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07 09:11:43 中國投資咨詢網

醫藥物流行業發展模式
歸納出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一是九州通模式:以調撥和零售終端為主導的九州通模式,通過準確定位取得市場發展空間。一方面通過大規模藥品采購,與國內大型制藥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等方式,在采購環節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以藥品批發企業和藥店為重點,基本上不與醫院發生直接業務關系,避免了資金大量沉淀,快捷的資金流轉對上下游客戶產生較強吸引力。
二是海虹模式:以藥品網絡采購、電子商務為主導的海虹藥網瞄準醫療機構的“集中招標、競價采購代理”,通過醫藥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結合,開發網上招標采購系統,實現招標、投標、評標等一系列流程提高了采購環節透明度,提升了采購配送效率。
三是鄭州國藥模式:以醫院集中配送為主導的鄭州國藥模式通過公開招標,確定醫療機構的物流配送服務商,實現藥品統一集中配送,既完善了區域醫藥供應保障體系,又改變了一家醫療單位對上百家藥品供應商的局面,保證了藥品的可追溯性,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采購成本。
醫藥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業規模
藥品流通行業銷售增幅趨緩。2015年上半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8410億元,比2014年同期增長12.4%,增幅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為1682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2014年同期增長8.7%,增幅回落0.3個百分點。
藥品流通行業利潤增幅下滑。2015年上半年藥品流通直報企業(1200家)主營業務收入6581億元,同比增長12.8%,增幅回落2.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08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11.5%,增幅下降2.4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為1.6%,扣除不可比因素與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2個百分點;平均毛利率為6.4%,與2014年同期相比降低0.6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為5%,與上2014年同期持平。
從2014年全年來看,全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15021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較2013年下降1.5個百分點。
(二)市場動態
多家公司涉足醫藥電商,康美藥業、九州通、上海醫藥、國藥股份等在醫藥電商方面均有加碼動作,包括建設網站、收編線下資源等。比如,如國藥股份2013年推出的國藥商城在中國醫藥集團的整體支持下,目前可調動42萬家藥店及10萬家診所資源。當然,直接攪動醫藥電商格局的動作是阿里巴巴2014年1月份對中信21世紀的大手筆投資行為。該筆交易耗資10.37億元,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及盟友云鋒基金將持有中信21世紀54.3%的股權。而且中信21世紀擁有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牌照,可對天貓醫藥館現有業務形成有益補充,因為天貓醫藥館及京東醫藥城均不具備該牌照。
(三)配送結構
2014年,藥品批發直報企業商品配送總額9460億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額占82.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額占17.5%,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額占比較2013年降低2.3個百分點;物流費用103億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費用占84.0%、委托配送物流費用占16.0%,委托配送物流費用占比較2013年降低2.1個百分點。
(四)產品結構
2014年,按銷售品類分類,藥品類銷售居主導地位,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73.8%;其次為中成藥類占14.6%,中藥材類占4.0%、醫療器械類占3.6%、化學試劑類占1.3%、玻璃儀器類占0.2%、其他類占2.5%。
醫藥流通市場競爭格局
從行業現狀來看,全國性的龍頭已基本形成,格局較為穩定。而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機會很大,且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上市公司中,只有南京醫藥、廣州藥業、華東醫藥等少數幾家區域性商業企業達到或接近百億規模,其他的區域性商業龍頭如嘉事堂、瑞康醫藥等規模還在30億左右,未來成長到100億不成問題。
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形成“全國龍頭+地方割據”的行業競爭格局,這是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無論從國家政策的傾向,還是從國際上發達國家的醫藥物流發展方向來看,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個必然趨勢,而同時考慮到中國的特殊國情,地方保護主義和各地方利益博弈的結果就是形成“全國龍頭+地方割據”的這樣一種競爭格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