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3-29 09:16:22 經濟參考報

目前,我國已進入產業調整和新常態的深水改革時段。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之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將向何處去?以下,筆者將從學術界、企業界、政府三個角度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學術界面臨的思考
一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認知問題。在2001年之前,我國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的認識和解讀可謂百花齊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1的及時出版,成為破除紛爭和規范學界認知的法律依據,適應了物流業迅速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但隨著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實踐的發展,這些術語標準的內涵、外延以及基本認知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物流概念中,把配送與倉儲、運輸等功能要素并列是否合適;在供應鏈的概念中,企業界早就把它從企業制造與產品流通流程的認知層次上升到了平臺的認知層面上,供應鏈已經沒有所謂上下游的概念,而是一個泛平臺的應用和管理。因此,對已經啟用15年的國家標準物流術語進行梳理、再認知和重新定義,是學術界的責任。
二是理論研究與實踐的脫節問題。在我國,關于物流與供應鏈的理論研究基本上均滯后于實踐,這一點與全球的理論發展態勢一致,如QR、ECR、VMI等,均由企業界率先實踐應用,之后學界才深入研究其中的理論意涵。但另一方面,我國大多理論研究對實踐的指導性不強,或者說與實踐脫節則是學界應該自我反省的。以庫存管理的研究為例,從運籌學、博弈論等諸多角度進行理論研究和分析的論文可謂是汗牛充棟,但為產業界認知和應用的則是鳳毛麟角,理論研究基本上成為了學者自娛自樂的理論沙壘,根基不足,實用性欠缺,不能被企業界認可。
三是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基礎的統一性問題。目前,開設了與物流相關專業的高校遍布全國。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300所高校設置了與物流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在各個高校分別存在于機械系(或學院)、工業工程系(或學院)、交通系(或學院)、電子商務系(或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等等,其課程體系和標準各不相同,各自為政、自成一家的現象極為普遍,缺乏全國統一的知識體系、理論體系以及學科基礎要求。這種局面亟須學界拿出對策加以改變。
企業界的思考
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滲透和理解還不徹底。目前在我國,真正的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進行運作的供應鏈幾乎沒有。試問有多少供應鏈存在信息網絡上的信息共享機制?有多少核心企業沒有盤剝自己的供應商?有哪個供應鏈節點企業愿意接受自身的損失來獲得全供應鏈的最優績效?……可以說,目前我國企業界只有供應鏈結構,幾乎沒有供應鏈管理,有的只是簡單的上下游交易關系。
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粗暴價格競爭,甚至為維護自身的區域利益而出現的流血事件時有發生。在充分自由的市場經濟時代,這樣的暴力手段是與社會發展的潮流格格不入的。企業需要的是用自己良好的服務搶占市場,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武裝自己的物流過程,從而為客戶創造價值和提供增值服務。如針對我國回程車的空載這個難題,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APP應用,利用網絡技術實現車與貨的自動匹配并搶單實施,這是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企業的信用和良心。企業需要發展,追求利潤是正常,但不能泯滅良心和失去誠信。但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的信用堪憂,如經常被曝光的快遞業亂象,這只是物流產業被扒開的一個小小的窗口。另外,隨著我國空氣質量出現的嚴重問題,物流企業也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主動利用技術手段降低對空氣污染的排放,對排放不達標的車輛進行改造或直接淘汰。
對政府管理的思考
供給側改革如何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實施?在宏觀層面上,我國的物流費用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存在著政府以罰代管的行政手段,高速公路的收費以及企業的粗放式管理等方面。如深圳市已經開始逐步取消市內的高速公路收費,這是供給側改革來降低物流成本的典范。
我國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許多企業都希望把物流和供應鏈進行切割,形成物流企業和供應鏈企業,這應該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這兩類企業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經營特色和企業群體。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門拿出相應的對策來,對這兩類企業進行定義,最終在企業申報、稅費減免、數據統計等多個領域實現兩者的區隔,也有利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
國家科技管理部門在課題申報方面也有極大的改進與提升空間。如2016年“973”、“863”計劃的暫停,并推出科技計劃改革六大新舉措,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我認為,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課題申報中,更需要強調科研機構與企業的聯合。因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是一個高度具有實操性的領域,如果只是發幾篇文章,對我國物流產業的整體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