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25 10:10:49 中國產經新聞
關注中物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2.3萬億元,同比增長4.9%。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49.4萬億元,增長5.6%,社會物流總額增速由2011年的12.3%,降為2012年的9.8%,2013年的9.5%,2014年的7.9%。此外,雖然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0個百分點,但比1—2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3月份回落幅度收窄,呈現企穩運行態勢。一季度,伴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物流產業發展進入動力換擋期和轉型關鍵期。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加快調整的階段,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核心是通過物流模式的轉型升級,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降低經濟運行成本,實現質量型、效益型的經濟發展。
從公路運價來看,3月30日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公路物流運價總指數為103.3點,與上年同期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從海運市場看,受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需求下行和海運運能過剩等因素綜合影響,沿海散貨價格指數進一步走低。
這也影響了物流企業的利潤。前兩個月,物流企業利潤出現下降,而成本保持增長,整體上企業經營較為困難。1—2月份,重點調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8%,主營業務利潤同比下降18.6%,與此同時,主營業務成本不降反增,同比上升3.3%。這顯示出物流市場運行態勢仍然偏弱,需要引起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等宏觀政策助推物流需求增長,中西部地區以及國際物流需求將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此外,“互聯網+”加速發展為行業提供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通過落實“互聯網+”這一新興戰略,物流行業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閉式、粗放式的發展格局,形成一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市場機制,有利于社會化大生產與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發揮出巨大的功效。
分析人士指出,傳統倉儲物流多是以“點到點”運輸為主,而現在生產經營活動更加多元化,使得傳統物流配送在運輸效率、時間成本上無法滿足需求。把物流業和互聯網結合,就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協調貨物和運力間的配送關系,形成“互聯網+物流”的方式,實現物流業的變革轉型。
伴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依靠規模擴張獲取增量收益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戰,物流業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勢在必行。當前物流與制造、商貿、金融走向深度融合,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在此背景下,物流企業要做大做強乃至實現跨國發展,就需要和生產制造企業、商貿流通企業聯動融合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為58%,比2月回升3.1個百分點,物流業新訂單指數回升4.5個百分點,回升至59.8%。隨著生產建設季節的到來,供應鏈上采購、生產和銷售等經濟活動趨于活躍,物流運行逐步進入穩中趨升的區間。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