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27 10:40:52 重慶日報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許多農民也在網上開起了“店鋪”,將產品賣到了更遠的市場。農民開網店會遇到哪些問題?怎樣更好地經營自家網店?本期生活周刊將進行關注。
“我投入十多萬元改良了豆腐乳的包裝玻璃瓶,現在再也不擔心物流損壞瓶子了。”近日,秀山縣清溪場鎮涌進村的辛玄勇告訴記者,自從搭上了農村電商這趟“順風車”,他家開的“辛家老店”豆制品公司已將豆腐乳賣到了全國各地,今年的網上銷售量就已超過1萬瓶。
如今,隨著農村上網條件的改善,電子商務已在我市廣大農村地區普及。和辛玄勇一樣,許多曾經只拿著鋤頭、盯著田地盼好收成的農民,現在都拿著鼠標、盯著電腦在網上當起了老板。
這些時髦的農民是怎樣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增加家庭收入的?他們又克服了哪些困難?對此,記者深入了秀山、酉陽、忠縣、大足等區縣進行采訪。
農民學會開網店
辛玄勇的豆腐乳生產基地,就在秀山縣清溪場鎮涌進村,距縣城12公里。以前,他家的豆腐乳僅在本地實體店銷售,銷量還不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到一個親戚打來的電話,說幾個朋友很喜歡吃他家賣的豆腐乳,希望他寄些過去。久而久之,他萌生了網上開店的想法。如今,他還投資把豆腐乳的包裝瓶進行改良,每年有1萬多瓶豆腐乳賣到了重慶、湖南、貴州等地,營業額近10萬元。
周永權是忠縣永豐鎮的凌云村土生土長的農民,也是村里的大豆經紀人。最近,周永權正為大豆銷售發愁:網上發來的訂單增多了,村里儲存的大豆不夠,只得去別的鄰村去“借”。最近幾年,周永權用自己闖蕩經商的經驗和網上靈通的市場信息,不僅為村里優勢大豆開拓出一條銷路,還帶動兩村新增豆農400多戶、面積1000多畝。每年大豆銷售量在100萬斤左右,銷售額400多萬元。
和他們一樣,不少農民也不斷加入網銷大軍,從淘寶店到專業網站,與互聯網結緣越結越深。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歷史傳承的手工藝品、甚至當地主導工業的延伸加工品等,都被擺到“網攤”上。
五年前,位于北碚區的重慶素心臘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明友試著開了一家網店。之后,不但將當地臘梅賣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還賣到了新加坡。如今,網絡渠道銷售量已占靜觀臘梅銷售的1/5份額,約400萬束鮮花、20噸干花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到了全國許多地方,銷售收入達1200萬元。
將會遇到幾道坎
“在外人看來,網上經銷農產品是一件容易且獲利豐厚的生意。其實,這一行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簡單,一個農民開網店經銷農產品,特別是身處在鄉間,需要克服很多困難。”酉陽縣涂市鄉銀嶺村的石正偉說。
一是快遞下鄉難。6年前,跟不少區縣一樣,酉陽縣的快遞業并不發達,快遞基本不能下鄉。就是現在,還有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快遞到村的業務。有的農村網店每接到一筆訂單,從郵寄之日至訂貨方收到包裹經常“晚點”,很多農民網店老板為此沒少被“數落”。2009年,石正偉就在縣城成立了中通酉陽公司及貨運部,并在幾個鄉鎮建立分撥點,讓當地葛根、臘肉、大米等農產品賣到了網上。
二是產品保鮮難。農民網店的不少產品都是農家自產的農產品,一般都是新鮮食品或者初加工食品。如果要經過長途運輸送到顧客手中,產品保鮮是個大難題。就拿大足區龍崗辦事處觀音巖村菜農安祥周為例,他想通過網上銷售自己300多畝基地里的新鮮蔬菜,但他暫時沒有辦法解決蔬菜保鮮問題,因此,當網店老板的愿望目前還未實現。
三是產品推銷難。秀山縣清溪場鎮的“辛家老店”豆制品公司老板辛玄勇說,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比較多,農民想要在這個大市場里分得一杯羹,還需要努力學習各種營銷方法。
還得靠增值服務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不少農民利用互聯網這一致富“神器”,實現了從田間地頭走向網絡市場的華麗轉型。
忠縣雙桂鎮龍橋村的馬劉洋就是代表之一。以往,馬劉洋成立的重慶豬太郎農業股份合作社只走實體店的銷售野豬肉的模式,去年底,他還研發出了野豬肉做成的休閑食品,帶領社員們入駐了淘寶、天貓、1號店等網店,以及忠縣特產網等本土幾家電商平臺。短短半年時間,他的野豬肉產品在網上的銷售量就占所有銷售量的四成左右。目前,馬劉洋又注冊了“忠州牛”商標,計劃將本地優質的牛肉也做成休閑食品賣到網上。
石柱縣冷水鎮的莼菜大戶彭善湖,他利用網絡和營銷知識開設了一個莼菜網店。如今正值莼菜上市季節,他的莼菜賣俏了,讓他不得不臨時從周邊村民手里收貨。不久前,縣里在冷水鎮八龍村莼菜觀光園區辦了一個“莼菜節”,他將游客邀請到自家的莼菜基地,讓消費者體驗莼菜采摘,還給莼菜打了個很好的銷售廣告。
“互聯網不僅僅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城鄉在市場化上的不對稱局面。”馬劉洋說,盡管其中還存在散、亂、小等一系列問題,但電子商務帶給農村和農民的好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如今,農民網店還在不斷“進化”中。記者走訪發現,除了賣貨,農民還通過網絡學習到了市場銷售知識,學會了自我包裝和營銷,以及提供增值服務來搶奪更大的市場。
城口縣嵐天鄉星月村“大巴山樂氧吧農特產品”淘寶店的一群合作社農民,就將嵐天鄉的高山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他們賣給顧客的產品要求比較高:供應標準尺寸的臘肉、按照標準化種植的靈芝、核桃、黨參、天麻等土特產。“只有完成了這種深度市場化的發育,我們的淘寶店才能擁有真正的未來。”該店的負責人說。首席記者湯艷娟
石柱首個電商扶貧網店開業
“有了這個平臺,我們貧困山區的土特產就可以直接從網上銷售到全國各地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22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首個電商扶貧網店“重慶村游網·石柱三河鎮網上村莊”在三河鎮開業,當地老百姓很是高興。
長期以來,農產品信息不暢,銷售渠道單一,導致大量農產品滯銷,嚴重制約著貧困戶脫貧致富。今年以來,石柱縣扶貧辦探索利用電商引導當地村民脫貧。
進入“重慶村游網”,打開“石柱三河鎮網上村莊”的界面,就可以看到關于當地景點、農家樂、土特產品等情況的詳細介紹。游客還可以直接在此網站上預訂農家樂、購買土特產品,既方便又快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