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30 09:39:46 中國汽車報網

時間如白駒過隙。2015這一年,國民經濟和汽車行業發展均進入新常態,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思路;這一年,《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指導意見等重磅政策相繼出爐;這一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細化政策頻出……這些政策引導著我國汽車行業走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中國汽車報網通過盤點2015年影響我國汽車產業的重要政策,力求窺見產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1月5日,新修訂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發布,明確到2020年乘用車平均油耗降至5.0升/100公里。此后《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通過,增加了制定燃油質量標準應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控制要求的規定。而《關于貫徹落實減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則決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到了11月26日,北京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輕型汽車排放新標準比國五標準加嚴約40%。
在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推廣領域,《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3月發布,明確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領域。此后公布的《關于完善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明確,至2019年,城市公交車成品油價格補助中的漲價補助數額與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數量掛鉤。補貼減稅方面,5月下發《關于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車船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對使用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節約能源車船減半征收車船稅。12月,《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適當退坡。
充電設施方面,10月印發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11月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480萬個。此外,五部委就“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獎勵政策征求意見。
點評:增加燃油質量標準有利于從源頭治理機動車大氣污染。京六雖被稱為“全球最嚴”標準,但其與制定中的國六標準不統一及內部參照標準的不協調飽受爭議,能否順利實施存諸多不確定性。目前,我國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囊括產業、資金、充電設施等多方面,堪稱最全面、最系統的政策體系,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進程。但美中仍有不足,主推新能源產品方向略顯混亂,破除地方保護政策有待加強。
“互聯網+”發動汽車生態創新引擎
回顧2015::汽車政策“吹新風”
7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等11項重點行動,提出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9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提出,利用大數據實現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研究推動大數據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各環節的應用。
10月10日,《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外發布,將“專車”等新業態納入出租汽車管理范疇,但同時要求網約車應取得合法運營資質。
點評:“互聯網+”意見為互聯網在制造業各環節中的深化應用指明了方向,并作出全面的戰略保障部署。網約車辦法在肯定新業態發展的同時,也被認為準入門檻較高,監管思路存在偏差。
制造升級指明汽車強國建設路徑
5月19日,《中國制造2025》戰略發布,提出通過政府引導、整合資源,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重大工程,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10大重點領域突破發展。之后公布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從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三個方向,從需求、目標、發展重點、應用示范工程、戰略支撐五方面闡述了發展路徑,相關標準建設指南、關鍵共性技術指南也先后出臺。6月9日,工信部發布《汽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對汽車業M1類車輛中6種有害物質使用的含量限值及可再利用率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并納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
點評:作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為汽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完備系統的頂層設計,與宏觀政策強調的結構性改革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時,也和德國“工業4.0”接軌。具體到汽車業,要以節能與新能源為方向發展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但未來如何落實到位,政府、行業和企業仍任重而道遠。
市場放活激發汽車業發展潛力
6月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純電動乘用車科研生產。有準入,就有退出。11月12日,工信部發布《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1批)公告》執行情況通報,14家車企被停止生產資質。12月2日,《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2批)公告》對92家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車企予以公示。
為了破除壟斷,8月,《交通運輸部關于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發布,明確托修方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使用同質配件。10月發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規定從明年1月1日起,汽車生產者應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
國企改革方面,9月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配套文件《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明確了分類分層推進、鼓勵各類資本參與等任務。
點評:放寬準入和建立退出機制,有望為汽車業發展釋放更多的活力。汽車維修新政策的發布有利于打破4S店對售后市場的壟斷。一整套系統的國企改革方案出臺有利于推動國有汽車企業的深層次變革,但未來改革還需深入體制機制核心。
簡政放權打破體制改革堅冰
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意見》指出,先在部分地區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2018年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12月10日發布的《關于推進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試點小型汽車駕駛人自學直考,推行計時收費等改革措施。12月22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發布,細化了監管部門的工作流程和信息備案管理工作。
點評: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從外資引入內資市場準入領域,是我國投資和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駕考改革亦有利于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召回實施辦法的出臺則更強調政府的事中和事后監管。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