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借力現代泉城 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

發布時間:2015-06-19 09:36:13 濟南日報

鑫茂齊魯科技城廠房鱗次櫛比。

鵲山龍湖項目中,新奇世界水上娛樂項目效果圖。

所有車貨匹配信息都會在這個信息中心內完成。

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6月12日,全市矚目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結束,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結合濟南歷來發展定位及群眾期盼,為泉城發展“號脈問診”,最終明確目標,繪就跨越發展大藍圖。

研究著泉城建設新框架,憧憬著美好發展大前景,天橋區區長李洪海為之振奮。不僅是因為新戰略為全區提升境界、拉升標桿、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更源于天橋區已在全市發展畫卷中找準定位,尋得最佳“角色”。“借勢北跨,打造全市區域性物流中心,著力成為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場,天橋當仁不讓。”李洪海擲地有聲。1

乘北跨東風打造全市區域性物流中心

濟南是全國16個鐵路路網的樞紐,京滬高鐵五大樞紐站之一,21個全國物流節點性城市之一,全省5000公里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103條航線通往世界。地理位置優越,濟南歷史上因物流和貿易而興。

盡管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全面提速,但受各種因素影響,目前全市物流行業整體處于“游兵散勇”狀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日前,全市務虛會上提出要打造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李洪海眼前一亮。他敏銳地捕捉到,對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天橋區來說,這是一次重大機遇。

如何貫徹落實全市發展新戰略,做好物流文章?天橋區手中早已手握兩大制勝籌碼。

籌碼之一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

天橋區黃河北岸,濟南新材料產園區被京滬、京福、濟聊、濟青、青銀、北繞城六條高速公路以及308、309、104、220四條國道環繞,構成密集路網,北接京津、南連滬寧,與天津、青島、煙臺、日照等重要港口相通。

如此便利的交通條件,被引領中國公路物流發展、演繹物流行業神話的傳化物流集團“相中”。2014年12月,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正式入駐濟南新材料產園區,建起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如今,傳化物流集團已在全國17個省會城市,50余個樞紐級地市,合計初步簽約或接洽了70個左右的公路港項目,濟南是其中一個。

據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相關負責人介紹,其項目一期用地面積981畝,將建成物流功能區、產業集聚區和生活配套區。其中,物流功能區規劃總建筑面積約為26萬平方米,將建設卡車服務中心、物流信息交易中心、貨運班車總站、汽修汽配區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采用“互聯網+物流”模式,即線下構建以“實體公路港”為核心的公路港實體網絡,線上打造以“易配貨”、“易貨嘀”、“運寶網”為核心的互聯網物流平臺,通過線下與線上融合聯動的運營方式,為貨主企業、物流企業及個體貨運司機等公路物流主體提供綜合性物流及配套服務,形成“高效的貨物調度平臺”、“優質的貨運生活服務圈”以及“可靠的物流誠信運營體系”,發展公路物流O2O全新生態。

“這種新模式將配貨時間由傳統物流的72小時壓縮到6至9小時,將使汽車空駛率降低50%,運輸成本降低40%。”李洪海說。

據悉,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建成后可置換出接近于10倍公路港用地的傳統站場面積,將整合1500多家中小物流企業,擴充1萬個就業崗位。圍繞“人”、“車”、“貨”三大物流主體,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濟南物流業轉型升級,整合濟南市物流資源、實現土地集約利用、打造濟南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帶動省會都市經濟圈整體發展。

“目前已經有很多濟南市內的中小物流企業有意向加入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中,他們不斷集聚黃河北,就能騰出更多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在李洪海看來,該項目為全區帶來的發展空間并非只限眼前。

籌碼之二全市北跨戰略的不斷推進

跨河發展,是濟南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幾百萬泉城百姓10余年的心愿。隨著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與鵲山龍湖兩大載體項目的不斷推進,北部新城加速崛起。道路、水、電等硬件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黃河北岸成為一塊致富“寶地”,像磁鐵一樣快速吸引高端企業、尖端人才集聚于此。這為全國物流行業“大咖”落戶濟南打下了堅實基礎。

北跨,跨什么?由誰來跨?如何再向前走一步?……系列問題,在本次全市務虛會上再次被提出。李洪海有著自己的考慮,盤活天橋區經濟這潭水,關鍵還得緊抓北跨機遇,昂起頭、挺直腰當好北跨排頭兵。但是北跨的推動最終需要“千軍萬馬齊過黃河”,單靠天橋區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力度有限,成果受限。2 實施聚焦戰略

成為區域化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場

在天橋區,談及區域化科技創新,不得不提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新常態下,如何才能抓住北跨機遇,集聚更多科技人才,讓更多創新技術轉化為成果,園區已摸索出許多成功做法。

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的保障。為此,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連續三年承辦中國材料學會青委會常務理事會,先后引進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園區建設研發、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實現了產品研發、中試、投產“一站式、一條龍”,為園區提供了可轉化科研成果近100項。

