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09 09:34:01 人民日報

“雙十一”在即,城里電商已陷入殘酷的價格戰,那農村電商發展得如何呢?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觸網”的農民有啥新收獲,又遭遇什么新煩惱?
“互聯網+農業”拓銷路、提質量
互聯網+農業=?
互聯網+農業=質量。這是從事有機茶電商的“鄉土鄉親”創辦人趙翼給出的答案。他把種茶農民的頭像和姓名印在包裝上,讓生產者為農產品質量代言。
“過去不要說消費者不知茶葉種植過程用了多少化肥、農藥,就連賣茶的人也不知情。”趙翼說,“現在,我們為合作農戶建立家庭檔案,制定嚴格的禁用農藥列表,記錄公開整個生產過程。開始農民接受程度并不高,但是隨著成功案例增多,有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
消費者也可以參與質量監測。“鄉土鄉親”發動客戶成立“處女座用戶檢查團”,隨時進駐茶園監測“吹毛求疵”。“今年4月,檢查團發現一款準備上市的白茶一項病蟲害率偏高,我們直接讓它下架。”趙翼說,“通過互聯網,我們實現了透明溯源的質量追蹤體系,大幅提高了監管效率,降低了監管成本。”
互聯網+農業=銷路。把北京密云的山貨賣到全國各地,滯銷的農產品化身致富“金礦”,這是密云縣不老屯鎮學藝廠村村官孟炳淋給出的答案。
“學藝廠村蜂蜜、核桃、雞蛋等山貨品質好,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好品質沒有好身價。”孟炳淋利用互聯網幫助農民打開銷路。他挨家挨戶收貨,農產品運到倉庫后,進行統一監測、挑選、包裝、發貨??吹缴截涃u出了好價格,越來越多的農民找到他。“互聯網起到了橋梁作用,將偏遠農村和廣闊的城市市場聯系起來。農民可以增收,市民能夠吃到新鮮、健康的食品。”
仍有物流、人才、資金等“攔路虎”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農民、市民都受益,但也面臨一些“攔路虎”。
想買村里山貨的人多了,如何以較低的成本將山貨從大山里運出去,成了孟炳淋面臨的最大難題。“我不得不先自己用貨車將收來的農產品運到附近的產業園倉庫,再通過快遞公司發貨。快遞物流和農產品原產地還是存在‘最初一公里’問題。”孟炳淋說,“物流成本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原產地到倉庫這一段的運輸成本占到收購價的5%。二是農產品易損易腐,對物流速度和服務水平要求高。”
最讓蜜桃電商張民苦惱的是人才問題。“產品質量需要農業技術人才保證,網站運營需要網絡技術人才,產品推廣需要營銷人才等。但是,人才愿意扎根農村的可不多。”
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雪洪村大米電商陳飛則最頭疼資金問題,“大部分資金是自籌,政府項目也解決了一部分。但如今創業處于起步階段,技術、運營、人力等都要用錢,資金總顯得緊張。”互聯網創業,也靠互聯網思維解決難題。陳飛發起了眾籌,5萬元的目標現已完成。
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解決這些難題送來了“政策春風”。會議提出,完善冷鏈等相關設施,鼓勵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鼓勵通過網絡創業就業;加大農村電商政策扶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擔保貸款及貼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電商創業的信貸支持等等。
“人才、物流、資金是發展農村電商的短板,有國家鼓勵和支持,這些問題都有辦法解決,農村電商會有大發展。”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比如人才問題,就可以通過吸引農民工返鄉來解決;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也會更看好農村電商這片藍海,只要農村電商扎實發展,資金困境就能夠得到緩解。”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