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19 10:36:45 中國經濟網

“快遞第一股”或將花落圓通。日前,大楊創世公布了圓通的借殼上市方案,其估值高達175億元。
高估值背后,是圓通躋身前茅的快遞市場份額。去年圓通董事長喻渭蛟曾高調宣布,“圓通占了中國整個快遞市場21%,目前市場占有率位居中國首位。”
去年9月,阿里系與圓通的聯姻,被看做是圓通加快發展步伐的重要一步。手握資源優勢[1.13%]的阿里系,有太多可以刺激快遞江湖的興奮點。回首合作初衷,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重點提到了快遞業價格戰的競爭亂象,將以與圓通的合作為起點,推動行業服務的提升。
喻渭蛟更是顯得慷慨激昂。他表示,與阿里、菜鳥的合作,要成為行業的樣板,通過管理和產品的提升,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推動未來2-3年中國快遞行業的大變革。
不過,從目前來看,行業價格戰的局面并未改觀,圓通或也成為價格戰中的“佼佼者”。
這從圓通披露的財務數據中可窺一二。交易預案披露,2013年到2015年,圓通速遞的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5.15元、4.28元和3.82元,逐年下降。其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從2013年的27.9%降到16.3%,凈利潤率從9.48%降到5.93%。對比同行,申通快遞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率還維持在10.7%。
除此之外,阿里系對圓通營收的貢獻也乏善可陳。公告顯示,2013年度到2015年度,菜鳥供應鏈與圓通速遞的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0元、81.07萬元和3662.3萬元,占圓通速遞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0.01%和0.3%。業內人士認為,阿里系與圓通目前的資源轉化率相對偏低。
不過,若以投資角度來看,阿里系的此次入股已經賺得盆滿缽盈。交易草案顯示,阿里系共耗資25億元取得圓通速遞股權。其中,阿里系公司阿里創投和云鋒新創將分別持有公司股份11.09%和6.43%。以本次圓通速遞借殼上市的估值價175億元計算,上述阿里系兩家公司所持股份將價值30.66億元。半年時間,便凈賺5億元。圓通速遞順利上市后,阿里系還將分享上更大的資本盛宴。
圓通靠價格戰爭第一?
自今年1月16日,大楊創世公告透露圓通速遞借殼的消息以來,業內關于快遞巨頭的財務“底細”便拭目以待。3月22日,隨著交易預案的公布,圓通借殼上市的細節終于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圓通超過申通,一舉拿下快遞業業務量第一的桂冠。同年10月,在圓通15周年“生日會”上,圓通快遞董事長喻渭蛟不無自豪地表示,圓通占了中國整個快遞市場21%,目前市場占有率位居中國首位。那么,能坐上快遞業頭把交椅的圓通,到底有何殺手锏呢?
據《華夏時報》報道,按照公開披露的數據,圓通速遞在2015年總共完成了30.3億件快遞的發送,占到當年全國快遞數量的14.6%;2014年,圓通速遞的快遞發送量還不到18.6億件。
短短的一年時間,圓通速遞的業務量暴增了63%,但公司同期的快遞業務收入只增長了45.8%,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速只有18.5%。
個中原因,或許能從圓通的另一重要的財務指標中窺得一二。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5年三年公司的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5.15元、4.28元和3.82元,逐年下降。
單票收入的下滑并不影響圓通業務收入的提高。2015年,圓通實現了快遞收入45.8%的增長,遠超2014年12.7%的收入增速。這或許與去年圓通在行業內大打價格戰不無關系,一場價格戰打下來,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從2013年的27.9%降到16.3%,凈利潤率從9.48%降到5.93%。對比申通,其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率還是維持在10.7%。
不過,對于上述價格戰的猜測,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競爭激烈,降價也是迫不得已。圓通的網點比申通更多,所以其降價帶來的影響會更大”。
實際上,對于快遞業的價格戰,業內并不看好。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曾表示,價格戰往往帶來共損的局面,而只有企業服務的差異化,加大總部對網點的管控,推進一體化的落實,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保障服務質量,憑借企業實力獲得用戶青睞,才能更為長久的發展。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廖成林也曾表示,面對同質化,快遞企業未來取勝更加需要依靠品牌建設。而品牌的內涵就是服務,如何在保證自身企業在擁有先進科技手段前提下,能夠在員工的派送行為、員工的規范、過程的愉悅性、包括情感等無微不至的細節上有所改善,都值得企業去思考。
圓通原罪:加盟模式弊端顯露
上市路上,圓通速遞面臨的一大考驗就是居高不下的投訴率。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15年12月主要快遞企業申訴率表》顯示,圓通速遞當月申訴率高達47.08件有效申訴/每百萬件快件,在投訴排行榜上高居第五位,比去年同期大增130.56%。