同時圍繞科研成果的轉化,園區下足了力氣。加大投入建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開工建設濟南市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和工業電子商務平臺,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通過引進投資、自有資金開發等多種方式建設產業平臺,“筑巢引鳳、為鳳筑巢”相結合,建設鑫茂齊魯科技城、新材料交易中心、濟南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建邦新材料基地等多個產業平臺,使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能夠及時轉化、快速投產,為發展實體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中小微企業,天橋區積極搭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平臺,實施小微企業成長計劃,構筑濟南市中小微企業“眾創空間”創業基地。同時在園區聯合成立風險投資基金,由鑫茂集團出資5000萬,為園區126家中小微企業擔保共計4.7億元,并投資建設一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孵化器。

目前,園區已成功探索實踐出一條“成果、平臺、團隊、服務”的特色發展道路,不斷推動政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區建設。

未來,天橋區將繼續發揮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作為全市改革創新試驗、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示范作用,按照“產業先行、以業興城、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原則,全方位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探索在機構改革、審批體制、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機制、投融資、科技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著力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科學高效的政府服務體系和企業扶持推動體系,為全市科技創新中心的建立提供鏡鑒。

近日,園區正在申報“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與“山東省海峽兩岸創業園”,旨在為企業搭建高水平發展平臺,為推動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3 肥水可外流推進實施開放戰略

開放,體現一個城市的胸懷,也深刻影響著城市發展速度和質量。

從歷史上看,濟南有過自開商埠的開放之舉。如今,泉城迎來新“掌門人”,看到了這座城市實施開放戰略的緊迫性與必要性,提出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的開放勢在必行。

放眼天橋區區情實際,李洪海認為實施開放戰略主要得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舉。對內,要在更多領域向社會資本投資,特別是對民間資本敞開大門。對外,要向省內外、國內外企業和資本開放,以此更多地引進和整合發展資源;二是堅持招商引資與改善投資環境兩手抓。一方面超前謀劃,創新方式,拓寬渠道,精心組織好重大經貿交流活動,切實抓好重點項目的招商落地;另一方面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招商引資重要突破口,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積極對接、主動服務,讓投資者放心、安心、舒心地投資興業。

目前,在天橋區,也不乏實施開放戰略的成功案例。其中,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尤為典型。

近年來,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先后與多家國外企業合作。園區發揮中韓自貿區濟南先行示范區優勢,圍繞中韓尖端產業融合園項目建設,積極借鑒外地引進韓資企業的成熟經驗,與韓國大德研發特區等單位深入合作;依托與新加坡科技局建立的密切聯系,拓展招商范圍逐步向東南亞地區邁進,著力引進培育一批產業鏈長、競爭力強的優質項目;與臺灣高雄產業發展協會等24家行業協會深入洽商,依托鑫茂齊魯科技城等成熟載體,加快臺灣工業園建設,吸引臺資企業入駐園區發展創業;加強與歐洲部分國家在新能源、醫療材料器械、生物制藥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推介為德國、法國高科技企業已建成的高效節能廠房,吸引了德國西格里等優質企業落戶園區。

目前,天橋區正申請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設立山東省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爭取5年內打造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全省一流的青年創業園。在該創業園內,園區將對達到入駐園區標準的兩岸青年創辦的中小企業,提供辦公經營場地、企業注冊、貸款擔保物業服務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創業園將努力引進兩岸企業200家,解決2萬名青年就業,創稅上億元,培育5家上市公司。

“我們將通過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推動臺資企業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更加有效地改善投資環境,落實對臺企業的優惠政策,提高服務水平,吸引和帶動更多的臺商企業來天橋興業發展。”李洪海說。

名詞解釋

“公路港”模式=服務于物流的物流

就像海港依托海運,航空港依托空運,公路港則依托公路運輸形成的貨運節點,也是物流的聚集點。該模式本質上就是搭建一個管理和服務的平臺,吸引各級中小物流企業入駐,變過去中小物流企業各自為陣、單兵作戰的松散經營模式為現代化的集成化管理,形成以信息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現代物流企業群。同時,通過貨源的集聚,進一步集聚起一個

龐大的社會貨運車輛群體。模式

的創新,在于其是服務于物

流的物流。濟南迎來站在云端上的物流大咖

當“互聯網+”模式邂逅物流,其“化學反應”產生的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實現了車源與貨源有效對接,“人、車、貨”三大商圈互動。這種公路港模式,被發明者廣泛運用,甚至傳為佳話。

duang!2014年,濟南迎來這樣一位全國物流行業的“大咖”—傳化集團(以下簡稱傳化)。其于當年12月正式落戶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后,建起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

傳化集團,創建于1986年,是知名的多元化現代民營企業集團,致力于化工、物流、農業、科技城、投資等事業領域。位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

如今,傳化已在全國70多個城市落地公路港,并構建起一套線上運力采購、調度、監控體系。線上線下聯動,構建中國公路物流網絡運營體系,為每一個城市配備城市物流中心,形成中國公路物流全新生態。

“大咖”的到來將為濟南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應。一方面,推動泉城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面貌和百姓生活品質。通過集約化管理,改善公路物流“小、散、亂、差“的面貌,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同時,拉升公路物流短板,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公路港平臺,可整合、指揮、調度所在地區85%以上的貨運信息和80%以上的運力需求資源,讓貨運信息得到及時匹配,實現平臺式聚集、專業化運營、集群式發展。此外,“大咖”為泉城帶來的綠色發展不可小覷。其高效的運輸體系,能幫助泉城每年減少碳排放3億噸,相當于156.25億棵樹一年二氧化碳吸收量。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