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20 14:30:15 制冷快報

近幾年來,國內新興的各類大小生鮮電商宛若忽如一夜春風,在網絡上遍地生花,大到京東、蘇寧、淘寶,小到個體商戶,均紛紛投入到生鮮電商行列,在推廣宣傳方面也極盡各家之力,然而,想要從這塊誘人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有關生鮮食品的冷鏈配送,是無論大小電商都逃不過的殘酷問題。
生鮮類食品因其特殊型,對于物流配送要求極高,不但像普通物品一樣要保證達到的速度,還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儲存或運輸,也就是常說的冷庫儲存及冷鏈物流。
預計到2025年,冷鏈食品的需求將會從現在的2億噸增長到4.5億噸。與此同時,未來10年內,我國冷藏車、低溫冷庫、鐵路冷藏箱運輸的年運量也將保持大幅增長。
然而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相對應的是目前生鮮冷鏈配送的低效:2012年,我國進入流通領域的農副產品價值總額為2.45萬億元,但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的農產品僅占1%左右,這個數據赤裸裸地表明,在冷鏈物流領域,我國生鮮電商總體上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首要并不在于冷鏈配送技術,而在于高昂的成本。
我們知道,冷鏈物流比普通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嚴格,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想要投入冷鏈物流,前期的投入和準備也相當巨繁。
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為目前我國生鮮電商行業多集中在一二線等大中型城市,而此類城市的交通狀況比較堪憂,尤其是在顧客下單至配送的時間段,正是各一線城市交通擁堵最嚴重的時段,故而除了高昂的成本以外,交通狀況也是制約生鮮電商配送的一大重要因素。
面對以上殘酷的問題,不同種類的生鮮電商有不同的冷靜應對措施。同時處于不同階段的不同企業,也應根據資金實力、企業自身各項因素而有自己獨到的冷庫建造規劃。
各新興小型生鮮電商在起步初期,如果資金相對充足,可適當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自建倉儲冷庫及冷鏈流物系統,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當自建冷庫及冷鏈物流系統難以保證每日的進出貨量時,可與第三方物流倉儲進行合作,提高冷庫倉儲及冷鏈運輸能力。
與此同時,各新興生鮮電商可著手打造品牌和品牌故事,加強冷鏈物流的質量,擴大地區性范圍內生鮮產品的配送維度,也是生鮮電商可以更多考慮的一大方向。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