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互聯網+流通 智慧物流應以高效利用為先

發布時間:2016-04-25 08:47:58 黃河新聞網臨汾頻道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局部署推進“互聯網+流通”工作,促進流通創新發展和實體商業轉型升級相關工作。《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流通基礎設施投入,推動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建設,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線上電子商務規模高速發展,而物流快遞作為線下其支撐資源更是成為行業競爭的焦點。2015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快遞年業務量從100億件到200億件,僅僅用了432天。但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暴露出的痛點還是十分明顯,比如中小件商品運輸成本偏高,不可分拆大件快遞送裝困難,冷鏈運輸發展緩慢,覆蓋全國的運輸網絡建設遲滯等。以上掣肘因素,讓物流快遞發展速度難以跟上電商的高歌猛進。
此次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為物流快遞行業明確了發展方向并提供了保障。物流快遞行業應乘著這股強勁的東風,更快的步入“智慧物流”時代,但“智慧物流”應以高效利用為先。
中國目前的物流快遞行業,還多以公路運輸和飛機運輸為主要運輸手段,雖然公路運輸機動靈活、適應性強,可實現“門到門”。但同時存在運力偏小,受環境影響大、成本高、持續性差、污染大、安全性低;飛機運輸雖然速度較快,安全性高,但是受航線、天氣等外在環境影響更大,成本更高、持續性更差、污染更大。
快遞業大規模使用公路運輸和飛機運輸,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時閑置了國家鐵路和水路等基礎運輸動脈的運力,現有資源利用率低,與國家的綠色發展相悖。
鐵路運輸的運力大、時間有保證、價格低、受環境影響小、準點率高,持續性好,還安全環保。在長距離運輸方面有著極大的潛在優勢,但是其運輸不靈活,單純依靠鐵路無法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所以,綜合利用各種運輸方式,根據需求合理分配,協調提高各運力資源利用率,應是當前《意見》推進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據各種運輸優缺點進行合理的優化組合,就能為企業節省極大的運輸成本,并提高運輸速度和效率。 
海爾集團日前與鐵總的“聯手”就是極好的例子。以鐵總為海爾訂制的安徽合肥始發的特需列車為例,含取送貨在內的全程運輸時間,從合肥送達最遠的烏魯木齊為7天,其余城市為5天,鐵路部門發出豪言壯語,運行時間只少不多;并且特需專列將采取集裝箱裝運、使用專用設備裝卸等方式,將最大程度降低貨物破損率。
通過優化組合,運輸費用降低了,損耗少了,速度快了,貨物也更加安全,而且因為汽運使用距離短了,相關的設備成本、人工成本、經營成本將會隨之減少。將省下的錢用于技術創新或設備換代,那么海爾對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優勢將持續擴大,鐵總也會從中收獲不小。
“智慧物流”應以綜合高效利用為優先,依托國家現有的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布局和規劃,充分協調利用,建設高效的數據、倉儲、配送體系和遍布全國的現代化物流倉儲網絡,企業才能增強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
總之,只有高效、優質、貼心的快遞物流服務,才能讓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打造高效的“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形成“智慧物流”格局,國家才能高速發展、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更好更快的步入全面的小康社會。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