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02 09:49:47 21世紀經濟報道(
關注中物聯
尋求新的增長點也是已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的外資巨頭聯邦快遞(FedEx)正在做的。公司方面得出的結論是——過去十年間迅速發展的微小型跨國企業將是快遞業未來極具潛力的客戶。
快遞業在2016年或將步入一個明顯的調整期。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本月初召開的2016年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透露,去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48%,而預計今年增速更是只有34%,此前連續四年超過50%的業務增長正式宣告終結。
尋求新的增長點也是已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的外資巨頭聯邦快遞(FedEx)正在做的。公司方面得出的結論是——過去十年間迅速發展的微小型跨國企業將是快遞業未來極具潛力的客戶。
近期聯邦快遞委托第三方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間,越來越多中國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拓展了國際業務,并實現了異國雇員之間的協作。這類員工在249人以下、在兩個及以上的市場開展經營的企業被稱為微小型跨國企業。
1月26日,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隨著中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聯邦快遞也在尋找新的“藍海”。而這類微小型跨國企業中不少有潛力發展成為未來的行業巨頭,如果能夠在其發展前期實現合作,未來更容易發展成為忠實客戶。“我們仍然非常看好中國市場,但以后的應對措施和運營重心可能會不一樣了”。
據前述調查報告指出,在中國大陸這類微小型跨國企業有近六成是近十年內才成立的,在經濟全球化這一基本趨勢下,互聯網的發展不僅讓企業更容易了解新市場,也為實現跨國溝通協作帶來便利。
具體到中國來看,這類微小型跨國企業的行業分布更為廣泛,中國的這類微小型跨國企業主要分布在玩具制造、高科技機械甚至服務(如翻譯)等行業。和其他國家的同類企業相比,中國微小型跨國企業對海外雇員接受度更大。
當被問及跨國雇傭的優勢是什么時,聯邦快遞相關調查報告指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日常開支和勞動力成本降低,但這類微小型跨國企業也非常看重人才和技術。陳嘉良表示,越來越多中國的微小型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選擇了跨國發展,尤其近五六年來這一趨勢更加明顯,聯邦快遞因此認為需要調整經營重心,關注這些新出現的市場需求。
在聯邦快遞方面看來,微小型跨國企業往往處于發展初期,資源更多集中在市場開拓和團隊建設上,因此對物流公司有一定的依賴性。據悉,聯邦快遞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物流企業之一,目前在中國同時提供國際快遞和國內服務,每周共有近200個貨運航班進出中國,在中國共有2700輛遞送車輛。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航空貨運市場持續低迷,幾家國有貨運航空都不同程度在虧損。陳嘉良表示,貨航受到影響的主要是和中國進出口整體形勢有關,但對聯邦快遞這樣的國際公司影響并不大,因為主要的客戶是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聯邦快遞也在做出相應的改變,以尋找新的市場和客源。從2007年起開展國內快遞業務后,聯邦快遞如今已經深入了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陳嘉良介紹稱,目前聯邦快遞在國內城市注冊的分公司已經達到78家。
“盡管市場和客源在調整,總體上聯邦快遞仍然看好中國市場,因此在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在繼續。除了剛完成擴建的南京操作站外,聯邦快遞在上海還將投資1億美元的國際快遞和貨運中心,這一占地超過10萬平方米的項目預計將在2017年建成。”陳嘉良指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