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業物流 > 正文

“人人快遞”興起 發展模式存疑

發布時間:2016-07-04 09:29:07 和訊網

人人快遞以順路捎帶為特點的專人直達模式,解決了行業整體還不夠快的痛點,這讓眾包看起來成為物流行業必然的發展趨勢。然而,政策層面的“模糊態度”以及模式本身存在的安全問題,讓人不得不對人人快遞畫上一個問號。

悄然興起

如果你曾驚嘆順豐快遞員的送貨速度,那么面對時下悄然涌現的“閃送員”,你可能要驚掉下巴了。

新金融記者下載了人人快遞APP,上面有“幫我買”“幫我送”等業務分項,即便是不開啟手機的定位功能也能準確定位具體位置。即便是在一個沒有多少年輕人居住的老小區里,也顯示著“周圍有1位自由快遞人等待為您服務”,這些自由快遞人正是那些敢承諾3公里30分鐘必達的“閃送員”。

據了解,這個快遞APP業務主要分兩種:發快遞和送快遞。其中,發快遞可以選擇立即取貨和預約取貨。這個APP還有傳統快遞公司沒有的功能,幫人買快餐、特產、排隊等,愿意支付的費用可自選,從12元到100元不等。

一位“閃送員”告訴新金融記者,每份快遞單價中,20%歸平臺所有,自由快遞員則提取每件單價中的80%作為報酬,發件人的加價部分也歸自由快遞員所有。

這種兼職快遞搶單的模式,行話叫“眾包物流”。

人人快遞據稱是國內第一家開展“眾包”業務的公司。目前,人人快遞在全國注冊用戶已逾700萬人,擁有超200萬的自由快遞人,日交易訂單達到20萬。

事實上,當人人快遞掀起第一浪之后,追浪者比比皆是。

2015年5月上線的京東眾包就是其中之一,京東眾包僅用4個月的時間即在全國21個城市落地,注冊用戶超過10萬人。向來以物流見長的京東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劉強東甚至還放出豪言“我們要讓跳廣場舞的大媽也成為京東配送員”。

“眾包”似乎成了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的“萬能鑰匙”,一夜之間,遍地開花。

據公開數據,面向網友提供最后3公里物流服務的達達配送,其注冊的“眾包”快遞員超過130萬人,日配送訂單超過100萬。又如天貓“極速退貨”鏈條中的“菜鳥裹裹眾包平臺”,以140多家快遞公司的20萬快遞員為“眾包”對象,而服務的對象是淘寶、天貓、京東、蘇寧。

多地叫停

不過,這種“眾包物流”模式并沒有迎來預期的井噴。

目前,人人快遞已被河南、湖北、上海等地相繼叫停。人人快遞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

早前,國家郵政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郵政管理局已經注意到人人快遞及其業務,正在研究相關情況,對于人人快遞沒有具體的支持或叫停措施。對于上海、河南等省級郵政管理部門叫停人人快遞的情況,這名負責人表示,各省郵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國家郵政管理局目前不會進行干涉。

“我們并不是一家快遞公司,提供的是信息平臺服務,我們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對此,人人快遞開發者創物科技總裁謝勤一直強調,雖然名含“快遞”,但人人快遞并不是快遞公司,不提供遞送服務,只是為用戶提供發布和接收信息的網絡平臺。

然而,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則認為,根據行業規范,一個快遞從發出到對方收到,要經過驗收、轉運、安全檢查等多個環節的把關,“安全問題很重要”。但人人快遞將這些環節都忽略了,如果出現意外問題,造成的社會成本可能會更高。他表示,人人快遞并非一個單純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同樣也部分參與了快遞業務。

除了來自政策層面的壓力,一些“閃送員”的主動放棄,也是人人快遞發展遇阻的另一原因。

上述“閃送員”如今已經開起了Uber。“平均送一單是16塊錢,其實算下來并不合適,我開著車進小區得找半天,還得停好車爬上去送到人手里。”他告訴新金融記者,“實際上我就做了半個月。”

模式爭議

資本很看好這種“眾包物流”模式。

今年4月份,人人快遞獲5000萬美元投資,投資方是一家知名的投中后期的基金。而在2014年11月,人人快遞已獲得1500萬美元A輪融資,來自騰訊和高榕資本。

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經營快遞業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雖然人人快遞聲稱自己并非快遞公司,只是一個信息平臺,但無法否認其經營快遞業務的事實。

與國家郵政部門的“模糊態度”相類似,法律和快遞業內對于人人快遞的看法也并不統一。

易觀國際一位分析師表示,從服務內容、流程環節等各個方面看,人人快遞是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平臺。“人人快遞平臺本身并不涉及物品的流通和處理,自由快遞人與人人快遞平臺之間也不存在勞務或勞動的隸屬關系,因而快遞管理辦法對于人人快遞并不適用。”

“人人快遞并非一個單純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同樣也部分參與了快遞業務。”徐勇則這樣認為。

互聯網相關領域資深律師趙占領對新金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如果網絡平臺的定位是信息平臺,提供信息及信息撮合屬于信息中介,從法律層面目前看是比較難以界定它從事了快遞業務的。而對于送件人,則需要分情況看:如果是個人偶發行為,也很難說是從事了經營性業務。但他也表示:“假設其中有個別沒有資質的小型快遞企業以個人名義接單,以這樣的方式變相規避行業監管或者變相降低行業的入行門檻,則屬于違法經營的性質。”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