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成生鮮O2O死穴 3000家涉農電商盈利遙遙無期
發布時間:2016-08-01 09:15:20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近日,生鮮電商天天果園線下門店已幾乎全部關閉,盡管天天果園以調整升級、將采取相對謹慎的策略的托詞回應關店事宜,也難掩自身發展受挫這一現實危機;由本來生活一手打造的生鮮電商本來便利此前也宣布暫停運營,并以積極謀求與本來生活合并來打破僵局。
而這僅僅是陷入生鮮O2O泥沼的個案。事實上,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逾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已達到3000家,而幾無一家從中盈利。先前問津過生鮮電商的,如優菜網、誼萬家、小農女、濟南買菜網、上海天鮮配等企業早已慘淡收場,僅剩幾家行業巨頭憑借著雄厚的資金背景仍在苦苦支撐。
物流配送難處理 輸在最后一公里
幾乎所有的生鮮O2O的先行者們都沒有妥善處理好物流配送與成本之間的關系。生鮮食品保鮮期短、易腐爛、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強的特點,決定了物流配送問題關乎生鮮電商生死。據悉,生鮮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物流高出一倍。顯著的高成本讓生鮮電商之間的競爭陷入“白刃戰”,如搶鮮購將拿貨價60元的車厘子定價為39元包郵來吸引用戶下單,以負毛利的方式搶占市場,。
物流配送效率高往往背負著成本過高的重擔。反應到價格上來,其直接后果就是與實體店相比,毫無競爭優勢。生鮮電商來勢洶洶,實體店也不甘示弱、積極反擊。據悉,僅在北京地區,最大的生鮮集散地新發地今年就頻繁開設新發地社區直供店,轉變過去只做批發生意的發展模式,同生鮮電商一樣直面C端消費者。
目標人群難定位 用戶習慣培養非一日之功
那些看到生鮮電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就興沖沖試水的企業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包括生鮮在內的整個O2O行業,其目標人群并沒有所預計的那么龐大。因此一旦定位不當,對自己的企業往往帶來滅頂之災。
先前,有的生鮮電商將目標人群定位在工作繁忙又想自己下廚的城市白領身上,寄希望于以提供代買菜、搭配每日食譜和半成品菜品的選購服務來打開市場,殊不知真正有意愿做菜而又沒時間買菜的城市白領的數量遠遠低于撐起整個生鮮電商的用戶量,其發展前途可想而知。
而比這更為深重的行業危機則是整個生鮮電商市場不成熟、尚未達成用戶習慣的培養。
面對新興的生鮮O2O領域,用戶既覺得新鮮又覺得憂慮,有小心試驗者也有負手旁觀者,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既關注價格又憂慮質量,既關心配送又擔憂安全,由此產生的用戶印象就是即懶惰又挑剔、在網站久久瀏覽又遲遲不下單。因此整個生鮮電商面臨的直接困境就是以優質服務來打消用戶疑慮、提升用戶滿意度,努力將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得有口皆碑,從而慢慢培養起用戶習慣,促成整個生鮮O2O行業的發展壯大。目前,生鮮食品在我國的電商滲透率還不到1%,而去年生鮮電商的“死亡名單”上又出現了13家企業。
產品質量難保證 供應鏈問題成行業隱疾
生鮮食品的保質期短、易腐爛等特點時刻考驗著生鮮供應鏈。供應鏈不僅直接反映貨源好壞、品質優劣等做方面內容,也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信任、口碑與回頭率。生鮮電商往往順應用戶對生鮮食品的高品質期待,標榜自家產品“有機”、“綠色”,并致力將該經營概念付諸實踐。然而現實卻只能通過降低貨品標準的手段來保證貨源供應量充足。降低品質、不實宣傳的最終結果就是消費者最終喪失對O2O的信任。而用戶,正是O2O企業的核心競爭源。然而,用戶習慣培養非一日之功,生鮮電商仍將面臨消費者“挑剔”的檢驗。
供應鏈難保證,物流配送難合于用戶快速送達的需求,用戶在線購買生鮮食品的消費習慣尚未養成,這個中種種無不使得生鮮電商發展舉步維艱。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