產生活、社會經濟各方面的滲透,信息技術推動知識社會的創新演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互聯網的延伸和發展,因為高效被不斷應用到社會的實際中。正是在這種技術發展背景下,“互聯網+”被提到了社會創造的應用中去。
2003年,淘寶模空出世,電商熱浪迅猛被掀起,幾年間我們已見證了傳統實體渠道為王的時代風光不再,傳統被電商無情地革了命,消費者瞬間愛上了電商,有絕情拋棄實體之嫌。正值PC電商意氣風發的盛年,一個統稱智能移動通訊的設備冒起,移動電商又悄悄地無聲息搶奪了PC電商的市場地位……。
這些變革,是技術進步的結果?是商家對消費者的俘虜戰略?還是市場角逐競爭的產物?互聯網+使以企業為中心的產銷格局消失,轉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格局,變革的歸根到底是文明進步催化人們對新商業交易的不斷追求,是商品與服務走向強大的重塑結果,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
三、“互聯網+”解決什么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答記者問時談到,實體店與網店并不沖突,實體店將借助“互聯網+”重獲新生。那么“互聯網+”到底可以解決什么問題?零售業創新的方向又是什么?
我們以最貼近生活的服飾行業為例,以互聯網加服飾,則變成一種新興的服飾購物模式。
眾所周知,2014年是實體店關店潮高峰,個體零售店乃至品牌店的陸續撤出,一度讓商家以及市場對實體的未來陷入迷茫,痛失信心。實體所顯露的商業弊端包括,經營成本高、人員依賴強、庫存流動慢、購買不便捷等,這是傳統被革命的痛點。然而,傳統電商的短缺也明顯客觀存在,燒錢砸流量、物流成本高、退換貨率高、消費體驗弱等局限了其延續發展。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權威消費數據調查顯示,72%的消費者期望可以網購商品線下退換,有56%的消費者希望可以線上下單線下取貨,有55%的消費者期望可以網上下載優惠券在實體店使用,還有31%期望掃描二維碼下單。不論從傳統實體與電商的經營痛點來看,又或者是從上述消費期望數據來看,零售業的創新方向必然是線上線下的未來融合與協調。而從另一組調查消費者購買服飾行為趨勢調整數據,有66%的消費者偏向線上購衣,服飾網購平均頻率為22次/年,偏好店內互動的占58%,偏好網站互動的28%。數據分析可得,線下實體+線上平臺是新興消費的必要渠道。
那么,互聯網加到服飾行業后,必定要解決是的線上線下經營融合與協調所派生的信息流、實物流與服務流等問題,重構服飾行業的整個運營模式與服務模式是其提升價值的核心所在。
四、“互聯網+”怎樣解決服飾零售的運營問題
互聯網+究竟如何解決服飾零售的運營問題?本次2015屆(廣州)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上的參展商——第一版嘿客店的模式展示,以及其官方發布會上給了觀眾們一個很開放的答案。
(一)重構門店商業模式
第一版嘿客一家O2O智慧實體門店,以多品牌多風格的高性價比產品,主張需求在哪店鋪就開到哪。第一版嘿客建立了快速庫存流轉與樣板調換機制,借助互聯網軟技術重組門店商品貨源;利用移動互聯網工具、移動支付及電商技術實現門店的服務鏈改革;最后通過門店分區陳列銷售,廠商與店鋪全渠道營銷政策,以及客流導入策略,以互聯網思維重塑實體門店價值。
(二)做到實物流去中介化
然而,對于消費者,產品依然是需求的核心,能否吸引客流,商品必須高性價比!這需要做到實物流去中介化。目前第一版嘿客擁有數十家男裝全品類優質直供廠商,以第一手資源優化整合,優勝劣汰,按品類需求設立評審準入機制,保證廠商在平臺和門店的良性競爭。借助移動電商硬件以及系統技術,實現平臺貨品實物的科學流向,有效解決消費顧客、加盟商、平臺以及廠商之間貨源的流向問題。
(三)優先解決運營信息流
要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實現商業模式的升級再造,首要解決的是運營中的信息流。而線上軟件與硬件的雙利用是嘿客店運營模式改革成功的關鍵!第一版淘寶機(門店移動載體)與第一版在線商城(自有網購平臺)通過其信息技術的設計與利用,首先滿足客流信息的處理,包括微商+眾籌機制、跨界吸粉+互粉機制、線上平臺+移動端口+實體門店的客流轉換等;其次解決信息流的在線化、數據化,從而反哺傳統商家。當客流轉化成信息流,就有了數據流的轉化。以消費用戶為核心,串聯起上游廠商,中游門店,下游消費用戶。隨著平臺消費用戶增多,通過數據反哺服飾零售生態鏈上游供應商二次精準生產,生產降低成本;中游門店會員維護、精準營銷;最終以精準、更高性價比產品、精準服務匯集第一版平臺大會員數據,形成良性服飾價值鏈。
(四)給服務一個核心場
零售行業,服務至關重要。第一版嘿客門店定位成解決服務流的核心場所。門店陳列分區,以現貨商品+導購員服務+購物,引導傳統零售(專題閱讀)實體向線下“服務點”+“配送點”轉型;以樣板區多款單品樣板+自助購物指引,啟動門店“線上展示廳”的功能;以網購區的第一版淘寶機+電視屏幕+APP,完成移動平臺開啟商品的直銷模式。門店三區合一的購物服務模式實現消費商品流通、消費場景互通以及消費會員共享的服務融合,致力打造無障礙通道的購物與售后服務場景。
從消費者的角度解釋:對于服飾消費,他們喜歡網購,是因為網購給他們帶來了便捷、高效、高性價比商品……,但他們也不愿意舍棄實體店購物,是因為他們知道實體可以給他們更多,商品體驗、及時領取商品、親自選購、購物保障以及人性化、舒心、貼心的現場服務……。如果有網購的便捷、價格,又有唾手可得的實體保障與實景服務,那應該是消費者最想要的一種購物生活。第一版嘿客直接將互聯網植入傳統服飾行業,重構商業模式與服務鏈條,實現信息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提供給消費顧客的不只是單一的網購或者實體購物,而是為消費顧客創造一種新興的線上線下隨享的購物方式。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