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5 09:42:36 荊楚網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作出了“深化鐵路貨運改革,推動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決策,并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將鐵路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物流企業”的目標。(5月13日《人民日報》)
自從2013年6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實施貨運改革以來,鐵路貨運一改以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鐵老大”的守舊作風,而是全面展開了從“出門”到“進門”的全程物流服務。貨運承辦手續進一步簡化,貨運收費更加透明和規范,在大幅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的同時,還基本建成了以實貨制為核心的運輸組織新模式。
這些成果的取得,社會各界有目共睹并普遍認可為,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中國鐵路總公司才作出了“深化鐵路貨運改革,推動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決策。將鐵路打造成現代物流企業,不僅是鐵路自身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為了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要求。只有充分認識新常態,積極適應新常態,才能在將來引領新常態,因此,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第一央企自然責無旁貸。
發展鐵路現代物流對于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也不可盲目求快,一蹴而就,畢竟“船大不好調頭”,而且還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持續深入,以及各種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鐵路在貨運市場的份額在不斷下滑,特別是以鋼鐵、煤炭、水泥、糧食等大宗物資運輸的需求在大幅下降。如2014年,全社會貨物運輸量439億噸,同比增長7.1%,但是鐵路卻同比下降了3.9%,其中大宗貨物下降4.0%。與此同時,我國快遞行業業務量卻由2011年的37億件增長到140億件,年平均增長55%。
這些數據說明,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已經步入“深水區”,全社會的貨物運輸需求早已今非昔比,如果鐵路貨運依然抱殘守缺,緊盯大宗貨物不放,到頭來只能坐吃山空。因此,鐵路應該深挖與內需息息相關的“小、快、零、散”貨物運輸潛力,積極拓展“白貨”市場。同時,大宗貨物也需要繼續鞏固,“以白補黑”、“以白促黑”的模式或許將長期存在,鐵路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然而,市場又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因此,這就迫使鐵路要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只有把握了市場的脈搏才能使其站的更高、走的更遠,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