分析國內快遞行業特點就不難發現其面臨高投訴的原因,當前,除了國有的郵政EMS和順豐、德邦等少數公司是直營外,其余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均是采用加盟模式。企業對加盟商的管理很難標準化,而加盟商只顧一時私利,忽視服務質量是主要原因。甚至有些加盟商在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甩手“跑路”現象時有發生。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廖成林教授曾對媒體表示,其實加盟本身作為經營模式和方法是中性的,很多“盟主”為了在初期擴大體量,增加企業在行業中所占份額、擴大行業資源,本無可厚非。加盟者利用這些企業的市場或者影響力,來分市場中的一杯羹,也可以理解。但問題在于,現在部分加盟商逐利的心態過盛,對于市場的培育往往直接忽視掉了,沒有將加盟行為當做一種長期的發展模式去經營,在這種錯誤的理念下,很多做法往往達不到總部的要求。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則認為,快遞企業以這種加盟模式發展,有利也有弊。有利在于通過加盟制,快遞企業將得以迅速發展,遍布全國各省市,增加門面和分撥中心,從而提高快遞企業物流運輸效率;而加盟形式的弊端則在于,加盟模式增加了快遞公司內部利益協調的難度,影響了快遞業網絡化、一體化、信息化、集約化運作。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2月29日,圓通速遞收到處罰金額在1000元及其他種類的行政處罰多達46項。其中有數次是因為下屬公司“將快遞業務許可給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經營”。
圓通加盟商“跑路”的消息還曾頻繁見諸報端。今年1月,據多家媒體報道,圓通延吉公司老板被曝拖欠員工工資,疑似跑路,大量快件堆放在網點外,無人管理。
不過,圓通速遞事后否認,稱圓通延吉加盟網點負責人于前階段與總部聯系自行放棄網點加盟權,故現由圓通上海省區接管。
2015年9月20日,據《揚子晚報》報道,南京大廠圓通速遞分公司的老板徐某在本該發工資的那天失蹤,被疑卷走員工押金、工資及快件款200余萬元。而公司現場亂七八糟堆了滿地的快遞,由于領不到工資,員工不愿免費送件。據悉,現場積壓的快件超過5000多件,有市民聞訊趕來自行尋找,場面混亂。
雷聲大雨點小圓通傍阿里系收獲寥寥?
在圓通速遞的股東中,阿里系的身影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去年9月,圓通速遞進行去年最新一次增資時,阿里系公司曾戰略入股,但涉及金額一直不為外界所知。但在最新草案中顯示,阿里系共耗資25億元,取得了圓通速遞20%的股權。
在上交所的問詢函中,阿里系與圓通的合作也受到關注。其問詢函提及,草案披露,報告期內圓通速遞與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存在第三方物流合作。另外,據媒體報道,菜鳥網絡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共同成立。請補充披露:圓通速遞與菜鳥網絡、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具體業務關系和合作模式;上述關聯交易的后續發展情況及占同類交易的比重是否會擴大;上述交易對標的資產后續業務的影響。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外界一直對圓通與阿里系的合作遐想不斷,認為圓通與阿里的合作為其帶來了發展的先機。不過,根據披露的圓通速遞業績狀況,阿里系與圓通的結合尚未產生理想的效果。
圓通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凈利2億元,但分析認為,圓通并未實現業內預期。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以圓通擁有的資源優勢評估,一季度凈利達3.5億元并不為過。“去年9月,阿里系入股圓通,但雙方并未產生較強的化學反應”,手握資源優勢的阿里系與圓通存在很強的發展空間,目前資源轉化率相對偏低。
公告顯示,2013年度到2015年度,菜鳥供應鏈與圓通速遞的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0元、81.07萬元和3662.3萬元,占圓通速遞快遞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0.01%和0.3%。大楊創世日前披露的信息同時公布了阿里入股圓通細節,阿里系公司阿里創投和云鋒新創去年共斥資25億元入股圓通,分別持股11.09%和6.43%。
除此之外,阿里系也成為圓通的應收款大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圓通速遞應收賬款的前五大客戶中位列第一的便是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應收賬款余額為1880.24萬元,占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為10.76%。
這一數額遠遠超過圓通速遞2013年、2014年的應收賬款第一大戶。甚至接近2013年、2014年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的總和。2014年圓通速遞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合計2279.05萬元。2013年圓通速遞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合計2112.21萬元。
阿里系與圓通速遞的聯姻始于去年5月。據《證券時報》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菜鳥網絡總裁童文紅表示,由于服務產品同質化,競爭的主要表現是“價格戰”,但服務質量、產品創新方面缺乏突破。這成為此次戰略合作的重要背景和原因。將以此為新的起點,推動整個快遞行業服務的提升。
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表示,圓通未來15年要更大膽的求變。與阿里、菜鳥的合作,要成為行業的樣板,通過管理和產品的提升,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推動未來2-3年中國快遞行業的大變革。
但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圓通速遞大打價格戰的局面并未改觀。兩家企業之間的聯姻也尚未實現合作之初的愿景,手握各類資源的阿里系并未給圓通貢獻多少業績。不過,若以投資角度來看,阿里系的此次入股已經賺得盆滿缽盈。
交易草案顯示,阿里系共耗資25億元取得圓通速遞股權。其中,阿里系公司阿里創投和云鋒新創將分別持有公司股份11.09%和6.43%。以本次圓通速遞借殼上市的估值價175億元計算,上述阿里系兩家公司所持股份將價值30.66億元。半年時間,便凈賺5億元。圓通速遞順利上市后,阿里系還將分享上更大的資本盛宴。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