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發布時間:2015-08-03 10:37:04 中國大物流網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商貿物流運行報告(2015年上半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隨著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應逐漸顯現,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正在釋放,從數據調查看,制造業 PMI 回升趨穩,非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

在此背景下,商貿物流運行呈現緩中趨穩態勢,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今年以來趨于平穩。特別是與民生相關的電 商物流、冷鏈物流發展態勢良好,保持快速增長,結構性優化特征進 一步顯現。

報告認為,下半年,國家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效應仍將繼續釋放,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成為物流發展的新動力,“互聯網+”將進一步加快物流轉型升級。

但考慮到實體經濟仍面臨增長模式轉換,資金有效引入實體經濟還需加大力度,一些長期政策的效果還需要時間積聚, 需求偏弱和企業盈利放緩的問題仍然存在,下半年商貿物流仍以企穩運行為主,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比增長 5%左右。

報告全文如下:

第一部分 商貿物流需求緩中趨穩

今年上半年,商貿物流運行呈現緩中趨穩態勢,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二季度以來趨于平穩,出現向好跡象。

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緩中趨穩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4.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 1.7 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小幅回落 0.2 個百分點。二季度以來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逐月回升,5 月份實際增長 10.2%,6月份實際增長 10.6%,環比分別提高 0.3 和 0.4 個百分點。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增速持續回落

 

初步核算預測,上半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同比增長 7.9%,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 2 個百分點。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三、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

上半年,進出口總值 115316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6.9%。其中, 出口 65722 億元人民幣,增長 0.9%;進口 49594 億元人民幣,下降15.5%。6 月份,進出口總值 20655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1.9%。其中,出口 11749 億元人民幣,增長 2.1%;進口 8907 億元人民幣,下降 6.7%。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數據顯示,無論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還是生產資料銷售總額, 以及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均呈現放緩態勢。我們認為,市場規模擴張速度放緩,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是與我國經濟增速由高速增長中高速增長相適應的。從各月增速變化看,比較平穩,波動不大,二季度后還有回暖,表明上半年商貿物流需求增勢基本平穩。

 

第二部分 重點物流企業效益有所好轉

 

一、重點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1-5 月份,重點物流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6.9%。分物流企業類型看,綜合型物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 6.5%;運輸型物流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 19.5%;倉儲型物流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 6.7%。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二、重點物流企業效益好轉

(一)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1-5 月,重點調查物流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利潤同比增長 7.5%, 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盈利企業所占比重為 82.5%,虧損企業所占比重為 17.5%。在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出現下降的情況下,主營業務利潤實現增長,反映出企業轉型加快,盈利能力有所增強。

分物流企業類型看,分化明顯。其中,綜合型物流企業累計實現物流業務利潤同比增長 9.7%;運輸型物流企業同比下降 55%;倉儲型物流企業同比下降 22.9%。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二)企業成本壓力減弱

上半年,受物流企業業務規模下降以及成品油價格下調等因素影響,重點物流企業成本同比下降 10.6%,降幅高于物流企業業務收入3.7 個百分點,物流企業每百元收入中成本占比為 79.3%,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3.3 個百分點。顯示出當前企業成本壓力有所減弱。

第三部分 商貿物流重點領域運行分化

一、大宗商品商貿物流市場持續低迷

今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物流需求增速回落等因素影響,物流服務價格震蕩回落、持續低迷。據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顯示,物流服務價格指數今年以來均在 50%的臨界水平以下,平均為49.0%,較上年平均水平下降 1.3 個百分點,降幅為 2.6%。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從細分市場來看,上半年,國內公路物流運價總指數平均為 108.4點,同比下降 7.5%。從海運市場看,上半年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平均為 858.25 點,同比下降 19%。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成品油物流市場低位平穩運行。6 月份,中國沿海散貨成品油運價指數平均為 1215.4 點,與上月基本持平。但從 2013 年以來,中國沿海散貨成品油運價指數整體上呈現穩中下降的基本趨勢。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二、與民生相關的商貿物流需求旺盛

