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09 11:10:18 北京商報

中通快遞發力上市的消息再將誰將成為國內“快遞第一股”的懸念拋出。此前,包括宅急送、EMS、圓通等多家快遞企業均傳出上市消息,但直到現在仍未有企業實現夙愿。在業內看來,上市無疑將使企業通過融資迅速擴張,在行業競爭中占據優勢,但由于國內快遞企業經營模式、管理架構等存在問題,上市仍將面臨不小挑戰。
傳聞不斷
從最早2007年宅急送啟動上市計劃,到中通啟動上市消息傳出,國內快遞企業上市的消息從來沒有停止。日前,有接近中通快遞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通已啟動上市計劃,希望在未來兩年內上市。
雖然在消息發出后中通方面并未官方回應此事,但中通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中通確實早已開始著手上市準備,但相關時間表不明。
近年來,國內快遞企業紛紛曝出上市計劃。其中,最接近上市的兩次分別是宅急送和EMS。2007年,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的民營快遞企業,宅急送和美國華平基金接觸,計劃引資3億元,推動宅急送上市。但2007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導致資金遲遲未到,最終宅急送上市計劃流產。
誰能做國內“快遞第一股”一直是業內關心的問題。去年10月,宅急送在迎來20周年生日之時,宣布獲得復星集團、招商證券、海通證券、弘泰資本、中新建招商股權投資基金巨額投資,并再提上市計劃,擬于2019年上市。此外,圓通速遞近兩年也在加速加盟轉直營,為上市鋪路。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包括圓通速遞、韻達快運、中通、百世匯通、宅急送及全峰快遞均曝出過上市計劃。
資本誘惑
資本成為快遞企業上市的誘惑。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上市給快遞企業帶來的巨額融資將給企業從硬件到軟件帶來巨變。
上述接近中通的人士表示,中通此番上市計劃融資10億美元,估值接近500億元,投資機構全部為國際知名財團。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中通高管向北京商報記者確認了該消息,并表示融資金額基本符合預期,但實際估值在400億元左右。
徐勇表示,上市將給快遞企業帶來更多資本,從而使企業快速引進技術和人才,推動設備升級改造,降低勞動力依賴度。此外,在跨境業務快速發展的風口上,上市成為國內民營快遞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關鍵鑰匙。
在徐勇看來,對于“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企業而言,一旦上市獲得巨額融資,將迅速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留給國內以加盟為主的快遞企業的時間不多了,未來3-5年,國內快遞市場或將迎來洗牌期。
據了解,中通快遞在2013年獲得紅杉資本3000萬元融資后,業績增速曾出現明顯提高。2013年,順豐曾用不超過25%的股份換得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及中信資本近百億元的融資。借此融資,順豐不但鞏固并拓展了自身的核心業務,還開始由標準件向供應鏈解決方案延伸,向中上游過渡。
上市不歸路
用“拿人手短”形容唯利是圖的資本市場再合適不過。有快遞企業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旦快遞企業拿了風投機構的投資,就必須走上上市這條不歸路。
然而身處快遞這個朝陽行業,企業想要上市也并非易事。EMS自2013年主動擱置上市計劃后再無消息傳出。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EMS短期內將不會再考慮上市。另一快遞大佬順豐則對此始終保持緘默,融資金額至今懸而未決。
前期草莽式發展為快遞企業上市帶來不利影響。徐勇表示,粗放式發展和低價競爭成為國內快遞企業的共性,企業管理模式存在畸形。按照上市要求,企業在管理制度、公司架構、財務透明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對于以加盟為主的快遞企業而言,上市也是以“總部+自營網點”的模式上市。在徐勇看來,雖然國內快遞市場被普遍叫好,但還沒有到熱錢隨便撿的地步。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