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智副總裁劉成云:互聯互通 打造智能物流生態圈
發布時間:2016-08-05 08:29:00 商業電訊

劉成云,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信息化專家,2004年加入唯智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擅長解決供應鏈管理、戰略規劃、信息化建設、IT規劃,業務流程梳理、項目管理和產品設計等領域的難題,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實戰經驗。
以下是唯智副總裁劉成云的現場分享
一、政策分析
國內物流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條塊分割問題嚴重,企業自營物流比重高,物流企業規模小,先進技術難以推廣,物流信息難以共享,資源浪費的問題突出。
信息化、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發揮核心物流企業整合能力,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全社會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互聯網+物流模式下的必然趨勢。
“一帶一路”戰略將為西部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陜西將成為最大物流集散中心,物流將成為走出去戰略的最大受益者。
《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早在十一五規劃(即2003年)就被提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的報告中也被多次提及??梢哉J識到,國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物流業的高速發展。
今年7月20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會議時指出,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突出短板。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是適度擴大總需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更進一步的細化和明確了發展目標。
二、市場分析
劉總就目前物流行業發展情況,為我們總結出兩點:1、物流成本過高;2、軟件投入過低。并提出兩個關鍵詞:降本增效、增長空間大。通過上面的扇形圖及數據可以反映出國內物流成本高出國外僅7.7%,國內物流行業的效率和信息化投入迫切需要提升。
各企業物流信息化發展參差不齊,部分企業即便投入大量資金構建信息化,也無法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嚴重影響了物流水平的提高和物流信息的聯動性。信息系統不連通,形成信息孤島。
三、行業趨勢
互聯網沖擊傳統物流,不變的惟有變化。
傳統的物流作業模式已經很難適應互聯網的沖擊,單一貨主對于銷售的多渠道要求,比如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經銷商、門店庫存共享等,需要物流模式也與時俱進,幫助企業應對大變革,同時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智能化可視化、精細化、一體化的要求越來越多,所以順應互聯網的變化而變化方是明智之舉。
四、唯智助力物流行業發展
唯智是一家既專業又領先的公司,專業是指唯智在物流信息化領域扎根15年,擁有的完整產品線,從訂單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計費結算管理到路徑優化等板塊。領先是指唯智的解決方案,涵蓋私有的供應鏈信息化服務以及公有云的平臺(物流鏈)運營服務,同時提出了混合云解決方案,為企業信息化戰略提供更好支持。
備注:A、據Cloud Cruiser 最近的一個調研報告顯示, 75% 的公司將混合云納入他們的戰略規劃;
B、混合模式的系統使用,包括本地,公有云和私有云, 將在五年內成為主流。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他已經是主流;
C、對于中小企業來說,SaaS平臺的出現,使得他們能夠用很低的成本享受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系統,和大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
過去大家認為的供應鏈打通往往是將一端貫通,比如貨主將承運商的業務管理納入到自己的平臺上,并未深度考慮全供應鏈的數據流轉問題。為更好的為客戶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唯智通過物流鏈平臺引入了多家知名的貨主企業、供應商、承運商、司機、倉儲服務商以及收貨人等組織在物流鏈平臺上進行作業和協同,并打通了上下游平臺(包括但不限于物聯網平臺、運輸、倉儲、快遞、快運、電商以及其它管理平臺等),實現業務數據的全物流鏈協同、跟蹤及智能流轉,形成服務于供應鏈的聚合平臺。
最后,劉總還談到,唯智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我們非常愿意與更多企業進行交流探討,希望大家一起攜手,為打造互聯、互通、可視、透明的智慧生態圈而努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