 

 

(一)電商快遞物流高速發展

 

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原動力。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 16459 億元,同比增長 39.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13759 億元,增長 38.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 9.7%。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 45.9%、30.1%和 41.8%。

在此帶動下,電子商務物流需求保持高速發展。以服務電子商務為主的快遞業,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完成 84.6 億件,同比增長 43.3%。

2015上半年商貿物流分析出爐:緩中趨穩

與此同時,電商企業積極布局物流基礎網絡,加快自建物流腳步。

如京東建立了 118 個倉庫,總面積約為 230 萬平方米。在全國1855個行政區縣擁有 2045 個配送站和 1045 個自提點、自提柜。菜鳥網絡“地網”已在全國 14 個核心骨干節點城市完成布局,預計于 2016 年底交付 150萬平方米。由商務部牽頭的《促進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即將出臺,未來幾年,大型平臺電商、各類品牌電商、新興電商物流及傳統倉儲企業等各類企業主體,都將加大規劃建設電商倉配中心的力度,打造智慧物流配送網絡。

(二)生鮮農產品電商市場進一步加速

近年來,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市場快速增長。有關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 260 億元,同比增長 100%,生鮮市場已成電商領域的新“藍海”。

在生鮮電商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各大電商以及傳統巨頭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如京東 7000 萬美元領投天天果園;阿里巴巴投資易果網; 亞馬遜投資生鮮館,包括美味七七、21cake、都樂中國、獐子島; 蘇寧超市上線蘇鮮生正式進軍生鮮品類、華潤萬家上線e萬家主營生鮮類目、還包括順豐的生鮮電商順豐優選等。

 

 

(三)冷鏈物流市場發展良好

 

據中物聯冷鏈委發布的《2015 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4 年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達到 11200 萬噸;冷庫總量達到 3320 萬噸, 折合 8300 萬立方米,同比增長 36.9%;2014 年新增冷藏車 2.07 萬輛, 總保有量接近 8 萬輛。2014 年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冷鏈業務收入達到150 億元,同比增長 36.4%。中國潛在的冷鏈市場需求吸引了很多國外冷鏈企業,如太古、普菲斯、美冷、夏暉、雅瑪多、怡之航、日本中央漁類株式會社等陸續以獨資、合資的形式,參與到中國冷鏈市場的拓展當中。中國冷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也逐步得到國際認可,如百勝、沃爾瑪、聯合利華、家樂福、快樂蜂、索迪斯、通用磨坊等國際知名品牌,已不同程度地將冷鏈物流業務交給中國企業來做。

(四)醫藥物流發展較快

2010~2014 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從6750 億元增長至 12413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6.5%。2013 年起我國醫藥市場增速開始放緩,2013 年為 14.8%,2014 年為 12.9%左右。2015 年 1—3 月,我國規模以上醫藥企業主營收入為 5819.37 億元,同比增長 9.6%,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 4.2 個百分點。不過,由于人口老齡化、疾病負擔能力增強、健康意識提高等多個因素刺激,我國醫藥市場仍將維持較快增長,2019 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有望超過 2.2 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醫藥物流市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一是醫藥物流項目投資依然強勁。大型醫藥企業加快建設城市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提高自身競爭力。如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大型上海物流中心,擴大冷庫,購置生物制品級冷藏車和疫苗配送車等專業藥品冷藏車。如九州通醫藥集團投資 3.8億元在武漢東西湖區建設全球最大的單體醫藥物流中心,建立完善醫藥物流平臺,加強冷庫、信息平臺等醫藥冷鏈基礎設施建。二是醫藥物流加快精益化管理。隨著醫藥流通環節毛

利逐步降低,國藥物流、華潤醫藥、上海醫藥均已開展物流精益化管理,以期達到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目的。

