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傳統零售商的雙11:購物中心威脅大過電商

發布時間:2015-11-12 09:51:48 21世紀經濟報道

數家傳統零售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店面銷售額比往年更上臺階。他們坦言的確會受到電商沖擊,但商場也在發揮顧客體驗、場景豐富等優勢。與此同時,傳統零售企業遭遇的商業地產泡沫、購物中心商圈密集擠壓等線下激烈競爭,壓力比來自電商要更為明顯。
  線下的雙十一
  “雙十一”已然成為一個由電商打造出的成功營銷大節。但還在線下做傳統零售的企業沒有表示出對電商的眼紅,線上線下各有各的玩法。
  “消費者10日晚上12點開始刷,但雙十一下班就會到實體店逛街。”11月10日下午,朝陽大悅城O2O項目負責人、研策部副總監李英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每年‘雙十一’,商場都有30%增長幅度,不僅是餐飲,零售同樣大幅增長。”
  李英偉認為,傳統零售沒必要與電商拼打折,“也拼不過”,對于商場而言,“雙十一”意味著營造讓消費者來商場“一塊過節”的氛圍。經過對消費者心理研究,線上購買多半是出自理性的計劃性購物,來到商場隨機性的即興消費會更多。
  實體店也在嘗試做互聯網+,但商場基本功不會忽略,比如,打造體驗式業態、做好活動、服務好消費者等。對于傳統零售而言,更注意針對消費者精神文化需求去做文章。這些改變的大背景是整個零售行業正在升級。在零售店購物,將變成綜合性體驗。
  “現在商場不只做傳統餐飲、娛樂,還會做海洋館、蠟像館、書店,甚至4S店入駐,成為文化休閑聚集地,讓商場變得有主題、彰顯異國風情,制造更多景觀。讓消費者感到,這里不僅僅是吃飯購物的地方,還是很好的社交場所。”李英偉說。這些恰恰是線下傳統零售相較線上自認為不可戰勝的優勢。
  10日當天,曾供職于山東省銀座股份有限公司,現任職于泰安銀座奧特萊斯店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11月10日剛開完針對“雙十一”的內部會議,“我們不怕跟線上比,我們是做名品加折扣,折扣力度很大,折扣貨品達70-80%。”因為年輕人是購物主力,線上會發放購物券,線下來店購買實惠商品,可以感受熱鬧氛圍,店里也會開展快閃、秒殺、抽獎等活動,對于這家店而言,“雙十一”意味著“制造線下搶貨節”。
  令其較為擔憂的是,“雙十一”跟著電商一起摻和的代價就是“投入也大”,比如,11塊錢秒殺,在“雙十一”當天大概會推出2000件產品,這意味著一家店要補貼5萬-6萬元。但即便如此,店的銷售額平時在30萬元,2014年“雙十一”不足80萬元,今年“預計更好”。銷售額有好的預期,投入也值得。
  購物中心才是勁敵
  “雙十一”對于扎根山東的利群集團來說“比較平淡,不會有太大刺激,體量與網上熱度比微不足道。”11月10日,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部長莊亮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坦言。
  早在2004年利群集團就開展了電商業務,十多年的時間,阿里崛起,京東冒尖,但“利群網上商城并未走出山東省”。莊亮透露,這種局面曾讓利群人感到慚愧,但阿里、京東所走的路線,利群出于各種因素,無法去復制。
  但在目前,利群卻享受到這份步調保守帶來的好處,利群更愿意將保守稱為穩健。“太多傳統零售做電商最后不了了之,或者經歷數次轉型,每一次轉型意味著上一次轉型是不成功的,最終的轉型能支撐多久也很難說。”莊亮表示,“電商領域靠買了賣了掙差價得毛利的很少,尤其是全品類,實現盈利的不多。”以利群自身為例,即使對電商保持低投入,至今仍是微虧狀態,每年虧損500萬元。不過這對于去年銷售額達230億元的利群集團來說,虧損沒有太大影響。
  利群從起初做電商2萬元銷售額到今天1億元銷售額,花費十多年,作為利群第一任電商總經理,莊亮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利群對電商明確路線是“穩健發展,低投資,不愿冒進,把區域電商做好”。
  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真正對傳統實體零售威脅的新因素不是電商,是商業地產逐漸浮起的泡沫。莊亮表示,新的購物中心加速出現,顧客分流很明顯,以青島為例,5年前臺東是商業中心,現在有四個商圈與其平起平坐,前幾年整體購物中心開店速度過快,導致今天許多商場經營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早已繳納租金的商場顯現問題會緩慢,目前“咬著牙堅持”。此外,購物中心擁有很好的聚客能力,但到百貨區域產生的購物行為較少,引入超市的話成本又會增加,因此,會產生多少實際收益引人擔憂。
  上述大悅城負責人李英偉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傳統零售行業內部出現的問題更為焦慮,每個城市商業面積拼命增加,政府缺乏規劃統籌,每一區域都在蓋自己的商業中心,一二線城市還好,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泡沫越來越嚴重。“同行業線下競爭商圈越來越分割、破碎,這是比電商侵蝕更重要的問題。”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