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16 09:47:11 浙江日報
關注中物聯
在烏鎮,無論是在小餐館吃上一碗牛肉面,還是買一塊特色的藍印花布留作紀念,每一筆消費都可以通過手機支付來實現。通過近10年的蓬勃發展,互聯網和消費領域的結合,正在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那么,接下去的10年,乃至20年,中國互聯網的方向在哪里?從實業起家,并一直致力于實業的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認為,在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勢頭下,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已悄然來臨,互聯網創業的根本還是在實業,在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傳統產業。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館的第H34號傳化展區,正中間的透明屏幕上滾動起一連串藍色的數碼,不到10秒鐘,藍圖躍然紙上。藍色數據匯聚成了一張中國地圖,并將地圖上的城市連線成網,一組組公路物流數據實時跳動。
這就是傳化物流全國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數據中心的實時公路物流數據。工作人員講解道,傳化正在為中國450萬公里的公路網搭建一整套運營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傳化每年運轉2100億元的物流費用,貨物價值總額達到5.2萬億元。
“和大家理解的互聯網企業不同,我們做的是‘產業互聯網’。”徐冠巨堅信,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弱,關鍵在于作為經濟脊梁的制造業強弱,而制造業的競爭力高低,與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密不可分。
徐冠巨的這一認識,十分契合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精神。《意見》要求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傳化在全國布局實體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同時,一套基于互聯網技術而實現的信息化網絡系統也日趨完善,形成覆蓋上至貨主企業、中間物流公司,下至收貨方的全鏈條、全場景的互聯網產品,貨主、物流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發布貨運需求信息、調度承運車輛。
互聯網時代,創新無止境。傳化物流通過“互聯網+物流”“物流+金融”嫁接,開發出一系列小貸、保理、保險、供應鏈金融服務,構建出整個“智慧物流”的網絡體系。至此,物流產業中的運費擔保、財務結算,甚至吃、住、行、購、娛,貨車的停靠、維修、加油等一系列需求,都能在傳化物流的平臺下完成。
當然,這些互聯網產品背后形成支撐的,是傳化的大數據云平臺。這個共享信息平臺相當于“物流大腦”,為物流信息共享、資源配置、支付金融提供信息系統驅動,實現全網范圍的采購、調度、監控。
展臺工作人員打開一個名為“風豹”的后臺系統,杭州地圖上各種不同類型的貨車正在移動,將手指點住某一輛車,車主信息以及車上裝了什么貨物、將去向哪里等信息便一目了然。“這是我們‘易貨嘀’的調度系統,可以實現貨源監控、車輛調度和實施軌跡、貨源、訂單跟蹤管理等一系列功能。通過它,可以保障同城范圍內打‘貨的’,3分鐘響應,10分鐘成交。”
從城市區域共享平臺實體公路港網絡,到共享信息系統(包括管理、業務與支付/金融信息系統),再到互聯網產品、金融產品,傳化用“物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模式,初步構建起了中國公路物流的O2O生態圈。
在傳化物流的這個系統里,每年有700萬條貨運信息被發布,有3600萬車次、1800萬人次和3.6億噸的貨物流動,可以降低空載率4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00萬噸。同時,通過這個系統,把物流、信息化和互聯網、金融等現代化工具和手段更好地運用到制造業當中去,讓制造業不再單槍匹馬地在世界市場里廝殺,可以為工商企業降低物流成本40%以上,服務于制造業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其加快轉型升級。
面對這些成果,徐冠巨覺得萬里長征才邁出第一步,要將這件事進一步做大、快一點做成,關鍵點就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物流是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大行業,也是一個復合的大系統,‘連接’是它的本質特征,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連接’與‘共享’成為時代主流,我們更需要大協同、大合作。”徐冠巨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