(五)汽車物流市場增速回落

2015 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209.50 萬輛和1185.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4%和1.43%,這是中國汽車市場2011最低的增速,同比分別回落了近 7 個百分點。從 2010 年至 2014年我國汽車產銷平均增長速度是 7%,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必須通過技術、服務等方面的集成創新,在服務貿易、汽車金融,以及汽車共享, 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技術方面發力,打造適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如海馬汽車集團計劃借助“互聯網+”,實現從傳統制造商向移動互聯汽車生活方式的提供商轉變。東風汽車則力圖通過增加電商成本,加強與互聯網的合作,開辟出一條有效的突圍路徑。

汽車物流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一環,以零部件入廠物流、整車物流、售后服務備件物流為基礎,上游從零部件入廠物流向零部件供應商管理延伸,下游從售后服務備件物流向報廢汽車物流以及其他后市場服務延伸,服務水平日漸提升。與此同時,領軍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如安吉物流配套上汽泰國工廠運營,從零部件到售后服務,完成了在當地“全產業鏈”的初步布局。長久物流在德國漢堡注冊子公司,并并與優特埃(UTi)國際物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三大產品,包括歐洲到中國的鐵路運輸,VMI/生產物流,售后市場零配件配送物流。

(六)連鎖零售企業加強物流配送能力建設

一是連鎖零售企業網絡營銷和多渠道建設步伐加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以提升顧客價值、改善消費者體驗為出發點,通過多渠道的融合,以商品管理、供應鏈管理及渠道無縫對接為重點,真正實現從規模向效率轉變,從外延向內涵轉變。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在開展網絡零售的 75 家百強企業中,超過半數的企業采用自建平臺的方式。與此同時,開展網絡零售的百強企業線上銷售增幅較大, 同比增長近 5 倍,其中移動銷售占網上銷售的比例迅速上升。為落實多渠道戰略,一些企業除了加強配送中心建設外,還開通了門店自提業務,并在門店提供免費 WIFI 服務。從樣本門店數據看,有 23%的門店提供自提服務,40%的門店提供免費 WiFi。

 

二是傳統零售企業轉型升級,從競爭走向競合。如步步高聯手區域零售商和電商打造中國零售 O+O 聯合艦隊;百聯股份、永輝超市、聯華超市與武漢中百的聯采、供應鏈協同、物流共享;王府井百貨、百聯股份、利豐集團抱團發力自有品牌,合作、聯合已經成為實體零售商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三是城市共同配送效率提升。商務部 22 個試點城市共同配送工作繼續推進,城市共同配送效率有所提升。如浙江省提出大力推進城市快速消費品共同配送,引導大型零售企業、專業批發市場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共建配送中心,集中統一配貨,實現商品流通效率最大化。鼓勵配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社區便利店合作,開展“網訂店取”等配送末端網點建設。支持大型連鎖企業自建配送中心,提高集中配送率。支持大型商貿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共建配送中心,推動企業傳統自營物流和供貨商直送門店模式向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的共同配送模式轉型發展。如煙臺市實施社區“雙進”工程,加快打造“一刻鐘便民消費圈”。新建各類放心早餐快餐連鎖網店33 個,平價連鎖肉店 31 個,平價蔬菜連鎖店 14 個,培訓家政服務員 1120 人,再生資源信息服務平臺試運營,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啟動建設,市區蔬菜檢測數量和范圍進一步擴大。

第四部分 商貿物流運行面臨的問題

當前,商貿物流穩中向好發展,轉型升級加快,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一、商貿物流發展與消費模式轉型升級不匹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在信息化和網絡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消費行為從原來單純追求溫飽型或數量型,向追求消費價值多元化、個性化轉變。這就要求商貿物流必須著眼于消費者最終需求,提高響應能力和物流效率。然而,在現實中,商貿物流發展相對滯后,物流能力跟不上消費模式升級步伐,配送效率、配送范圍、配送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要。未來的商貿物流發展必須走大數據、智能化的技術路線,注重、加強在跨境交易、移動終端、社交網絡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物流需求,必須積極對接傳統產業發展電子商務中的物流需求。

二、產業配套水平亟待跟進

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初步成型,對行業的“硬約束”正逐步消退,但滿足商貿物流的定制化物流基礎設施仍顯不足,適應碎片化訂單處理的倉儲服務欠缺;物流配送終端資源整合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信息開放不足,沒有實現跨地區跨行業信息共享;物流共同配送組織新模式、城市車輛通行問題和“最后一百米”末端派件的車輛合法化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現行政策法規的約束,亟待推進末端配送的智慧化、協作化和規范化。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整合還剛剛起步,應充分利用“一路一帶”戰略機遇,構筑對外國際電子商務物流網絡, 通過自建、合作、并購等方式延伸服務網絡,逐步構建起全球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

第五部分 后期商貿物流穩中趨升

一、下半年經濟仍保持企穩運行態勢

下半年,國家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效應仍將繼續釋放,經濟有望延續企穩運行趨勢。但考慮到實體經濟仍面臨增長模式轉換;資金有效引入實體經濟還需加大力度;一些長期政策效果在短期內很難奏效。下半年商貿物流以企穩運行為主。

從支撐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來看,考慮到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較為嚴重,制造業投資可能繼續下滑。投資需求下滑趨勢或將延續, 但下滑速度將有所放緩。支撐因素有二:一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低位趨穩。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消費對經濟支撐的基礎性作用仍將持續,上半年來看,消費增速保持平穩,國家出臺的穩消費相關政策將會促進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

出口對經濟的拉動有限。上半年,出口增速連續三個月呈現負增長,累計增速已降至 1%以內,意味著下半年出口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數據顯示,全球 6 月制造業 PMI 值 51.0%,雖仍保持在 50%以上,但環比有所回落,意味著全球制造業對出口的帶動作用也有所放緩。新興市場經濟體勞動力成本優勢顯現也將在一定程度抑制我國出口的增長潛力。

 

 

二、商貿物流穩中趨升

 

從物流運行的有利因素看:

一是“一帶一路”等宏觀政策助推物流需求增長,中西部地區以及國際物流需求將成為新的增長動力。“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 將打造連接東西南北的國際大通道,打造全球貿易一體化合作和開放新平臺,促進區域間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合作,推動國內產業布局優化調整。隨著“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逐步實施、經濟全球化和分工國際化的進一步深入,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超過 20 萬家,平臺企業超過 5000家。2014 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 3.75 萬億元,同比增長 39%。當前,隨著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的推開,跨境電商平臺陸續搭建,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不斷創新。今年 3 月份,經國務院批準,在杭州設立的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主要著力于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為推動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自貿區為代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為窗口和橋梁,海外倉、保稅倉紛紛設立,“買全球”、“賣全球”和“送全球”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電子商務發展帶動物流新需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繼續深入,特別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電子商務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拓展,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此帶動下,電子商務物流需求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電商企業對物流地產的需求更加強勁。為能夠擴大市場份額,延伸產業鏈及價值鏈,電商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布點,紛紛建立電商物流園區。與此同時,很多大型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在積極拓展農村市場。原先物流體系較為薄弱的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正在成為發展藍海,未來前景廣闊。

三是“互聯網+”加速發展為行業提供創新動力。電商企業與物流行業之間形成基于數據的聯動機制,使電商與物流發生化學反應, 大幅提高電商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此外,電子商務物流也在推動不同領域的融合發展,不斷開拓業務范圍。例如阿里巴巴成立的菜鳥網絡,海爾日日順與阿里巴巴、中信銀行的合作,物流企業與銀行、保險、BAT 巨頭間的合作,正是電子商務、物流、金融、大數據融合發展,跨界合作的典型。

總的來看,預計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可比增長 7%左右,全社會物流總額可比增長 5%左右。從結構上來看,市場分化趨勢仍將延續,以大宗商品為主的商貿物流需求將持續低迷、相關企業仍將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但與此同時,電商物流、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快消品、食品、醫藥等商貿物流業務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在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帶動下,跨境商貿物流也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